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奕宏专利>正文

饮料瓶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57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饮料瓶盖结构,该饮料瓶盖结构包括:一瓶盖本体,可连接于一饮料瓶的一饮料瓶开口,包括:一盛料部,为一开放壳体,上方形成一操作开口,下方形成一出料开口;一外固定部,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该盛料部下方,内壁形成一内螺纹,用以旋接该饮料瓶开口的一外螺纹;一内固定部,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该盛料部下方,位于该外固定部内部,用以卡置于该饮料瓶开口的内侧;以及一活塞,密接于该盛料部中,与该盛料部内侧形成一盛料空间,该盛料空间用以容置一液态料。盛料空间用以容置一液态料。盛料空间用以容置一液态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饮料瓶盖结构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瓶盖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密接于连接饮料瓶(如宝特瓶)的瓶口,将加味汁液加入饮料瓶中的饮料以产生新风味饮料的饮料瓶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生活中有许多常用的一次性饮料瓶,如宝特瓶,在使用过且以清水清洗内部后,可当作重复使用的饮料瓶。这种质轻坚硬且携带方便的饮料瓶通常都具有包括外螺纹的开口,该处可以与瓶盖可开启地结合,使用方便。一般来说,装在饮料瓶中的饮料通常是固定口味的。如果需要加味,就需要打开瓶盖倒入加味液态料或投入调味料,比如在水中加入甜味,就需要将方糖投入饮料瓶的水中。这样的作法受限于开口,不好操作也容易使加味液态料或调味料落到饮料瓶外。如何减少加味操作时的失误,可以从瓶身以外的结构考量解决方案,比如利用改良的瓶盖,这就是本技术提出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能使现有饮料瓶可以随使用者的需求加入加味液态料,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饮料瓶盖结构。该饮料瓶盖结构包括:一瓶盖本体,可连接于一饮料瓶的一饮料瓶开口,包括:一盛料部,为一开放壳体,上方形成一操作开口,下方形成一出料开口;一外固定部,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该盛料部下方,内壁形成一内螺纹,用以旋接该饮料瓶开口的一外螺纹;一内固定部,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该盛料部下方,位于该外固定部内部,用以卡置于该饮料瓶开口的内侧;以及一活塞,密接于该盛料部中,与该盛料部内侧形成一盛料空间,该盛料空间用以容置一液态料。当该活塞由该操作开口方向受力而移动时,该盛料空间被挤压,该液态料由该出料开口被挤出。
[0004]依照本技术,该活塞靠近该操作开口的一侧形成一拉环。
[0005]依照本技术,该外固定部末端可进一步向外形成一环形引导部,用以引导该饮料瓶开口朝向该外固定部内部。
[0006]依照本技术,该出料开口末端可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逆止阀,防止饮料受压由该饮料瓶开口倒流至该盛料部中。
[0007]依照本技术,该盛料部的侧壁可形成一垂直开孔,该垂直开孔的上方安装一第二逆止阀。此时,饮料瓶盖结构进一步包括了:一第一气管,气密地插接于该出料开口;及一第二气管,通过该第二逆止阀穿过该垂直开孔。当该饮料瓶内部装盛补充的该液态料时,该第一气管末端延伸至该液态料的液面下方,由该第二气管打入空气至该饮料瓶内部,迫使补充的该液态料由该第一气管回流该盛料空间中。
[0008]依照本技术,该活塞可为弹性材料制成,该活塞包括至少一环形密接部,用以与该盛料部内侧密接。
[0009]依照本技术,该操作开口可进一步旋接一限位环套,用以限制该活塞于该盛料部中移动,不会掉出该盛料部外。通过活塞的操作,用于加味的液态料不会流到饮料瓶
外,提供了瓶盖一种创新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的立体图;
[0011]图2为第一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的剖面图;
[0012]图3为该饮料瓶盖结构安装于一饮料瓶的方式;
[0013]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的剖面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的剖面图,以及与一饮料瓶的安装与使用方式;
