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7228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其包括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的背面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该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通过设置转动杆、转筒、转动块、弹簧、螺纹杆和气囊,正转转动杆,四个旋进安装孔内的四个螺纹杆可将断路器本体与外置的支架连接在一起,操作简单,同时鼓起的四个气囊可对断路器本体和外置支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使得螺纹杆不会通过断路器本体和外置支架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空气中的水汽接触,使得四个螺纹杆不会产生锈蚀,使得工作人员不易因螺纹杆锈蚀进而影响螺纹杆从外置的安装孔内移除。移除。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
,具体为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柱上断路器是指在电杆上安装和操作的断路器,柱上断路器是一种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切断或接通配电网线路,并在配电网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通过操作或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将配电网中的故障线路手动或自动切换的开关设备,现有的柱上断路器大多需要使用者使用工具操作反复操作多个螺栓进而将其固定在电杆上的支架上,操作较为麻烦,且螺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螺栓可能会被空气中的湿气腐蚀进而对断路器的拆卸维护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方便安装的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解决了现有的柱上断路器大多需要使用者使用工具操作反复操作多个螺栓进而将其固定在电杆上的支架上,操作较为麻烦,且螺栓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螺栓可能会被空气中的湿气腐蚀进而对断路器的拆卸维护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所述断路器本体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组件,所述操作组件的背面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内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两个第二轴承内,两个第二轴承分别设置在空腔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空腔开设在断路器本体内。
>[0007]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三齿轮内,所述第三齿轮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齿板组件,两个齿板组件相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内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两个第三轴承内,两个第三轴承分别设置在空腔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转动组件内设置有弹簧和螺纹杆,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四个转动组件中间,两个齿板组件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活塞组件。
[0008]所述活塞组件设置在空腔内,所述空腔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导管,两个导管设置在四个导向组件之间,两个导管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两个连接管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气囊,四个气囊均卡接在断路器本体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杆设置在气囊内。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滚轮,所述底板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两个导向组件,四个导向组件分别设置在断路器本体的正面和背面。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操作组件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
在空腔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一轴承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背面的一端与第一齿轮的正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丝杆筒,所述丝杆筒设置在两个第二轴承内,所述丝杆筒卡接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内,所述丝杆筒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套,四个导向套分别设置在断路器本体的正面和背面,所述导向套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四个导向杆的底端与同一个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板组件包括第一齿板,两个第一齿板的下表面与空腔内壁的下表面搭接,两个第一齿板与同一个第三齿轮相啮合,两个第一齿板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两个第二齿板,四个第二齿板相远离的一面均与第四齿轮相啮合。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筒,所述转筒卡接在两个第三轴承内,所述转筒内滑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上表面通过弹簧与转筒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的下表面与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组件包括活塞筒,两个活塞筒的下表面均与空腔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两个活塞板相靠近的一面分别与两个第一齿板相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塞筒与导管的顶端相连通,所述导管的底端通过连接管与气囊相连通。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该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通过设置转动杆、第一齿轮、丝杆筒、第二齿轮、第一齿板、第二齿板、第四齿轮、第三齿轮、转筒、转动块、弹簧、螺纹杆和气囊,当断路器本体带动四个螺纹杆移动到外置四个安装孔的顶端时,正转转动杆,四个转动的螺纹杆可同时旋进四个外置的安装孔进而将断路器本体与外置的支架连接在一起,操作简单,同时鼓起的四个气囊可对断路器本体和外置支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使得螺纹杆不会通过断路器本体和外置支架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空气中的水汽接触,使得四个螺纹杆不会产生锈蚀,使得工作人员不易因螺纹杆锈蚀进而影响螺纹杆从外置的安装孔内移除。
[0020]2、该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通过设置丝杆、丝杆筒、底板、滚轮、导向杆和导向套,反转转动杆,转动的转动杆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带动丝杆筒转动,转动的丝杆筒通过丝杆和底板带动四个滚轮与地面接触,螺纹杆与地面脱离,使用者只需要推动断路器本体便可轻松的对其进行移动,使得使用者可方便的对该断路器进行转移。
[0021]3、该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通过设置导向套和导向杆,因导向套内滑动连接有导向杆,导向套可对导向杆进行限位,使得导向杆在运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与导向杆连接的底板可沿着其轴向方向平稳的进行运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底板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断路器本体仰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断路器本体仰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断路器本体后视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断路器本体、2操作组件、201第一轴承、202转动杆、3第一齿轮、4第二齿轮、5调节组件、51丝杆筒、52丝杆、6第二轴承、7底板、8滚轮、9导向组件、91导向杆、92导向套、10第三齿轮、11齿板组件、111第一齿板、112第二齿板、12连接管、13第四齿轮、14转动组件、141转筒、142转动块、15第三轴承、16弹簧、17螺纹杆、18活塞组件、181活塞板、182活塞筒、183活塞杆、19导管、20空腔、21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30]如图1

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断路器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组件2,操作组件2的背面设置有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正面设置有操作组件(2),所述操作组件(2)的背面设置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4)内设置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设置在两个第二轴承(6)内,两个第二轴承(6)分别设置在空腔(20)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空腔(20)开设在断路器本体(1)内;所述调节组件(5)设置在第三齿轮(10)内,所述第三齿轮(10)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齿板组件(11),两个齿板组件(11)相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第四齿轮(13),所述第四齿轮(13)内设置有转动组件(14),所述转动组件(14)设置在两个第三轴承(15)内,两个第三轴承(15)分别设置在空腔(20)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转动组件(14)内设置有弹簧(16)和螺纹杆(17),所述调节组件(5)设置在四个转动组件(14)中间,两个齿板组件(11)相远离的一侧均设置有活塞组件(18);所述活塞组件(18)设置在空腔(20)内,所述空腔(20)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两个导管(19),两个导管(19)设置在四个导向组件(9)之间,两个导管(19)相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2),两个连接管(12)相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气囊(21),四个气囊(21)均卡接在断路器本体(1)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杆(17)设置在气囊(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5)的底端设置有底板(7),所述底板(7)下表面的四角均设置有滚轮(8),所述底板(7)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两个导向组件(9),四个导向组件(9)分别设置在断路器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配电网融合新型柱上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组件(2)包括第一轴承(201),所述第一轴承(201)卡接在空腔(20)内壁的背面,所述第一轴承(201)内设置有转动杆(202),所述转动杆(202)背面的一端与第一齿轮(3)的正面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金国永申传康杨马怒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浩博朗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