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408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包括透光支撑组件,透光支撑组件包括本体以及盖设在本体上表面的上盖和盖设在本体下表面的下盖,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区,各发光区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发光区由相对布置且贯穿本体上、下表面的立板以及连接两立板的横板围成,横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大角度发光组件,横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大角度发光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适应双面发光的应用场景而且能够节省成本、极大地提高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背光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技术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0003]传统的发光元件都是设置在不透光的基板上只能朝向特定的方向发光,然而若是需要在特殊场合,如广告牌或者指示牌中使用,单面发光有局限性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如此,现有的出光受发光元件的角度限制,如目前的灯珠角度最大只能做到120
°
左右,在单位OD值(混光距离)的情况下,若要保证背光架构的发光灯板的整体出光的均匀性,就需要增加灯珠的数量,最大的 pitch(灯珠间距):OD(混光距离)只能做到接近1:2,由此会增加背光架构的整体成本,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为了增大出光角度通常选择在发光元件上点胶的形式,该种方式不利于散热从而影响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
[0004]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不仅能够适应双面发光的应用场景而且能够节省成本、极大地提高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包括透光支撑组件,所述透光支撑组件包括本体以及盖设在本体上表面的上盖和盖设在所述本体下表面的下盖,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区,各发光区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发光区由相对布置且贯穿所述本体上、下表面的立板以及连接两立板的横板围成,横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大角度发光组件,横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大角度发光组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大角度发光组件和第二大角度发光组件分别包括发光元件以及罩于所述发光元件上方的,并且粘接安装在横板上的透明透镜,所述透明透镜沿渐远横板方向依次设置有容置发光元件的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且用于对容置槽内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进行扩散的半椭球形内腔,所述透明透镜的顶面截面呈半球形或半椭圆形。
[000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设置有出光组件,每个所述出光组件沿光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设置扩散膜/板以及至少一层棱镜膜,所述棱镜膜的棱镜转角为70
±5°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上盖与所述下盖的围边上分别设置有锥形块,所述的本体的围边上开设有用于与所述锥形块紧配合的锥形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透光支撑组件的材质为可透光的塑料或硅胶,所述的立板与所述横板与本体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设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透镜通过点胶或通过胶水固化安装于所述横板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透明透镜的材质为PE、PC或亚克力中的任意一种。
[0013]进一步的,所述发光元件为LED发光芯片或LED发光灯珠。
[0014]进一步的,本申请还包括驱动电路以及用于给发光元件供电的供电单元。
[0015]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明支撑组件能够实现双面出光,能够满足双面发光需求的场合。
[0017]2、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明透镜罩于发光元件的上方,由此能够避免传统的通过在发光元件上点胶的方式对发光元件寿命的影响,通过设置本申请的透镜能够实现出光角度在170

180
°
的范围,而无需在同OD值的情况下为达到同样的出光均匀度来增加发光元件的数量,从而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
[0018]3、本申请通过设置该透明透镜,并且沿光路的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扩散膜/ 板、量子点膜和棱镜膜,能够使本申请的背光架构实现在同等OD值的情况下,极大地增强发光元件出光后整板的均匀度,有效的消除灯影,可以使同等面积的基板上的发光元件之间的间距放大,从而可以减少发光单元内发光元件的设置。
[0019]4、通过设置带增光作用的棱镜膜,使得在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在经过棱镜膜后,只有入射光在某一角度范围内的光才能通过折射作用出射,其余的光因不满足折射条件而被棱镜膜边缘反射回发光单元,再由发光单元内的反射片作用而重新出射,这样,发光源中的光线在棱镜膜结构的作用下,不断的循环使用,原本向各个方向的光线在通过棱镜膜后,被控制在70
±5°
的范围内,从而达到轴向亮度增强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体现出光组件部分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体现透明透镜部分的示意图。
[0023]其中:
[0024]1、发光元件;2、OD值;3、扩散膜/板;4、量子点膜;5、棱镜膜;6、透明透镜;601、容置槽;602、半椭球形内腔;7、透光支撑组件;701、本体; 702、立板;703、横板;704、通孔;705、第一发光区;706、第二发光区;707、第三发光区;708、第一镂空区;709、第二镂空区;710、第三镂空区;711、第四镂空区;8、第一大角度发光组件;9、第二大角度发光组件;10、出光组件;11、上盖;12、下盖;13、锥形块;14、锥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
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7]参见附图1

3,本说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包括透光支撑组件7,透光支撑组件7包括本体701、上盖11和下盖12,具体的本体701、上盖11和下盖12的材质选择为可透光的塑料或硅胶,上盖11安装在本体701的上表面,下盖12安装在本体701的下表面,上盖11与下盖12 的围边上分别设置有锥形块13,本体701的围边上设置有用于与锥形块13适配安装的锥形槽14。本体701纵长延伸设置,并且延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区,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沿纵长方向设置有3个发光区,为叙述方便,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发光区705、第二发光区706和第三发光区707,三个发光区之间间隔设置,每个发光区由相对布置且贯穿所述本体701上、下表面的立板702以及连接两立板702的横板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支撑组件,所述透光支撑组件包括本体以及盖设在本体上表面的上盖和盖设在所述本体下表面的下盖,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两个发光区,各发光区之间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发光区由相对布置且贯穿所述本体上、下表面的立板以及连接两立板的横板围成,横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大角度发光组件,横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大角度发光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角度发光组件和第二大角度发光组件分别包括发光元件以及罩于所述发光元件上方的,并且粘接安装在横板上的透明透镜,所述透明透镜沿渐远横板方向依次设置有容置发光元件的容置槽和与所述容置槽连通且用于对容置槽内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束进行扩散的半椭球形内腔,所述透明透镜的顶面截面呈半球形或半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光均匀的双面发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还分别设置有出光组件,每个所述出光组件沿光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依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