[0015]图6为依照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的剖面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饮料瓶盖结构;2、饮料瓶;2a、饮料瓶开口;2b、外螺纹;3、饮料瓶盖结构;4、饮料瓶盖结构;5、饮料瓶盖结构;10、瓶盖本体;11、盛料部;111 、操作开口;112、出料开口;113、第一逆止阀;114、垂直开孔;115、第二逆止阀;12、外固定部;121、内螺纹;122、环形引导部;13、内固定部;20 、活塞;21、环形密接部;22、拉环;30 、第一气管;40、第二气管;50、限位环套;L、液态料;S、盛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技术将通过参照下列的各实施例而更具体地描述。
[0019]请见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1的立体图,图2为该饮料瓶盖结构1的剖面图,图3为该饮料瓶盖结构1安装于一饮料瓶2的方式。饮料瓶盖结构1包括了一瓶盖本体10与一活塞20,这些技术元件的形态与功能将于下方详述。
[0020]瓶盖本体10可连接于一饮料瓶2的一饮料瓶开口2a。为了区分饮料瓶2与瓶盖本体10,饮料瓶开口2a以虚线绘示。形态上,瓶盖本体10包括了一盛料部11、一外固定部12与一内固定部13。盛料部11为一开放壳体,其形状不限。在本实施例中,盛料部11的上半部为环形壳体,下方渐缩。盛料部11的上方形成一操作开口111,下方形成一出料开口112。操作开口111为盛料部11的上半部内缩而形成,其大小不限,但须便于使用者手指伸入操作。操作开口111远较出料开口112开得大,从而盛料部11内部的液态料L可因压力差而留在盛料部11中,不会因重力而由出料开口112中流出。
[0021]外固定部12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盛料部11下方。外固定部12的内壁形成一内螺纹121,用以旋接饮料瓶开口2a的一外螺纹2b。外固定部12的末端可向外形成一环形引导部122,用以引导饮料瓶开口2a朝向外固定部12的内部。内固定部13也是一环形壳体,连接于盛料部11下方,位于外固定部12内部,可用以卡置于该饮料瓶开口2a的内侧。内固定部13可与饮料瓶开口2a密接,使饮料瓶2内部的空间与盛料部11的内部空间(盛料空间S)封闭地连通。
[0022]活塞20密接于盛料部11中,与该盛料部11的内侧形成盛料空间S,盛料空间S可用以容置液态料L。材料方面,活塞20可为弹性材料制成,比如橡胶。本技术的活塞20与一般针筒针心使用的活塞形态相同,活塞20包括至少一环形密接部21(本实施例中有两个),用以与盛料部11内侧密接。
[0023]使用时,当活塞20由操作开口111方向受力而移动时(由图3中实心线绘示的位置移动到虚线绘示的位置),盛料空间S被挤压,液态料L便由出料开口112被挤出。液态料L掉入饮料瓶2中后,便与其中原有的饮料混合,提供新的口味。实作上,如果饮料以开水取代,液态料L还可以是液体药物。操作活塞20便可制作稀释药品,供病人饮用。
[0024]请见图4,该图为依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饮料瓶盖结构3的剖面图。饮料瓶盖结构3与饮料瓶盖结构1的大部分元件相同,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符号标示,其形态与功能不再重述。
[0025]相较于第一实施例,饮料瓶盖结构3有以下的差异。首先,活塞20靠近操作开口111的一侧形成一拉环22,可用来微调活塞20相对盛料部11的位置。其次,出料开口112的末端包括了一第一逆止阀113,第一逆止阀113可防止饮料受压由饮料瓶开口2a,通过出料开口112倒流至盛料部11(盛料空间S)中。
[0026]在前两个实施例中,当活塞20下压时,也就把液态料L挤出。如果液态料L不补充,那饮料瓶盖结构就成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料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瓶盖本体,连接于一饮料瓶的一饮料瓶开口,包括:一盛料部,为一开放壳体,上方形成一操作开口,下方形成一出料开口;一外固定部,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该盛料部下方,内壁形成一内螺纹并旋接该饮料瓶开口的一外螺纹;一内固定部,为一环形壳体,连接于该盛料部下方,位于该外固定部内部,卡置于该饮料瓶开口的内侧;以及一活塞,密接于该盛料部中,与该盛料部内侧形成一盛料空间,该盛料空间容置一液态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塞靠近该操作开口的一侧形成一拉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固定部末端进一步向外形成一环形引导部,该环形引导部引导该饮料瓶开口朝向该外固定部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盖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奕宏
申请(专利权)人:林奕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