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俊钦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8550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调节模块以及发电模块;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发电模块中央的感光壳、均匀分布于感光壳外表面上的感光单元以及设置于感光壳内的第一控制器,感光单元与第一控制器电信号连接;发电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能板单元、第二控制器、逆变器,太阳能板单元与第二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控制器与逆变器电连接,逆变器连接入电网系统;调节模块包括多个电动调节单元,且各个电动单元对应设置于各个太阳能板单元底部,用于调节太阳能板单元的面板朝向。本申请具有提升发电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升发电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升发电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光伏发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
[0003]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太阳能板朝向固定,随着一定时间内太阳照射方位和角度的变换,使得太阳能发电板的发电效率受限。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太阳能板朝向固定,导致发电效率受限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调节模块以及发电模块;
[0008]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电模块中央的感光壳、均匀分布于所述感光壳外表面上的感光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感光壳内的第一控制器,所述感光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0009]所述发电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能板单元、第二控制器、逆变器,所述太阳能板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连接入电网系统;
[0010]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多个电动调节单元,且各个所述电动单元对应设置于各个所述太阳能板单元底部,用于调节所述太阳能板单元的面板朝向;
[0011]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电动调节单元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感光单元传递的电信号模拟计算太阳照射方位,进而发送调节信号至所述调节模块,调节模块接收所述调节信号并调节所述太阳能板单元朝向。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感光壳上靠近日照方向的感光单元传递信号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发送调节信号至各个电动调节单元,使得电动调节单元调节各个太阳能板单元转向,直至太阳能板单元朝向日照方向,从而使得各个太阳能板单元保持在最大发电效率状态,提升了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0013]进一步的,所述感光壳成球状,所述感光壳内壁成型有均匀分布的安装槽,所述感光壳外表面对应各个所述安装槽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感光单元为光照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度传感器的感光球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感光壳与感光单元的设置,便于检测日照方位和角度,且结构紧凑,便于布线。
[0015]进一步的,所述电动调节单元包括底座壳、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中心的安装杆、多个环绕所述安装杆设置的调节杆、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壳内底的调节环、固定于所述底座壳内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电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调节杆上端与所述太阳能板底面活动连接,下端与所述调节环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环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调节杆下端相对于所述调节环上的滑移路径上;所述调节环外壁固定有齿圈,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齿圈啮合设置的驱动齿轮。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控制器发送调节信号至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驱动齿轮和齿圈驱动调节环转动,从而使得调节杆相对于调节环滑动,直至远离日照方位的调节杆滑动至调节环凸起部上,从而使得太阳能板单元朝向日照方向倾斜,提升太阳能板单元的发电效率。
[00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的边框横断面成U形,所述调节环内设有弹环,所述弹环内侧和外侧分别于所述调节环内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下端设置于所述调节环内并与所述弹环顶面抵接,所述调节杆上端固定有转动球,所述太阳能板单元底面固定有球座,所述转动球嵌设于所述球座内并与球座内壁滑移配合;所述底座壳内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水平设置,所述调节杆竖直贯穿导向板并与之滑动连接;所述凸起部成型于所述弹环上,且弹环上与凸起部对称的位置成型有下凹部。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环转动时,调节杆下端在调节环内的弹环上滑动,当某一方位的调节杆滑动至凸起部上时,该调节杆上移,另一方位的调节杆位于下凹部,从而使得太阳能板单元得以稳定处于倾斜状态。
[001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上设有倾斜角度调节器,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包括两个调节气囊和真空泵;两个所述调节气囊分别设置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下凹部下侧;所述调节气囊顶部与所述弹环底面固定连接,调节气囊底部与所述调节环内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泵入口与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一电磁三通和第二电磁三通,所述第一电磁三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电磁三通上连接有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气囊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和所述第四连接管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气囊连通。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真空泵启动时,第一电磁三通和第二电磁三通同步切换,使得内凹部的调节气囊内的空气进入凸起部的调节气囊内,从而调节了凸起部和内凹部的变形程度,进而调节了相应调节杆的升降高度,调节了太阳能板单元的倾斜度。
[002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环内侧连接有振动弹杆,所述振动弹杆上端连接有用于碰触所述调节杆的振动球。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调节环转动时,振动弹杆随之转动,使得振动球不断触碰各个调节杆,从而使得太阳能板单元的周测各个位置不断被振动,进而抖落太阳能板单元表面上的浮尘,保证太阳能板单元的发电效率。
[002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壳顶部开设有用于收纳所述太阳能板单元的容纳槽,所述底座壳内固定有升降电动缸,所述升降电动缸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安装杆下端固定连接。
[00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升降电动缸启动时,升降电动缸活塞杆端部驱动安装杆以
及太阳能板单元下降,直至太阳能板单元收入容纳槽,此时,调节杆在太阳能板单元的驱动下挤压弹环,如若调节杆位于凸起部,调节杆挤压凸起部的调节气囊,使得该处调节气囊内的空气进入另一调节气囊内,从而使得太阳能板单元得以下降到位,对倾斜角度调节器也进行了复位。
[002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上端固定有连接球,所述连接球顶部与所述太阳能板单元底面中心抵接,而所述连接球周侧连接有多根波浪条,所述波浪条上端与所述太阳能板单元底面连接。
[002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杆上端连接球和波浪条的设置,在保证太阳能板单元与安装杆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太阳能板单元在各个方位的倾斜。
[0027]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有益技术效果:
[0028](1)在使用时,感光壳上靠近日照方向的感光单元传递信号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发送调节信号至各个电动调节单元,使得电动调节单元调节各个太阳能板单元转向,直至太阳能板单元朝向日照方向,从而使得各个太阳能板单元保持在最大发电效率状态,提升了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0029](2)第一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检测模块、调节模块以及发电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发电模块中央的感光壳(11)、均匀分布于所述感光壳(11)外表面上的感光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感光壳(11)内的第一控制器(13),所述感光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电信号连接;所述发电模块包括串联连接的多个太阳能板单元(14)、第二控制器、逆变器,所述太阳能板单元(14)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连接入电网系统;所述调节模块包括多个电动调节单元(15),且各个所述电动单元对应设置于各个所述太阳能板单元(14)底部,用于调节所述太阳能板单元(14)的面板朝向;所述第一控制器(13)与所述电动调节单元(15)电连接,且所述第一控制器(13)根据所述感光单元传递的电信号模拟计算太阳照射方位,进而发送调节信号至所述调节模块,调节模块接收所述调节信号并调节所述太阳能板单元(14)朝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壳(11)成球状,所述感光壳(11)内壁成型有均匀分布的安装槽(112),所述感光壳(11)外表面对应各个所述安装槽(112)开设有与安装槽(112)连通的安装孔(111),所述感光单元为光照度传感器(12),所述光照度传感器(12)的感光球(121)嵌设于所述安装孔(111)内,所述光照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调节单元(15)包括底座壳(2)、竖直设置于所述底座壳(2)中心的安装杆(3)、多个环绕所述安装杆(3)设置的调节杆(4)、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壳(2)内底的调节环(5)、固定于所述底座壳(2)内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3)电连接的伺服电机(6);所述调节杆(4)上端与所述太阳能板底面活动连接,下端与所述调节环(5)滑动连接;所述调节环(5)上设有凸起部(521),所述凸起部(521)设置于所述调节杆(4)下端相对于所述调节环(5)上的滑移路径上;所述调节环(5)外壁固定有齿圈(51),所述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齿圈(51)啮合设置的驱动齿轮(6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智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环(5)的边框横断面成U形,所述调节环(5)内设有弹环(52),所述弹环(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俊钦
申请(专利权)人:郝俊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