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67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构件和净化机构,所述壳体构件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换热部件,所述壳体构件的后端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第二螺栓套框、第二斗形板、净化舱、内置钢圈、净化芯、泵体、驱动电机和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由于直通构造的壳体构件的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斗状的壳体,使得气体能够在泵体的驱动下,不会产生气体回返的现象,通过在斗状壳体的一端连接的净化舱,利用贴合在净化舱内侧的净化芯,使得换热结束的气体能够达到净化去除污染的效果,使得设备在运行作业的同时提升换热效率,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危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危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亦称为热交换器或热交换设备,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
[0003]现有的换热器在使用过程中,气体在换热后,容易返回换热环境,而且热量换热后气体容易造成污染,产生的二次危害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该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主要是利用由于直通构造的壳体构件的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斗状的壳体,使得气体能够在泵体的驱动下,不会产生气体回返的现象,通过在斗状壳体的一端连接的净化舱,利用贴合在净化舱内侧的净化芯,使得换热结束的气体能够达到净化去除污染的效果,使得设备在运行作业的同时提升换热效率,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危害。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壳体构件和净化机构,所述壳体构件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换热部件,所述壳体构件的后端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净化机构;
[0006]所述净化机构包括第二螺栓套框、第二斗形板、净化舱、内置钢圈、净化芯、泵体、驱动电机和出气口,所述第二螺栓套框螺栓连接在所述壳体构件的后端,所述第二螺栓套框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斗形板,且所述第二斗形板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净化舱,所述净化舱的内侧设置有内置钢圈,且所述内置钢圈的内边侧设置有夹持的净化芯,所述净化舱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泵体,且所述泵体连接有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所述泵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
[000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第二斗形板为斗状构造,所述净化舱与泵体和出气口构成单向流通构造,所述净化芯与内置钢圈贴合在净化舱的内侧。
[000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壳体构件包括支撑垫、托底侧板、顶板、螺栓吊环、内贴塑套、第一螺栓套框、第一斗形板和进气口,所述支撑垫的顶侧设置有托底侧板,且所述托底侧板的顶侧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四周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吊环,所述托底侧板与顶板的内边侧贴合有内贴塑套。
[000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托底侧板与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套框螺栓连接有第一斗形板,所述第一斗形板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
[00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换热部件包括第一法兰盘、进水口、分液座、插接管、空管套、花型管、弧形翅片、第二法兰盘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法兰盘螺栓连接在所述托底侧板的一
侧,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外侧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托底侧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第二法兰盘,且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外侧设置有出水口。
[0011]进一步改进于,所述进水口贯穿所述第一法兰盘与壳体构件连接有分液座,所述分液座的边侧设置有插接管,且所述插接管的内侧设置有空管套,所述空管套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分布的多组花型管,所述花型管的外侧设置有多组平行分布的弧形翅片,所述分液座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构件与第二法兰盘连接有出水口。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由于直通构造的壳体构件的两端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斗状的壳体,使得气体能够在泵体的驱动下,不会产生气体回返的现象,通过在斗状壳体的一端连接的净化舱,利用贴合在净化舱内侧的净化芯,使得换热结束的气体能够达到净化去除污染的效果,使得设备在运行作业的同时提升换热效率,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危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构件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弧形翅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净化机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壳体构件;101、支撑垫;102、托底侧板;103、顶板;104、螺栓吊环;105、内贴塑套;106、第一螺栓套框;107、第一斗形板;108、进气口;2、换热部件;201、第一法兰盘;202、进水口;203、分液座;204、插接管;205、空管套;206、花型管;207、弧形翅片;208、第二法兰盘;209、出水口;3、净化机构;301、第二螺栓套框;302、第二斗形板;303、净化舱;304、内置钢圈;305、净化芯;306、泵体;307、驱动电机;308、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1]根据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壳体构件1和净化机构3,壳体构件1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换热部件2,壳体构件1的后端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净化机构3;
[0022]净化机构3包括第二螺栓套框301、第二斗形板302、净化舱303、内置钢圈304、净化芯305、泵体306、驱动电机307和出气口308,第二螺栓套框301螺栓连接在壳体构件1的后端,第二螺栓套框301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斗形板302,且第二斗形板302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净化舱303,净化舱303的内侧设置有内置钢圈304,且内置钢圈304的内边侧设置有夹持的净化芯305,净化舱303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泵体306,且泵体306连接有驱动电机307的输出端,泵体306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308。
[0023]第二斗形板302为斗状构造,净化舱303与泵体306和出气口308构成单向流通构造,净化芯305与内置钢圈304贴合在净化舱303的内侧。
[0024]本实施例中,当泵体306通过驱动电机307输出动力驱动时,空气能够实时的不间
断的通过壳体构件1输出到第二螺栓套框301一侧的第二斗形板302,接着气体通过第二斗形板302输出到净化舱303,通过内置钢圈304内侧夹持的净化芯305对于气体进行深度的净化,最终净化的换热完成的气体通过泵体306一侧的出气口308输出到外侧以完成设备的运行。
[0025]壳体构件1包括支撑垫101、托底侧板102、顶板103、螺栓吊环104、内贴塑套105、第一螺栓套框106、第一斗形板107和进气口108,支撑垫101的顶侧设置有托底侧板102,且托底侧板102的顶侧设置有顶板103,顶板103的四周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螺栓吊环104,托底侧板102与顶板103的内边侧贴合有内贴塑套105。
[0026]本实施例中,首先,在托底侧板102的下方设置支撑垫101,在托底侧板102的顶侧安装顶板103,使得用户利用顶板103上方的螺栓吊环104将设备吊装运输到工作的地点,之后在托底侧板10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包括壳体构件(1)和净化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件(1)的两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换热部件(2),所述壳体构件(1)的后端设置有螺栓装配的净化机构(3);所述净化机构(3)包括第二螺栓套框(301)、第二斗形板(302)、净化舱(303)、内置钢圈(304)、净化芯(305)、泵体(306)、驱动电机(307)和出气口(308),所述第二螺栓套框(301)螺栓连接在所述壳体构件(1)的后端,所述第二螺栓套框(301)的后侧设置有第二斗形板(302),且所述第二斗形板(302)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净化舱(303),所述净化舱(303)的内侧设置有内置钢圈(304),且所述内置钢圈(304)的内边侧设置有夹持的净化芯(305),所述净化舱(303)的一端设置有套接的泵体(306),且所述泵体(306)连接有驱动电机(307)的输出端,所述泵体(306)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30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斗形板(302)为斗状构造,所述净化舱(303)与泵体(306)和出气口(308)构成单向流通构造,所述净化芯(305)与内置钢圈(304)贴合在净化舱(303)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构件(1)包括支撑垫(101)、托底侧板(102)、顶板(103)、螺栓吊环(104)、内贴塑套(105)、第一螺栓套框(106)、第一斗形板(107)和进气口(108),所述支撑垫(101)的顶侧设置有托底侧板(102),且所述托底侧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秦晋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诺瑞斯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