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098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包括底盘车架,所述底盘车架四周转动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上设置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固定支架、转向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底盘车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与下方的转向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支架下端连接有轮毂电机,所述车轮通过轮毂电机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能精准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驱动车
,特别涉及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搬运车(AGV),多以电池作为动力来源,也即电驱动无人搬运车,装备有电磁或者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使它沿着规定的路径行驶,并通过电脑控制其行驶路线。目前市场上大多数AGV在转向时多采用阿克曼的转向方式或者差速转向,这对自动导引装置要求精度较高,且算法复杂,并且这两种转向方式在转向时不能精准控制左右轮的转向角度,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能精确控制电驱动车车轮转向的机构。
[0003]针对以上问题,现需提供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能精准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
[000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包括底盘车架,所述底盘车架四周转动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上设置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固定支架、转向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与底盘车架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与下方的转向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支架下端连接有轮毂电机,所述车轮通过轮毂电机驱动。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由轮毂电机驱动,转向电机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底盘车架上,转向电机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与转向支架上端连接,转向支架下端与轮毂电机连接。当转向电机的转动轴带动转向支架转动时,转向支架带动轮毂电机也即车轮转动,更加优选的,转向电机上可设置编码器,通过精准控制转向电机旋转角度达到精准控制车轮偏转角度的目的,可作为模块化设计单元,通过改变转向装置与底盘车架的连接位置,可实现多轴距、多轮距的系列车型。本技术通过轮毂电机和转向装置,即能实现驱动,也能精准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支架与转向支架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与转向支架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向支架设置为倒L形,所述回转支承的内圈与转向支架水平段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轮毂电机与转向支架竖直段内侧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支承的设置,不仅能提高配合精度,还能承受车轮带来的径向扭矩和轴向压力。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向支架上端设置有轴套,所述转向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设置于轴套内。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向支架下端设置有销孔和固定销,所述轮
毂电机通过固定销与转向支架下端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套的设置便于转向电机转动轴的连接,固定销和销孔操作简单,零件易于维护和更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转向电机的转动轴带动转向支架转动时,转向支架带动轮毂电机也即车轮转动,更加优选的,转向电机上可设置编码器,通过精准控制转向电机旋转角度达到精准控制车轮偏转角度的目的,可作为模块化设计单元,通过改变转向装置与底盘车架的连接位置,可实现多轴距、多轮距的系列车型。本技术通过轮毂电机和转向装置,即能实现驱动,也能精准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
[0015]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回转支承的设置,不仅能提高配合精度,还能承受车轮带来的径向扭矩和轴向压力。
[0016]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轴套的设置便于转向电机转动轴的连接,固定销和销孔操作简单,零件易于维护和更换。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车轮机构爆炸示意图。
[0019]附图中,1、底盘车架;2、车轮;3、转向电机;4、固定支架;5、转向支架;6、轮毂电机;7、回转支承;8、轴套;9、销孔;10、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照图1~图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包括底盘车架1,所述底盘车架1四周转动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轮2上设置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3、固定支架4、转向支架5,所述固定支架4与底盘车架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3与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3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4与下方的转向支架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支架5下端连接有轮毂电机6,所述车轮2通过轮毂电机6驱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轮2由轮毂电机6驱动,转向电机3通过固定支架4固定于底盘车架1上,转向电机3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4与转向支架5上端连接,转向支架5下端与轮毂电机6连接。当转向电机3的转动轴带动转向支架5转动时,转向支架5带动轮毂电机6也即车轮2转动,更加优选的,转向电机3上可设置编码器,通过精准控制转向电机3旋转角度达到精准控制车轮2偏转角度的目的,可作为模块化设计单元,通过改变转向装置与底盘车架1的连接位置,可实现多轴距、多轮距的系列车型。本技术通过轮毂电机6和转向装置,即能实现驱动,也能精准实现电驱动车左右轮的转向。
[0022]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4与转向支架5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7,所述回转支承7的外圈与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回转支承7的内圈与转向支架5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支架5设置为倒L形,所述回转支承7的内圈与转向支架5水平段外侧固定连接,所述轮毂电机6与转向支架5竖直段内侧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转支承7的设置,不仅能提高配合精度,
还能承受车轮2带来的径向扭矩和轴向压力。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支架5上端设置有轴套8,所述转向电机3的转动轴固定设置于轴套8内,所述转向支架5下端设置有销孔9和固定销10,所述轮毂电机6通过固定销10与转向支架5下端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套8的设置便于转向电机3转动轴的连接,固定销10和销孔9操作简单,零件易于维护和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车架(1),所述底盘车架(1)四周转动设置有车轮(2),所述车轮(2)上设置有转向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电机(3)、固定支架(4)、转向支架(5),所述固定支架(4)与底盘车架(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3)与固定支架(4)固定连接,所述转向电机(3)的转动轴穿过固定支架(4)与下方的转向支架(5)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支架(5)下端连接有轮毂电机(6),所述车轮(2)通过轮毂电机(6)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转向角度的电驱动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4)与转向支架(5)之间设置有回转支承(7),所述回转支承(7)的外圈与固定支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骏俊郑超田威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卓斐东营农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