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达荣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550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尤其涉及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便捷的进行换气的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包括有面罩、橡胶套、镜片、松紧带和磁铁等,面罩的左上侧连接有镜片,面罩的右侧连接有橡胶套,面罩的前后两右侧均连接有松紧带,两个松紧带前后对称,两个松紧带相向的一端均连接有磁铁。通过把手将挡板向上转动打开,其后空气会大量的涌入面罩,这时医护人员即可通畅且舒适的进行呼吸换气,以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使医护人员舒适的进行换气,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便利。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便利。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病毒防护面罩,尤其涉及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

技术介绍

[0002]麻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达到无痛的进行手术治疗的目的,而现今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为了防止医护人员被病毒感染,因此医护人员需要佩戴病毒防护面罩来保护自己。
[0003]根据专利授权申请号为CN202020275237.1的一种防止压疮的医疗临床用病毒防护面罩,包括面罩主体、防护口罩和防护目镜,所述面罩主体的下端开口处安装有收边膜,且收边膜的正面两端均开设有串口,所述串口的下方连接有细绳,且细绳的底端安装有挡块,所述防护口罩安装于面罩主体的正面,且防护口罩的外边缘均设置有塑形条,所述防护目镜安装于防护口罩的上方,且防护目镜内侧的外边缘连接有隔垫,所述塑形条的内部安装有金属条。该防止压疮的医疗临床用病毒防护面罩避免防护目镜边缘直接与医护人员面部接触,而利用隔垫的弹性作用减轻对患者面部的压迫,并且整个面罩主体的设计也较宽松,减少了防护目镜和防护口罩导致压疮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穿戴的舒适性。
[0004]上述专利中挡块虽然可以挡在串口外部,以便于在放松细绳时,防止细绳回收进边膜内部而不便进行再次收紧,但是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因病毒防护面罩本身结构和医护人员工作时产生的大幅度动作而导致呼吸不通畅,让医护人员感到不适,当医护人员要得到更舒适呼吸体验时,需要将病毒防护面罩摘下才能通畅地进行呼吸和换气,而换气后需要继续工作时,要再次戴起上述专利,因此这种换气的方式较为不便。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设计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从而达到能够便捷的进行换气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目前的医护人员使用病毒防护面罩时无法方便的进行换气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便捷的进行换气的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
[0007]技术方案是: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包括有面罩、橡胶套、镜片、松紧带、磁铁、换气机构和补气机构,面罩的左上侧连接有镜片,面罩的右侧连接有橡胶套,面罩的前后两右侧均连接有松紧带,两个松紧带前后对称,两个松紧带相向的一端均连接有磁铁,两个磁铁磁吸配合,面罩的左下侧设有换气机构,面罩的前上侧设有补气机构。
[0008]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换气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和活性炭棉,面罩的左下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呈前后对称式设置,两个第一固定块的左侧均卡接有活性炭棉。
[0009]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补气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块、挡板和把手,面罩的前上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上转动式连接有挡板,挡板与面罩接触配合,挡板与第二固定块之间设有阻尼,挡板的前侧连接有把手,把手位于前侧第一固定块与前侧松紧带之
间。
[0010]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补水机构,补水机构包括有固定框、盖板、导向块、导管和吸嘴、,挡板的前侧连接有盖板,盖板位于把手的下方,面罩的左下侧连接有导向块,导向块位于前侧第一固定块的下方,面罩的前侧连接有固定框,固定框与盖板卡接配合,固定框的底部与面罩之间连接有导管,导管与固定框连通,并且导管贯穿面罩,面罩下侧的右端连接有吸嘴,吸嘴位于面罩的内部。
[001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刮除机构,刮除机构包括有支撑框、马达、连接轴、连接块、扭力弹簧、连接杆、第一弹簧和第一海绵擦,面罩的顶部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的内部安装有马达,马达的输出轴上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转动式贯穿面罩的顶部,连接轴的上侧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后侧转动式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连接块之间连接有两个扭力弹簧,两个扭力弹簧均套在连接块上,连接杆的下部滑动式贯穿有第一海绵擦,第一海绵擦与镜片接触配合,第一海绵擦与连接杆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第一弹簧均套在第一海绵擦上。
[0012]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除汗机构,除汗机构包括有滑杆和第二海绵擦,面罩的顶部滑动式连接有两个滑杆,两个滑杆均位于支撑框的右侧,两个滑杆的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海绵擦,第二海绵擦位于面罩的内侧。
[0013]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有第二弹簧、斜杆和接触块,两个滑杆与面罩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海绵擦的左上侧连接有斜杆,连接轴的底部连接有接触块。
[0014]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镜片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制成。
[0015]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把手将挡板向上转动打开,其后空气会大量的涌入面罩,这时医护人员即可通畅且舒适的进行呼吸换气,以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使医护人员舒适的进行换气,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便利。
[0016]2、通过把手将挡板向上转动打开,挡板随之带动盖板一起转动,盖板不再挡住固定框,这时将水倒入固定框内,医护人员再咬住吸嘴并吸动吸嘴,从而水会通过导管和吸嘴被吸入医护人员的嘴巴内,以此无需摘下本病毒防护面罩即可喝水,并且喝水同时还能进行换气。
[0017]3、通过将两个滑杆向下压,两个滑杆随之带动第二海绵擦向下移动,其后第二海绵擦会与医护人员的额头接触并将汗水吸收,以此可防止汗水进入患者的眼部,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换气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补气机构与补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刮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刮除机构的部分剖视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放大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除汗机构与动力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动力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

