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21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顶部的四角均焊接有支撑柱,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水解釜本体,所述水解釜本体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水解釜本体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溅射喷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底板、行走轮、支撑柱、溅射喷水管、水解釜本体、螺旋盘管、安装管卡、喷水孔、注液电动阀、水解罐、排液电动阀、排水管、活性炭滤网、抽风风扇、出风壳、转把、支撑螺杆、固定横板和支撑底板的配合使用,具备使用螺旋盘管溅射喷水的方式进行加水,与硅酸乙酯混合更加均匀彻底,提高水解效率,水解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排出的优点。快速均匀排出的优点。快速均匀排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


[0001]本技术涉及硅酸酯水解
,具体为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

技术介绍

[0002]硅酸酯是一系列具有通式的化合物,是最早发现的一类硅有机化合物,属于硅氧的一种,为低级烷摧时,其硅酸酚为叮挥发性液体,常由四氯化硅与醇、醇钠反应制得,也可由一种硅酸酷经烷氧基交换得到另一种硅酸酯,作为有机合成巾间体,催化剂,防水剂等,在有机合成有广泛用途,硅酸乙酯属于硅酸脂的一种,又名正硅酸乙酯,四乙氧基硅烷,简称TEOS,常温下硅酸乙酯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臭味,有毒,对人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0003]硅酸乙酯无水存在下稳定,遇水分解成乙醇与硅酸,在潮湿空气中变浑浊,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对硅酸乙酯水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水解釜,现有的水解釜进水管大多是通过直管直接排入到水解釜内部,这样水与硅酸乙酯混合不够均匀彻底,影响水解效率,而且水解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均匀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具备使用螺旋盘管溅射喷水的方式进行加水,与硅酸乙酯混合更加均匀彻底,提高水解效率,水解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排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水解釜进水管大多是通过直管直接排入到水解釜内部,水与硅酸乙酯混合不够均匀彻底,影响水解效率,水解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均匀排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包括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顶部的四角均焊接有支撑柱,左右两个支撑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水解釜本体,所述水解釜本体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所述水解釜本体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溅射喷水管,所述安装底板底部的四角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行走轮,所述安装底板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定位机构。
[0006]优选的,所述安装底板顶部的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水解釜本体和散热机构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水解釜本体包括水解罐,所述水解罐顶部的右侧连通有注液电动阀,所述水解罐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电动阀,所述排液电动阀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溅射喷水管包括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的表面开设有喷水孔,所述螺旋盘管的表面套设有安装管卡,左右两个安装管卡相反的一侧分别与水解釜本体内腔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旋盘管顶部的后侧贯穿至水解釜本体的后侧。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出风壳,所述出风壳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抽风风扇,所述出风壳内腔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活性炭滤网,所述出风壳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防
尘网,所述出风壳的底部与水解釜本体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横板,所述固定横板的顶部贯穿螺纹连接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底板,所述支撑螺杆的顶部焊接有转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安装底板、行走轮、支撑柱、溅射喷水管、水解釜本体、螺旋盘管、安装管卡、喷水孔、注液电动阀、水解罐、排液电动阀、排水管、活性炭滤网、抽风风扇、出风壳、转把、支撑螺杆、固定横板和支撑底板的配合使用,具备使用螺旋盘管溅射喷水的方式进行加水,与硅酸乙酯混合更加均匀彻底,提高水解效率,水解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排出的优点,值得推广。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行走轮,能够方便移动本水解釜;
[0014]通过设置定位机构,能够顺时针转动支撑螺杆,支撑螺杆推动支撑底板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方便对本水解釜进行支撑定位;
[0015]通过设置排液电动阀和排水管,能够方便排出水解罐内的水溶液;
[0016]通过设置安装管卡,能够方便把螺旋盘管固定安装在水解罐的内壁。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轴测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水解釜本体的剖视轴测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散热机构的剖视轴测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的主视轴测图。
[0021]图中:1安装底板、2行走轮、3支撑柱、4溅射喷水管、5散热机构、6防尘网、7水解釜本体、8定位机构、9螺旋盘管、10安装管卡、11喷水孔、12注液电动阀、13水解罐、14排液电动阀、15排水管、16活性炭滤网、17抽风风扇、18出风壳、19转把、20支撑螺杆、21固定横板、22支撑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1

图4,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包括安装底板1,安装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焊接有支撑柱3,左右两个支撑柱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水解釜本体7,水解釜本体7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5,水解釜本体7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溅射喷水管4,安装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行走轮2,安装底板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定位机构8;
[0023]安装底板1顶部的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水解釜本体7和散热机构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4]水解釜本体7包括水解罐13,水解罐13顶部的右侧连通有注液电动阀12,水解罐13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电动阀14,排液电动阀14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5;
[0025]溅射喷水管4包括螺旋盘管9,螺旋盘管9的表面开设有喷水孔11,螺旋盘管9的表面套设有安装管卡10,左右两个安装管卡10相反的一侧分别与水解釜本体7内腔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螺旋盘管9顶部的后侧贯穿至水解釜本体7的后侧;
[0026]散热机构5包括出风壳18,出风壳18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抽风风扇17,出风壳18
内腔的顶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活性炭滤网16,出风壳18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防尘网6,出风壳18的底部与水解釜本体7连通;
[0027]定位机构8包括固定横板21,固定横板21的顶部贯穿螺纹连接有支撑螺杆20,支撑螺杆20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支撑底板22,支撑螺杆20的顶部焊接有转把19。
[0028]通过设置行走轮2,能够方便移动本水解釜;
[0029]通过设置定位机构8,能够顺时针转动支撑螺杆20,支撑螺杆20推动支撑底板22向下移动与地面接触,方便对本水解釜进行支撑定位;
[0030]通过设置排液电动阀14和排水管15,能够方便排出水解罐13内的水溶液;
[0031]通过设置安装管卡10,能够方便把螺旋盘管9固定安装在水解罐13的内壁;
[0032]通过设置防尘网6,能够避免空气中的灰尘落入水解罐13内。
[0033]注液电动阀12和排液电动阀14均为电动阀,是用电动执行器控制阀门,通常由电动执行机构和阀门连接起来,经过安装调试后成为电动阀,电动阀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接通电动执行机构驱动阀门,实现阀门的开关、调节动作,从而达到对管道介质的开关或是调节目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包括安装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顶部的四角均焊接有支撑柱(3),左右两个支撑柱(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水解釜本体(7),所述水解釜本体(7)的顶部贯穿固定连接有散热机构(5),所述水解釜本体(7)的内腔通过螺栓连接有溅射喷水管(4),所述安装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通过螺栓连接有行走轮(2),所述安装底板(1)左右两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定位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1)顶部的前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水解釜本体(7)和散热机构(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水的硅酸酯水解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釜本体(7)包括水解罐(13),所述水解罐(13)顶部的右侧连通有注液电动阀(12),所述水解罐(13)的底部连通有排液电动阀(14),所述排液电动阀(14)的底部连通有排水管(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内盘管溅射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儒卢鹏飞刘广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晟大元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