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设计方法及制备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362850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设计方法及制备模具。眼镜片包括分别位于镜片上方、下方的第一屈光区域和第二屈光区域,衔接两个屈光区域的加光过渡带;第一屈光区域和第二屈光区域为非球面的初始面型,加光过渡带为渐进多焦点面的叠加面型,设计面为初始面型和叠加面型的叠加。眼镜片在保留传统抗疲劳设计的远用区非球面与阅读区加光结合设计特点的前提下,在阅读区加光设计中结合了有益散光,克服了传统抗疲劳镜片周边带有非规则散光的缺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眼镜片既有助于看近时调节、集合的放松,也避免了传统抗疲劳镜片因长时间使用阅读区注视造成的外隐斜人群集合与调节矛盾的缺陷,为适用于所有年龄段、所有眼位人群的抗疲劳眼镜片。位人群的抗疲劳眼镜片。位人群的抗疲劳眼镜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设计方法及制备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设计方法及其制备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减少旁中心离焦设计面的眼镜片、设计方法及其制备模具。
技术背景
[0002]传统抗疲劳镜片或市售的俗称为数码(XX)镜片基本都属于渐进多焦点式的加光设计,其特点是无论加光如何增大,其阅读区都存在一个带有近用附加的,可形成长期注视的光度稳定区;其周边则存在一个带有非线性光度变化和非规则散光的盲区,即便是现代渐进技术的日益进步带来的周边像散优化技术提升,仅是缩小盲区范围,降低盲区变形感,却无法真正消除盲区。这类设计的抗疲劳镜片由于上述光学设计特点,在应用上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周边非线性和非规则散光的存在将增大一部分特殊敏感人群的配戴投诉风险;已有配镜实践数据表明,如果在配镜中心周边30度视场角内存在非规则散光,只要超过0.25D就会对部分敏感人群产生干扰。其二是由于镜片阅读附加部分存在稳定注视区,对于外隐斜或集合不足的人群而言,由于人眼看近时的调节

集合

缩瞳三联动效应,长时间放松调节的同时必然加剧集合不足或外隐斜现象,虽然改善了调节能力,却容易造成集合性视疲劳。而在东亚人种的近视人群中,外隐斜比例是相当高的。该弊病对于35岁以下外隐斜人群配戴抗疲劳镜片尤其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这部分人群对帮助调节需求不明显,配戴传统抗疲劳镜片反而会增加集合困难,可能弊大于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保留传统抗疲劳设计的远用区非球面与阅读区加光结合设计特点的前提下,克服了传统抗疲劳镜片周边带有非规则散光缺陷的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设计方法及其制备模具。
[0004]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它包括位于镜片上方的第一屈光区域,位于镜片下方的第二屈光区域和衔接两个屈光区域的加光过渡带;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为非球面设计,用于矫正≥5米以外的屈光不正;第一屈光区域内包括远用基准测度点和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所述的远用基准测度点在镜片几何中心上方0~8毫米范围内;所述的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位于远用基准测度点为中心的竖直方向向上15毫米处,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处的非球面补偿值为远用基准测度点处光焦度的5%~10%;所述的第二屈光区域为非球面设计,用于放松阅读时的调节、集合,包括近用基准测度点和像散测量参考点,所述的近用基准测度点在镜片几何中心下方8~14毫米范围内;像散测量参考点与近用基准测度点重合,像散测量参考点处的散光值C0满足:C0≤(C

