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慧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车载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87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车载顶灯,属于车载顶灯技术领域。其包括照明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用于连接在汽车内部顶端的外壳,和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底部的用于对车内照明的第一顶灯,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灯外部两侧的活动板;分体式结构,所述分体式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灯外部两侧的用于对所述第二顶灯提供电源的磁槽,且磁槽的内部磁吸连接有磁块,所述磁块与所述第二顶灯相连接。本申请由于采用了分体式结构,从而在光线较暗时,能够对第二顶灯进行移动照明,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方便对车内死角位置处提供照明,便于对车内物件进行找寻,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式结构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传统的固定式结构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传统的固定式结构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载顶灯


[0001]本申请涉及车载顶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车载顶灯。

技术介绍

[0002]车载顶灯是一种安装于车内用于照明的设备,从而使得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能够对车内进行照明,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载顶灯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来进行控制;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4659064A公开的一种基于5G车联网的智能车载顶灯,其智能车载顶灯在进行使用时,外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出气筒向内壳体内吹气的传动部件,具备了通过内壳体和外壳体呈反方向转动,带动出气筒内的气体吹动反光片,使得反光片在内壳体内飘动,并对灯体照射而来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多种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在车体内,美轮美奂,提高了氛围的效果。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虽然通过内壳体和外壳体呈反方向转动,带动出气筒内的气体吹动反光片,使得多种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在车体内,但是仍存在以下缺陷: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其虽然能够对车内提供照明,以及使得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在车体内,但车内死角位置处较多,顶灯照明往往覆盖不到,当在车内发生物件掉落时,不易对物件进行找寻,降低了适用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车载顶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车载顶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2.技术方案
[000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车载顶灯,包括:
[0010]照明组件,包括用于连接在汽车内部顶端的外壳(1),和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第一顶灯(2),所述第一顶灯(2)用于对车内照明;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灯(2)外部两侧的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用于对车内照明的第二顶灯(4),且第二顶灯(4)的内部设置有储能模块;
[0011]分体式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灯(2)外部两侧的磁槽(5),所述磁槽(5)用于对所述第二顶灯(4)提供电源,且磁槽(5)的内部磁吸连接有磁块(6),所述磁块(6)与所述第二顶灯(4)相连接;
[0012]当所述磁槽和所述磁块磁吸连接时,对所述第二顶灯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顶灯进行储能,当所述磁槽和所述磁块解除磁吸连接时,使所述第二顶灯能够照明。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磁吸的方式对磁槽和磁块之间进行连接,且通过配合储能模块的设置,使得在进行正常使用时,第一顶灯和第二顶灯能够正常的亮起和关闭,通过磁吸分离时,则可由储能模块对第二顶灯进行供电,将第一顶灯和第二顶灯之间进行分离,便于对第二顶灯进行移动,从而在光线较暗时,能够对第二顶灯进行移动照明,方便对车内死角位置处提供照明,操作简单且便捷,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式结构使用范围受限
的问题。
[0014]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磁槽的内部安装有多组用于导电的铜芯,所述磁块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铜芯相适配的导电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铜芯和导电槽的设置,通过磁槽和磁块相连接,铜芯和导电槽通电,从而对第二顶灯进行供电,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便于在需要使用时,能够正常使用,且通过导电槽的设置,便于对铜芯定位。
[0016]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顶灯外部的两侧还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顶灯固定连接,且第二顶灯远离所述第一顶灯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导向槽和导向杆的设置,在进行对接安装时,能够辅助第二顶灯进行安装定位,避免出现偏移,使得接口处接触不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0018]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二顶灯外部的两侧皆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板内部两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滑轮的设置,便于第二顶灯的移出和插入操作,避免出现边缘处卡死,提高了流畅度,方便对第二顶灯从两侧进行取出。
[0020]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内部的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处安装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轴,且活动轴与所述第一顶灯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套杆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齿轮,且第一齿轮外部的四周皆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纹套,且第一螺纹套的一端与所述外壳内壁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与所述第一顶灯外壁固定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驱动第一螺纹套进行旋转,通过螺纹连接的作用,驱动第一顶灯进行上下移动,进行升降运动,从而改变第一顶灯的位置,增加照明范围。
[0022]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活动轴外部的四周皆安装有向外凸起的限位块,所述套杆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的开槽,且开槽与所述限位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顶灯和所述活动板之间通过展开组件相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向外凸起的限位块和开槽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在套杆和活动轴之间进行伸缩运动的同时,套杆还能够驱动活动轴进行旋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24]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展开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活动轴外部的第一锥形齿轮,且第一锥形齿轮外部的两侧皆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二螺纹杆外部的两端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顶灯外壁相连接且固定在外壳上,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且第二螺纹套与所述活动板外壁相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螺纹杆和第二螺纹套螺纹连接的作用下,将活动板向着远离第一顶灯的一侧移动,从而扩大第一顶灯的照明范围,使得在车内使用时,避免局限于一个位置进行光照。
[0026]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第一顶灯顶部的两侧皆安装有滑杆,且滑杆外部的两侧皆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与所述活动板外壁固定连接。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杆和滑套之间滑动连接,对第一顶灯和活动板之间进行限位,保证向两侧扩展稳定。
[0028]作为本申请文件技术方案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顶灯内部的腔室,且腔室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安装有旋钮,且旋钮外部的两侧皆安装有卡块,所述旋钮外部的两侧皆设置有卡环,且卡环与所述第二顶灯外壁相连接,所述卡块与所述卡环之间卡合连接。
[00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杆的设置便于对第二顶灯进行拿取使用,便于将第二顶灯伸入死角位置进行照明查看,其中通过卡块和卡环的设置,便于对旋钮进限位收纳,从而在不对其进行使用时降低空间的占用,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载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照明组件,包括用于连接在汽车内部顶端的外壳(1),和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第一顶灯(2),所述第一顶灯(2)用于对车内照明;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灯(2)外部两侧的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用于对车内照明的第二顶灯(4),且第二顶灯(4)的内部设置有储能模块;分体式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顶灯(2)外部两侧的磁槽(5),所述磁槽(5)用于对所述第二顶灯(4)提供电源,且磁槽(5)的内部磁吸连接有磁块(6),所述磁块(6)与所述第二顶灯(4)相连接;当所述磁槽(5)和所述磁块(6)磁吸连接时,对所述第二顶灯(4)提供电源,使所述第二顶灯(4)进行储能,当所述磁槽(5)和所述磁块(6)解除磁吸连接时,使所述第二顶灯(4)能够照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槽(5)的内部安装有多组用于导电的铜芯,所述磁块(6)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铜芯相适配的导电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灯(2)外部的两侧还开设有导向槽(7),且导向槽(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8)与所述第二顶灯(4)固定连接,且第二顶灯(4)远离所述第一顶灯(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灯(4)外部的两侧皆开设有限位槽(9),且限位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轮(10),所述滑轮(10)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板(3)内部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载顶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电机(11),且电机(11)的输出轴处安装有套杆(12),所述套杆(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轴(13),且活动轴(13)与所述第一顶灯(2)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套杆(12)的外部安装有第一齿轮(14),且第一齿轮(14)外部的四周皆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5),所述第二齿轮(15)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钟泽均
申请(专利权)人:刘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