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42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C09J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三层胶黏薄膜材料,依次包括聚烯烃层、胶黏剂层、载体层。按重量份计,聚烯烃层的制备原料包括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09J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胶黏剂应该到各个领域,如何将胶黏剂加工成便于生产、使用且具有一定功能化产品的研究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此外,目前的胶黏膜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仅存在粘结性降低的问题,同时黄变明显。CN201711239911通过聚氨酯层、功能胶层、离型材料层得到一种修补胶带,具有一定的防水、粘结性强的特定,然而该胶带的抗静电效果不佳,加工困难,使用条件受到限制。CN201711001902通过阻燃层、膜层和粘胶层得到一种双面胶,使得该双面胶达到阻燃的效果,然而该双面胶的耐老化、耐黄变、抗静电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层胶黏薄膜材料,依次包括聚烯烃层、胶黏剂层、载体层。
[000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重量份计,聚烯烃层的制备原料包括85

95份聚烯烃、10

20份助剂、1

5份甲基含氢硅油、10

15份乙烯基硅树脂;优选的,按重量份计,聚烯烃层的制备原料包括92份聚烯烃、17份助剂、3份甲基含氢硅油、12份乙烯基硅树脂。
[0005]优选的,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共聚物中一种或多种。
[0006]优选的,所述聚乙烯、聚苯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0.4

2.6):(0.3

0.5):(0.6

1.5),优选重量比为1:1.8:0.4:1.2。
[0007]优选的,所述聚乙烯在190℃/5.0Kg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

0.5g/10min,更优选为0.4g/10min。
[0008]本申请中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标准为ISO 1133。
[0009]本申请中在190℃/5.0kg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4g/10min的聚乙烯的牌号为YGH041,购自上海昌盈实业有限公司。
[0010]优选的,所述聚苯乙烯在200℃/5Kg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

6g/min,更优选为5g/10min。
[0011]本申请中聚苯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的测试标准为ASTM D1238/ISO 1133。
[0012]在200℃/5Kg的熔体流动速率为5g/10min的聚苯乙烯购自东莞市源绿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牌号为扬子巴斯夫2710。
[0013]优选的,所述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丙烯酸乙酯含量为10

15wt%,优选为13wt%。
[0014]优选的,所述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顺丁烯二酸酐含量为2

3wt%,优选为2.8wt%。
[0015]优选的,本申请中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牌号为TX 8030,购自东莞盛禧工程塑料有限公司。
[0016]优选的,所述乙烯

丙烯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15

20wt%,更优选为16wt%。
[0017]优选的,所述乙烯

丙烯共聚物的牌号为6102FL,购自深圳易普诺化工有限公司。
[0018]申请人在实验中发现,虽然本申请中特定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使得聚烯烃层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然而加工得到的聚烯烃层具有可分辨的麻点,申请人意外的发现,当乙烯

丙烯共聚物中乙烯含量为15

20wt%,且牌号为6102FL时,不仅使得提供了一定的加工稳定性,同时与本申请中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共同作用,避免了聚烯烃的麻点问题。
[0019]本申请中助剂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助剂为油酸酰胺、四[β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和1,3,5

三甲基

2,4,6

(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甲基)苯,优选三者重量比为2:2:1。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甲基含氢硅油的含氢量为1.4

1.8wt%,优选为1.58

1.6wt%。
[0022]优选的,所述甲基含氢硅油在25℃的粘度为20

30mm2/s。
[0023]优选的,所述甲基含氢硅油购自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
[002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乙烯基硅树脂中乙烯基含量为0.5

1.5wt%。
[0025]优选的,所述乙烯基硅树脂在25℃的粘度为30000

100000cP。
[0026]优选的,所述乙烯基硅树脂的牌号为5202N,购自深圳市吉鹏硅氟材料有限公司。
[002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胶黏剂层的制备原料包括重量比为(14

16):1的丙烯酸酯树脂和正丁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
[0028]优选的,丙烯酸酯树脂和正丁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重量比为15:1。
[0029]本申请中胶黏剂层的制备方法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例如将丙烯酸酯树脂和正丁醇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混合,即可。
[0030]本申请所述丙烯酸酯树脂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3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乙酸丁酯加入反应釜中升温回流,然后加入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环氧类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混合料,反应完全,即得。
[0032]乙酸丁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环氧类交联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的重量比为300:110:50:15:10:20:50:1。
[0033]本申请中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中未公开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34]所述环氧类交联剂牌号为TDE

85,购自湖北兴东诚化工有限公司。
[0035]本申请所述载体层不作特别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常规选择。
[003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层的原料为聚酯材料。
[0037]本专利技术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三层胶黏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面步骤:
[0038](1)将聚烯烃层的制备原料混合后经熔融挤出、冷却成型,得到聚烯烃层,并对该聚烯烃层的一面进行电晕处理,得到电晕面;...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聚烯烃层、胶黏剂层、载体层,按重量份计,聚烯烃层的制备原料包括85

95份聚烯烃、10

20份助剂、1

5份甲基含氢硅油、10

15份乙烯基硅树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选自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共聚物中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聚苯乙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共聚物的重量比为1:(0.4

2.6):(0.3

0.5):(0.6

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在190℃/5.0Kg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1

0.5g/10min。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三层胶黏薄膜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玖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