C
f
)/ADD
×
70%,其中,C为像散测量参考点处的像散实际测量值,C
f
为处方散光值;所述的加光过渡带为衔接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与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之间的光焦度变化区域,加光过渡带的光焦度变化量ADD满足:0.25D≤ADD≤
0.60D;镜片的装配中心设置在光焦度变化量为10%~20% ADD的加光过渡带上。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其自远用基准测度点开始向下方和左右两侧的周边光焦度变化和散光变化等高线呈线性单向变化。
[000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如下步骤:(1)在镜片上设置第一屈光区域,位于的镜片上方,第二屈光区域位于镜片的下方;第一屈光区域内包括远用基准测度点和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第二屈光区域内包括近用基准测度点和像散测量参考点;衔接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与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之间的光焦度变化区域为加光过渡带;依据验光结果,分别确定镜片设计面上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距离镜片几何中心的距离d1和d2,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的光焦度D1,加光过渡带的光焦度变化量ADD,得到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的光焦度D2为D1+ADD;(2)以非球面为设计面的初始面型,以非球面的矢高为设计面的初始面型表达式,依据步骤(1)得到的参数d1,d2,D1和D2,计算得到初始面型表达式二次曲面参数,所述二次曲面参数包括顶点处的基本曲率、圆锥曲线常数;(3)以偏心距为d1将初始面型的顶点移至远用基准测度点处,对初始面型进行偏心处理;(4)采用微分几何算法得到初始面型的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到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的光焦度变化D0(u);(5)以三阶多项式为设计面的加光过渡带光焦度变化曲线D(u),确定叠加面型的加光过渡带区域的光焦度变化曲线D
P
(u),D
P
(u)= D(u)
‑ꢀ
D0(u);(6)依据步骤(5)得到的光焦度变化曲线D
P
(u),以渐进多焦点面为设计面的叠加面型,采用轮廓线映射方法得到叠加面型表面的曲率半径分布,以曲率半径对应的曲率中心坐标计算得到叠加面型的矢高;(7)将叠加面型和初始面型进行叠加,得到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的设计面的矢高;(8)将步骤(7)得到的设计面为镜片的一个表面,另一表面为球面、环曲面或自由曲面中的一种,得到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
[0007]制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的模具,由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而成,其上模座具有一个用于成形眼镜片前表面的凹曲面,下模座具有一个用于成形眼镜片后表面的凸曲面;所述模具为玻璃模具或金属模具。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镜片设计面的面型,以镜片的几何中心为原点,构建笛卡尔坐标系,y轴正方向为设计面横向子午线方向向右,x轴正方向为设计面纵向子午线方向向下,z轴正方向为垂直于纸面向外。
[0009]根据验光结果确定设计面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与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距离几何中心距离d1,d2,第一屈光区域的基准测度点的光焦度D1,加光过渡带的光焦度变化量ADD,则第二屈光区域的基准测度点的光焦度D2为D1+ADD。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以非球面为设计面的初始面型,以非球面的矢高为设计面的初始面型表达式,如式(1)所示:
ꢀꢀꢀꢀꢀꢀꢀꢀꢀꢀꢀꢀꢀ
(1)其中,c:顶点处的基本曲率;k:圆锥曲线常数;r:垂直光轴方向的径向坐标,r2=x2+y2;圆锥常数k选择不同的取值时,设计面型呈现不同的形式,其关系如下:k=0时,表面类型为球面;k<

1时,表面类型为双曲面;k=

1时,表面类型为抛物面;根据参数d1,d2,D1和D2,计算得到初始面型表达式二次曲面参数:c和k。
[0011]将初始面型的顶点移至远用基准测度点处,以偏心距为d1对初始面型进行偏心处理后的初始面型矢高表达式如式(2)所示:
ꢀꢀꢀꢀꢀꢀꢀꢀ
(2)采用微分几何算法得到初始面型的表面屈光度,其计算按公式(3):
ꢀꢀꢀꢀꢀꢀꢀꢀꢀꢀꢀꢀꢀꢀꢀꢀꢀꢀꢀꢀꢀꢀꢀ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镜片上方的第一屈光区域,位于镜片下方的第二屈光区域和衔接两个屈光区域的加光过渡带;所述的第一屈光区域为非球面设计,用于矫正≥5米以外的屈光不正;第一屈光区域内包括远用基准测度点和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所述的远用基准测度点在镜片几何中心上方0~8毫米范围内;所述的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位于远用基准测度点为中心的竖直方向向上15毫米处,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处的非球面补偿值为远用基准测度点处光焦度的5%~10%;所述的第二屈光区域为非球面设计,用于放松阅读时的调节、集合,包括近用基准测度点和像散测量参考点,所述的近用基准测度点在镜片几何中心下方8~14毫米范围内;像散测量参考点与近用基准测度点重合,像散测量参考点处的散光值C0满足:C0≤(C

C
f
)/ADD
×
70%,其中,C为像散测量参考点处的像散实际测量值,C
f
为处方散光值;所述的加光过渡带为衔接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与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之间的光焦度变化区域,加光过渡带的光焦度变化量ADD满足:0.25D≤ADD≤0.60D;镜片的装配中心设置在光焦度变化量为10%~20% ADD的加光过渡带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其特征在于:眼镜片自远用基准测度点开始向下方和左右两侧的周边光焦度变化和散光变化等高线呈线性单向变化。3.一种普适型抗疲劳眼镜片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镜片上设置第一屈光区域,位于的镜片上方,第二屈光区域位于镜片的下方;第一屈光区域内包括远用基准测度点和远用非球面补偿值参考点,第二屈光区域内包括近用基准测度点和像散测量参考点;衔接第一屈光区域的远用基准测度点与第二屈光区域的近用基准测度点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余浩墨陈晓翌张慧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明世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