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69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包括手术床床板两侧的轨道槽和躺板;轨道槽的外侧还安装有止退结构,止退结构包括限位杆,安置在床板内侧壁的复位弹簧和固定在限位杆外端的握把,限位杆横向限位安置在床板的侧壁,远离握把的一端为钩状,复位弹簧一端与床板相固定,另一端限位抵触限位杆;躺板的两侧安装有浮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患者在手术间内实际上下手术床的过程,降低了医护人员实际操作的难度;减少坠床、磕伤的风险;减少了患者上下手术床花费的时间,缩短了手术间的接台时间。缩短了手术间的接台时间。缩短了手术间的接台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大部分的手术中,手术患者被送到手术间后,需由护理人员搀扶着睡到手术床上。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手术患者,具有行动能力差、视力差、腿脚及腰椎骨骼疾病以及肥胖等的原因导致上下手术床不方便,有跌倒的风险。同时,大部分老人由于疾病或者身体原因失去独自行动的能力,在去往手术间的路上很难通过行走完成,一般通过轮椅或者病床进行推送。而在手术室内,单靠人力很难完成搬运,极易伤痛到患者。在单次搬运时,尤其是肥胖患者,医护人员很难独自搬运,不仅仅会耗费大量的体力与时间,还有坠床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包括手术床床板两侧的轨道槽1和躺板2;
[0004]轨道槽1的外侧还安装有止退结构3,止退结构3包括限位杆31,安置在床板内侧壁的复位弹簧32和固定在限位杆31外端的握把33,限位杆31横向限位安置在床板的侧壁,远离握把33的一端为钩状,复位弹簧32一端与床板相固定,另一端限位抵触限位杆31;
[0005]躺板2的两侧安装有浮动轮21。
[0006]优选的,躺板2为多段软板通过铰链结构连接而成,两侧安置有多组可拆卸的浮动轮21。
[0007]优选的,床板两侧还开辟有限位孔11,限位孔11分为外孔和内孔,外孔为“凸”字形,内孔的半径大于外孔半径。
[0008]优选的,止退结构3至少对称安转有两个,位置与浮动轮21相对应。
[0009]优选的,握把33的外侧刻画有与握把33钩状方向相对应的标记。
[0010]优选的,手术床床板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栏12,限位栏12的高度小于躺板2厚度,单侧内壁与躺板2的间隙为3

5mm。
[0011]优选的,相邻两个软板之间还可插入限位填充软板。
[0012]优选的,躺板2折叠后可以与轮椅相固定贴合。
[0013]优选的,手术床采用高度可调式手术床。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减少了患者在手术间内实际上下手术床的过程,降低了医护人员实际操作的难度;
[0016]2、减少坠床、磕伤的风险;
[0017]3、减少了患者上下手术床花费的时间,缩短了手术间的接台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床板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止退结构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躺板结构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床板与躺板的使用效果图;
[0022]图中,
[0023]1、轨道槽;2、躺板;3、止退结构;11、限位孔;12、限位栏;21、浮动轮;31、限位杆;32、复位弹簧;33、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晰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如图1

4所示可知,本技术包括有:手术床床板两侧的轨道槽1和躺板2;
[0026]轨道槽1的外侧还安装有止退结构3,止退结构3包括限位杆31,安置在床板内侧壁的复位弹簧32和固定在限位杆31外端的握把33,限位杆31横向限位安置在床板的侧壁,远离握把33的一端为钩状,复位弹簧32一端与床板相固定,另一端限位抵触限位杆31;
[0027]躺板2的两侧安装有浮动轮21。
[0028]患者平躺在躺板2的上方,通过浮动轮21引导嵌入轨道槽1后可以安全达到手术位置,完成患者的移动。
[0029]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的躺板2晃动,通过止退结构3的插入与取出以进行限制。
[0030]在止退结构3的插入使用时,将限位杆31从床板外侧的洞孔中插入,通过限位杆31一端的钩状结构进行固定,此时复位弹簧32进入压缩状态。
[0031]在取出时,释放限位杆31钩状结构,复位弹簧32的弹性势能释放,限位杆31弹出即可取下。
[0032]作为躺板2的优选实施方案:
[0033]躺板2为多段软板通过铰链结构连接而成,两侧安置有多组可拆卸的浮动轮21。
[0034]躺板2折叠后可以与轮椅相固定贴合。
[0035]相邻两个软板之间还可插入限位填充软板。
[0036]浮动轮21的使用是为了减少在轨道槽1运输时的震动,躺板2 采用多块软板,是为了可以和轮椅,病床等相配合使用。例如通过多处折叠以配合在轮椅上的坐姿和病床上的仰躺。
[0037]由于铰链之间会有空隙,所以通过插入限位填充软板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0038]作为止退结构3的优选实施方案:
[0039]床板两侧还开辟有限位孔11,限位孔11分为外孔和内孔,外孔为“凸”字形,内孔的半径大于外孔半径。
[0040]止退结构3至少对称安转有两个,位置与浮动轮21相对应。
[0041]握把33的外侧刻画有与握把33钩状方向相对应的标记。
[0042]限位杆31在插入时,通过外孔“凸”字结构顶端的避让区进入内孔中,通过旋转使
得限位杆31一端的钩状结构扣住外孔和内孔的衔接面以完成限位。
[0043]对称设计的止退结构3是为了更好的,更均匀的固定躺板2,减少晃动。常态下一般设计四组,位于四个分别位于两个轨道槽1的前后位置。
[0044]握把33外侧的标记是避免止退结构3无法释放的情况。
[0045]作为上述两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补充:
[0046]手术床床板的顶部还设置有限位栏12,限位栏12的高度小于躺板2厚度,单侧内壁与躺板2的间隙为3

5mm。
[0047]手术床采用高度可调式手术床。
[0048]限位栏12是为了更好的引导躺板2在床板上的移动以及限位。
[0049]侧壁距离既是为了减少摩擦,也增大容错率,降低躺板2的成型难度。
[0050]手术床采用高度可调式手术床,为了配合高度不同的轮椅而设计。
[0051]具体的实施例:
[0052]以手术轮椅为例,通过将靠板释放,旋转下降至水平(与坐板平齐),腿部的支撑板展开,旋转上升至水平(与坐板平齐),使得患者在轮椅上处于平躺姿势。由靠板、坐板和支撑板形成躺半,在通过上述的方法与手术床的床板衔接,即可极大的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量与降低患者的转移难度。
[005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申请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申请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术床床板两侧的轨道槽(1)和躺板(2);所述轨道槽(1)的外侧还安装有止退结构(3),所述止退结构(3)包括限位杆(31),安置在床板内侧壁的复位弹簧(32)和固定在限位杆(31)外端的握把(33),所述限位杆(31)横向限位安置在床板的侧壁,远离握把(33)的一端为钩状,所述复位弹簧(32)一端与床板相固定,另一端限位抵触限位杆(31);所述躺板(2)的两侧安装有浮动轮(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躺板(2)为多段软板通过铰链结构连接而成,两侧安置有多组可拆卸的浮动轮(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床连接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两侧还开辟有限位孔(11),所述限位孔(11)分为外孔和内孔,所述外孔为“凸”字形,所述内孔的半径大于外孔半径。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华陈浩宇汤如青张铭志吴政根邱坤良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