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73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雾化组件包括支架、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支架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和片状发热体、以及装配于支架的顶端的密封件,导油体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发热体设置于导油体的雾化面上,雾化组件内形成有位于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支架设置有通气槽,通气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导流面,密封件设置有与第一导流面相对的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均朝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倾斜,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围合形成连通雾化腔的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本方案的出气通道的横截面尺寸更不容易受到雾化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的影响,可以设计得更大,从而使得气溶胶出气更为流畅,冷凝液堆积更少。冷凝液堆积更少。冷凝液堆积更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子雾化
,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雾化器不管是采用陶瓷发热芯还是棉芯发热芯,受限于内部发热体结构、雾化腔尺寸和出气通道结构等等,雾化器的整体厚度都没办法做得很薄。
[0003]因为雾化器厚度过薄,必须要压缩雾化器内各部件尺寸,而内部各部件的尺寸大小直接关系到雾化器的换气、封油、下油、雾化、进气、出气和密封性等性能,简单地将雾化器各部件缩小并不能保证雾化器的性能。
[0004]在相关技术中,雾化器通常由油杯和雾化组件组成,油杯具有导气管,雾化组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雾化腔和导气管之间连接有出气通道。但在雾化器的厚度尺寸变薄的情况下,若采用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出气通道会因截面尺寸急剧缩小而影响顺畅性,气溶胶容易在出气通道处形成冷凝液,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器,可以保证出气顺畅,减少冷凝液堆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支架、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和片状发热体、以及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密封件,所述导油体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上,所述雾化组件内形成有位于所述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
[0007]所述支架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密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对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均朝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倾斜,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围合形成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夹角为0

20
°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75
°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者,
[0011]所述第一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各处的切平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延伸面平行或相交。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或者,
[0013]所述第二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导流面各处的切平面和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延伸面平行或相交。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的顶端开设有贯通的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和所述通气槽位置对应,所述密封件的底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导气孔的边缘处的导流块,所述第二导流面设置于所述导流块。
[0015]进一步地,所述通气槽的槽口和所述导流块匹配,所述导流块嵌置于所述通气槽的槽口处,所述导流块和所述通气槽共同围合形成通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腔偏置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导气孔和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同轴,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相同端均相接于所述导气孔的孔壁。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通气槽的安装槽,所述导油体贴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
[0018]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嵌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的气道件,所述导油体和所述气道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面相接于所述雾化面的边缘,所述气道件设置有一端相接于所述雾化腔腔壁的远离所述雾化面的一侧的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导流面,且朝远离所述雾化面的方向倾斜。
[0020]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顶端开设有第一下液通道,所述支架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且相接于所述吸液面的第二下液通道。
[0021]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位于所述第二下液通道的远离所述导油体处设置有让位空间,所述让位空间形成所述第二下液通道的至少部分。
[0022]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包括套接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顶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的下液孔。
[0023]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件还包括自所述主体部的底侧朝底部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贴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延伸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让位通孔,所述让位空间为开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且和所述第一让位通孔对应的第二让位通孔,所述第一让位通孔和所述第二让位通孔的内腔共同形成所述第二下液通道的至少部分。
[0024]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底端的底座以及穿设于所述底座的两电极,两所述电极伸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发热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电极的同一侧,所述发热体由所述电极抵紧贴合于所述导油体的吸油面。
[0025]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具有位于所述支架的底端的第一开口和与所述安装槽位于同侧的第二开口,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固定于底座且延伸方向和所述电极平行的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从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卡接槽卡接。
[0026]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外侧开设有一端连通所述卡接槽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下液通道的换气槽。
[0027]进一步地,所述换气槽的中部设置至少一个特斯拉阀结构。
[0028]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的底部密封件,所述底座和所述底部密封件之间形成有进气腔,所述底座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外界大气的第一进气孔,所述底部密封件开设有连通所述进气腔和所述雾化腔的第二进气孔。
[002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孔和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同轴,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的一侧。
[0030]进一步地,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油杯和安装于所述油杯的一端的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0031]本技术中雾化组件及雾化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32]在本方案中,雾化液经过导油体后由发热体在雾化腔内加热雾化,外界大气进入雾化腔内和雾化后的雾化液混合形成气溶胶,出气通道连通雾化腔,出气通道由通气槽上设置的第一导流面和密封件上设置的第二导流面围合形成,由于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均朝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倾斜,出气通道的横截面尺寸更不容易受到雾化组件在厚度方向上的影响,可以设计得更大,从而使得气溶胶出气更为流畅,冷凝液堆积更少。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沿厚度方向在中轴线上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00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组件沿中轴线在厚度方向上剖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组件去除密封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组件去除密封件和气道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视角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视角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8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竖直或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架内部的平板状导油体和片状发热体、以及装配于所述支架的顶端的密封件,所述导油体具有相对的吸液面和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导油体的雾化面上,所述雾化组件内形成有位于所述雾化面的一侧的雾化腔;所述支架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一导流面,所述密封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对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均朝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倾斜,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围合形成连通所述雾化腔的出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夹角为0

2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75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一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一导流面各处的切平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延伸面平行或相交。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二导流面为曲面,所述第二导流面各处的切平面和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延伸面平行或相交。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顶端开设有贯通的导气孔,所述导气孔和所述通气槽位置对应,所述密封件的底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导气孔的边缘处的导流块,所述第二导流面设置于所述导流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的槽口和所述导流块匹配,所述导流块嵌置于所述通气槽的槽口处,所述导流块和所述通气槽共同围合形成通孔。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腔偏置于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的一侧,所述导气孔和所述雾化组件的中心轴线同轴,所述第一导流面和所述第二导流面的相同端均相接于所述导气孔的孔壁。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连通所述通气槽的安装槽,所述导油体贴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嵌置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的气道件,所述导油体和所述气道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雾化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相接于所述雾化面的边缘,所述气道件设置有一端相接于所述雾化腔腔壁的远离所述雾化面的一侧的第三导流面;所述第三导流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世万张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