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6027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结构、H型钢柱和两块ALC内隔墙;先将H型钢柱通过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安装在安装结构上,再通过钩头螺栓将ALC内隔墙固定连接在H型钢柱上,最后进行密封处理,通过使用ALC板与H型钢柱连接,减少现场湿作业,进一步提高装配化程度,有效减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更能得到保障。该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便于预制,可提高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装配化程度,制作效率高,便于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保障施工质量。保障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施工技术中,在浇筑主体结构的时候预留构造柱插筋,完成主体结构后,先绑扎构造柱钢筋,进行地面清理找平并放线,再砌筑砌块隔墙,或焊接角钢卡槽后安装ALC板隔墙,同时在构造柱的位置预留“柱腔”,使用对拉螺栓支撑模板,浇筑构造柱,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卸模板。传统的施工方式需要现场湿作业,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垂直度,操作繁琐重复;在浇筑主体结构时预留构造柱的钢筋孔洞,会破坏上下梁的模板,拆卸不便且模板消耗大,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连接施工繁琐,施工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安装H型钢柱:在下部楼板的上端面设置预埋件,在所述预埋件的上方固定连接第一角钢,上部钢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角钢,将所述H型钢柱安装在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之间;
[0007]安装ALC内隔墙:将两块所述ALC内隔墙分别卡入所述H型钢柱的两侧,使用钩头螺栓将所述ALC内隔墙与所述H型钢柱固定连接,所述钩头螺栓部分位于所述ALC内隔墙设有的第一避让槽内;
[0008]密封处理,对所述第一避让槽及所述H型钢柱与所述ALC内隔墙的间隙进行浇筑密封。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H型钢柱的两侧的钩头螺栓反向设置。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钩头螺栓的一端与所述H型钢柱焊接,另一端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一避让槽内。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预埋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角钢与所述上部钢梁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第一角钢与所述H型钢柱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钢与所述H型钢柱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均为螺栓。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结构、H型钢柱和两块ALC内隔墙;安装结构包括上部钢梁和下部楼板,所述下部楼板的上端面设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固定连接有第一角钢,所述上部钢梁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所述H
型钢柱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的钢腹板,所述钢腹板的下端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角钢固定连接,所述钢腹板的上端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角钢固定连接,所述钢腹板的下端面与所述下部楼板抵接,所述钢腹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上部钢梁之间存有间隙;两块所述ALC内隔墙分别卡装于所述钢腹板的两侧,所述ALC内隔墙与所述H型钢柱之间通过钩头螺栓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钢腹板的上端面与所述上部钢梁之间的间隙为10-15mm。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ALC内隔墙与所述第一翼板或所述第二翼板平行的端面上设有适于安装钩头螺栓的第一避让槽,所述ALC内隔墙靠近所述钢腹板的一侧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第一紧固件或所述第二紧固件的第二避让槽。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便于预制,可提高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装配化程度,制作效率高,便于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
[0018]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施工方法,先将H型钢柱通过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安装在安装结构上,再通过钩头螺栓将ALC内隔墙固定连接在H型钢柱上,通过使用ALC板与H型钢柱连接,减少现场湿作业,进一步提高装配化程度,有效减少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质量更能得到保障。
[0019]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施工方法,通过使用ALC板与H型钢柱连接,用H型钢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H型钢柱与ALC内隔墙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H型钢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H型钢柱与ALC内隔墙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的剖面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下部楼板;2、上部钢梁;3、预埋件;4、第一角钢;5、第二角钢;6、H型钢柱;7、第一紧固件;8、第二紧固件;9、ALC内隔墙;10、钩头螺栓;61、第一翼板;62、第二翼板;63、钢腹板;91、第一避让槽;92、第二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结构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30]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安装结构、H型钢柱6和两块ALC内隔墙9;安装结构包括上部钢梁2和下部楼板1,下部楼板1的上端面设有预埋件3,预埋件3固定连接有第一角钢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结构,包括上部钢梁(2)和下部楼板(1),所述下部楼板(1)的上端面设有预埋件(3),所述预埋件(3)固定连接有第一角钢(4),所述上部钢梁(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角钢(5);H型钢柱(6),包括第一翼板(61)、第二翼板(6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翼板(61)和所述第二翼板(62)的钢腹板(63),所述钢腹板(63)的下端通过第一紧固件(7)与所述第一角钢(4)固定连接,所述钢腹板(63)的上端通过第二紧固件(8)与所述第二角钢(5)固定连接,所述钢腹板(63)的下端面与所述下部楼板(1)抵接,所述钢腹板(63)的上端面与所述上部钢梁(2)之间存有间隙;两块ALC内隔墙(9),两块所述ALC内隔墙(9)分别卡装于所述钢腹板(63)的两侧,所述ALC内隔墙(9)与所述H型钢柱(6)之间通过钩头螺栓(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腹板(63)的上端面与所述上部钢梁(2)之间的间隙为10-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LC内隔墙(9)与所述第一翼板(61)或所述第二翼板(62)平行的端面上设有适于安装钩头螺栓(10)的第一避让槽(91),所述ALC内隔墙(9)靠近所述钢腹板(63)的一侧设有适于容纳所述第一紧固件(7)或所述第二紧固件(8)的第二避让槽(92)。4.一种ALC内隔墙与H型钢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毅君陈韬季泽华张瑜余佳亮常明媛郝寅森姚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