面罩,2

橡胶套,3

镜片,4

松紧带,5

磁铁,6

换气机构,61

第一固定块,62

活性炭棉,7

补气机构,71

第二固定块,72

挡板,73

把手,8

补水机构,81

固定框,82

盖板,83

导向块,84

导管,85

吸嘴,9

刮除机构,91

支撑框,92

马达,93

连接轴,94

连接块,95

扭力弹簧,96

连接杆,97

第一弹簧,98

第一海绵擦,10

除汗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包括有面罩(1)、橡胶套(2)、镜片(3)、松紧带(4)和磁铁(5),面罩(1)的左上侧连接有镜片(3),面罩(1)的右侧连接有橡胶套(2),面罩(1)的前后两右侧均连接有松紧带(4),两个松紧带(4)前后对称,两个松紧带(4)相向的一端均连接有磁铁(5),两个磁铁(5)磁吸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换气机构(6)和补气机构(7),面罩(1)的左下侧设有换气机构(6),面罩(1)的前上侧设有用于让医护人员进行舒适换气的补气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换气机构(6)包括有第一固定块(61)和活性炭棉(62),面罩(1)的左下侧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61),两个第一固定块(61)呈前后对称式设置,两个第一固定块(61)的左侧均卡接有用于过滤病毒和杂物的活性炭棉(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补气机构(7)包括有第二固定块(71)、挡板(72)和把手(73),面罩(1)的前上侧连接有第二固定块(71),第二固定块(71)上转动式连接有挡板(72),挡板(72)与面罩(1)接触配合,挡板(72)与第二固定块(71)之间设有阻尼,挡板(72)的前侧连接有把手(73),把手(73)位于前侧第一固定块(61)与前侧松紧带(4)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疗麻醉科用病毒防护面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让患者喝水的补水机构(8),补水机构(8)包括有固定框(81)、盖板(82)、导向块(83)、导管(84)和吸嘴(85)、,挡板(72)的前侧连接有盖板(82),盖板(82)位于把手(73)的下方,面罩(1)的左下侧连接有导向块(83),导向块(83)位于前侧第一固定块(61)的下方,面罩(1)的前侧连接有固定框(81),固定框(81)与盖板(82)卡接配合,固定框(81)的底部与面罩(1)之间连接有用于传输水的导管(84),导管(84)与固定框(81)连通,并且导管(84)贯穿面罩(1),面罩(1)下侧的右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达荣
申请(专利权)人:郑达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