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永利专利>正文

彩电开关电源专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815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彩电开关电源专用组件,它由取样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降压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要点是取样及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次级输出经整流后的直流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组件大大简化了维修工作,只要接几根线即可完成替换件的更换工作;另外,其输出电压稳定,保证了彩电的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彩电开关电源专用组件,它在彩电开关电源的维修中 作为替换件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彩电的开关电源一般都是由整流电路、开关变压器、输出整流电路、 振荡电路、反馈电路、取样电路组成。其特点是线路复杂、成本较高, 一旦损 坏,维修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市场上有一种"开关电源模块",它包括有振荡电路、开关电路、调 压取样电路、供电电路、关断控制电路、负反馈及外控调整电路。上述电源模 块外部上只有几根引线,与彩电原开关变压器等元件正确连接即可工作,用它 代替己损坏的彩电开关电源主电路能大大简化维修工作;但它存在一个缺点 即其调压取样点是原开关变压器的次级(即未经整流的交流端),在使用该"电源模块"维修替代彩电开关电源主电路后,会出现图像随声音开大而抖动的现 象,即其输出电压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而提供一 种使维修工作十分简便及输出电压稳定的彩电开关电源专用组件。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由取样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降压滤波电路、稳 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组成;取样及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次级输出经整流后的直流输出端,取样及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振荡电 路的一个调控输入端,振荡电路的输出端接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开关电路的一路输出端与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一端2双向连接,开关电路的 另一路输出端分别经稳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分别接振荡电路的电源端及另一 个调控输入端,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1接+300V,振荡电 路的电源端经降压滤波电路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一端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组件大大简化了维修工作,只要接几根线 即可完成替换件的更换工作;另外,其输出电压稳定,保证了彩电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为虛线框内部分)。 在图2中,RL.红线,BL1.蓝线,YL.黄线,GL.绿线,BL2.黑线。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 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由取样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 降压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组成;取样及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彩 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次级输出经整流后的直流输出端,取样及放大电路 的输出端接振荡电路的一个调控输入端,振荡电路的输出端接开关电路的输入 端,开关电路的一路输出端与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一端2双向 连接,开关电路的另一路输出端分别经稳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分别接振荡电 路的电源端及另一个调控输入端,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1 接+300V,振荡电路的电源端经降压滤波电路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 级的一端2。所述的取样放大电路由晶体管Q3,电阻R11-R15、电位器RP1、稳压二极 管D4、 二极管D6、光电耦合器IC2组成;电阻Rll、电位器RP1、电阻R12 依次串连后接在彩电原开关电源的整流二极管D7的负极3与地之间,晶体管 Q3的基极接电阻Rll与电位器RP1的节点,稳压二极管D4接在晶体管Q1的 发射极与地之间,电阻R13接在整流二极管D7的负极与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 之间,晶体管Q3的集电极接光电耦合器IC2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阻R14 与R15串联后接在整流二极管D7的负极与地之间,光电耦合器IC2的发光二极 管的正极接电阻R14与R15的节点,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端负极接地,光电 耦合器IC2的输出端正极一路输出经二极管D6接彩电原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所述的振荡电路由集成块IC1及其外围元件电阻R2、 R8、电容C2—C5、 C8组成;集成块IC1的调控输入端1脚接光电耦合器IC2的输出端正极,电容 C8接在集成块IC1的1脚与地之间,电阻R8与电容C5并联后接在集成块IC1 的1脚与2脚之间,电容C2—C4分别接在集成块IC1的8脚、4脚、3脚与地 之间,电阻R2接在集成块IC1的4脚与8脚之间。所述的开关电路由场效应管Q1、电阻R3—R7、 二极管D1组成;场效应管 Ql的控制极G依次经电阻R4、 R3接集成块IC1的输出端6脚,二极管Dl与 电阻R4并联,电阻R5接在场效应管Ql的控制极G与地之间,场效应管Ql 的漏极D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B2初级的一端2,电阻R6接在场效 应管Ql的源极S与地之间,电阻R7接在场效应管Ql的源极S与集成块IC1 的3脚之间。所述的过压限制电路由变压器B1、整流二极管D5、滤波电容C9、耦合电 容C6、电阻R9、 R16组成;耦合电容C6与变压器B1的初级线圈Ll串联后接 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D与地之间,变压器B1的次级线圈L2的一端接地,其 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D5的正极,电阻R16与R9串联后接在整流二极管D5的 负极与地之间,集成块IC1的2脚接在电阻R16与R9的节点上,滤波电容C9 接在整流二极管D5的负极与地之间。所述的稳压电路由耦合电容C6、变压器B1、整流二极管D2、滤波电容C7、 晶体管Q2、电阻RIO、稳压二极管D3组成;变压器B1的次级线圈L3的一端 接地,其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D2的正极,电阻R10与稳压二极管D3串联后接 在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地之间,其中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滤波电容 C7接在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地之间,晶体管Q2的基极接稳压二极管D3的 正极,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集成块IC1的电源端7脚,晶体管Q2的集电极接 整流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的降压滤波电路由电阻R1、滤波电容C1组成;电阻R1接在彩电原开 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B2初级的一端2与集成块IC1的电源端7脚之间,滤波电 容C1接在集成块IC1的电源端7脚与地之间。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2):在图2中,虚线框内为本实施例的线路结构图,虚线框外的部分为彩电原 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B2、整流滤波电路中的整流二极管D7、滤波电容C12、滤波电容CIO。电阻R17、电容C11组成尖峰电压吸收回路,以保护场效应管Q1 不被反峰电压击穿。电路工作时,+300V电压通过B2的初级加至本组件的红线(RL)上(本组 件的红线既是内部振荡电路的供电线,又是开关脉冲的输出线),并通过Rl对 Cl充电,当C1上的电压升至16V时,IC1启动(IC1为开关电源专用集成块), IC1的6脚输出的开关脉冲通过R3、 R4、 Dl加至场效应管Ql的控制极G, Ql工 作,从其漏极D上输出开关脉冲并通过红线(RL)加至原机开关变压器B2的初 级线圈上,驱动B2工作。B2工作后,其次级输出的电压经D7、 C12整流、滤波 后获得直流110V电压为后级供电。本组件的取样及放大电路由滤波电容C12的两端取样后经黄线(YL)及蓝 线(BL1)加至由Rll、 RP1、 R12组成的分压支路上,然后,由RP1调整加至Q3 的基极的电压,由Q3放大后,再经光电耦合器IC2加至振荡集成块IC1的1脚, 对IC1的输出脉冲进行脉宽调节,调节过程如下当+110V电压升高时,R11与RP1、 R12分压点上的电压升高,Q3的基极电 压升高,由于Q3的发射极被稳压二极管D4钳位,所以其基极与发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彩电开关电源专用组件,其特征在于它由取样及放大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降压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组成;取样及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次级输出经整流后的直流输出端,取样及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振荡电路的一个调控输入端,振荡电路的输出端接开关电路的输入端,开关电路的一路输出端与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一端(2)双向连接,开关电路的另一路输出端分别经稳压电路、过压限制电路分别接振荡电路的电源端及另一个调控输入端,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另一端(1)接+300V,振荡电路的电源端经降压滤波电路接彩电原开关电源的开关变压器初级的一端(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永利
申请(专利权)人:高永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