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573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外用制剂技术领域。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为凤尾草提取液、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聚乙烯醇溶液、甘油和95%乙醇通过精准的质量比混合离心后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有效保证对烫伤患处的治疗,提升膜剂的成膜效果,减少成膜时间,进一步保证膜表面的完整性,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外用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凤尾草系蕨类植物凤尾蕨科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或根茎,又名井栏边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凤尾蕨(《浙江药用植物志》),金鸡尾、腊肾草(《四川中药志》)等。全草含有黄酮类、甾醇、氨基酸、内酯或酯类和S酚性成分。民间及临床用全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消肿止痛,凉血止血,治疗痢疾、扁桃体炎、肝炎,现代临床治疗痢疾、扁桃体炎、肝炎、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效果较好。据查阅文献报道,凤尾草可以用来治疗烫伤,具有显著疗效。但对凤尾草烫伤膜剂的制备文献尚未报到。
[0003]涂膜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将其涂抹于患处可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并按照零级动力学释放药物以及保护皮肤伤口,使用安全,方便。临床主要应用于治疗皮肤病及烧烫伤。
[0004]但是现有的涂膜剂为了考虑一定的治疗效果,在药物混合成膜成分后,往往会造成整体涂膜剂成膜时间较长,且也会影响膜外观性状,导致成膜不彻底,造成治疗的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保证对烫伤患处的治疗,提升膜剂的成膜效果,减少成膜时间,进一步保证膜表面的完整性,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包括功效成分和成膜成分,所述功效成分为凤尾草提取液,所述成膜成分包括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聚乙烯醇溶液、甘油和95%乙醇。
[0008]优选的,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中各成分的体积比为凤尾草提取液∶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聚乙烯醇溶液∶甘油∶95%乙醇=3∶1∶3∶3∶15。
[0009]优选的,所述4%聚乙烯醇溶液中聚乙烯醇为PVA

1788。
[0010]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凤尾草提取液的制备:将干燥后的凤尾草粉碎,后混合蒸馏水浸泡,再煎煮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渣重复加相同量的蒸馏水煮制后再次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后浓缩,得凤尾草提取液备用;
[0012](2)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配置: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温水按照料液比1∶99进行混合配置,得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备用;
[0013](3)4%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乙烯醇与蒸馏水按照料液比4∶96混合后水浴保
温静置溶胀,再搅拌均匀,得4%聚乙烯醇溶液备用;
[0014](4)混料:将凤尾草提取液加入至4%聚乙烯醇溶液中,后加入甘油、1%羧甲基纤维素钠和浓度95%的乙醇,水浴混合搅拌,得混合料备用;
[0015](5)脱泡:将上述混合料密封后置于离心机中进行离心,甩除气泡后,得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
[0016]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凤尾草粉碎过40目筛,且混合蒸馏水浸泡的时间为3h,且两次煎煮的时间均为20min,且滤液浓缩为原有体积的1/8。
[0017]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具体配置过程为先向羧甲基纤维素钠中加入一部分温水慢慢搅拌,待其溶胀后再加入剩余温水,沿同一个方向搅拌,使其完全溶解,且温水的温度为40

60℃。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保温静置溶胀的温度为60℃,静置时间为1h。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水浴搅拌的温度为30℃,搅拌的转速为100r/min,且搅拌时间为10min。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离心的转速为3000r/mim,离心时间为5min。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
[0022](1)本专利技术采用一定浓度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聚乙烯醇混合凤尾草以及甘油和乙醇,有效提升涂膜剂的综合性能,减少涂抹干燥时间,提升膜表面的稳定性,保证患处的封闭,并且能够保证有效药物成分的缓慢释放,提升治疗效果。
[0023](2)本专利技术制备一种具有治疗烫伤效果的膜剂,能够有效提升膜的致密性,减少烫伤后期引起的感染并避免体液的渗出,有效防止烫伤感染,且现有技术中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制膜能够用作软骨修复材料的基体,即其生物相容性好,但是其在制备涂抹性膜剂时容易造成延展性差,且实际储存过程中不稳定的现象,本申请通过一定的浓度调整,以及其余辅料的添加有效保证膜剂的粘接力、热稳定性等效果同时,对膜剂涂抹后能够快速提升表面支撑力和张力,形成稳定的膜结构,达到良好封闭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凤尾草涂膜剂中PVA

1788体积的考察与结果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凤尾草涂膜剂中甘油含量的考察与结果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凤尾草涂膜剂中乙醇量的考察与结果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凤尾草涂膜剂中1%CMC

Na的含量的考察与结果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甘油用量与聚乙烯醇

1788用量及其相互作用对凤尾草涂膜剂制备工艺影响的效应面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乙醇用量与聚乙烯醇

1788用量及其相互作用对凤尾草涂膜剂制备工艺影响的效应面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乙醇用量与甘油用量及其相互作用对凤尾草涂膜剂制备工艺影响的效应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实施例1:
[0033]凤尾草涂膜剂中单因素的影响:
[0034]评价标准分为涂膜剂外观性状评价和成膜时间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0035]涂膜剂外观性状评价:取配制好的涂膜剂,涂在5cm
×
10cm的玻璃板上,涂匀,在37℃水浴锅上干燥,观察其细腻性(X1)、成膜性(X2)、涂展性(X3)、柔韧性(X4)、光滑性(X5)、流动性(X6)等。对以上6项指标进行评分,每个指标得分在0~10分之间。
[0036]成膜时间测定:对涂膜剂成膜时间进行计时。
[0037]综合评价:采取加权综合评价,外观性状和成膜时间得分分别占综合得分的60%和40%。综合得分=外观性状得分(X1+X2+X3+X4+X5+X6)+(最短成膜时间/成膜时间)
×
40。
[0038]1、原料准备:
[00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包括功效成分和成膜成分,所述功效成分为凤尾草提取液,所述成膜成分包括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聚乙烯醇溶液、甘油和95%乙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中各成分的体积比为凤尾草提取液∶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4%聚乙烯醇溶液∶甘油∶95%乙醇=3∶1∶3∶3∶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4%聚乙烯醇溶液中聚乙烯醇为PVA

1788。4.一种如权利要求1

3任意所述凤尾草复方烫伤膜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凤尾草提取液的制备:将干燥后的凤尾草粉碎,后混合蒸馏水浸泡,再煎煮后过滤,收集滤液,将滤渣重复加相同量的蒸馏水煮制后再次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后浓缩,得凤尾草提取液备用;(2)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配置:将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温水按照料液比1∶99进行混合配置,得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备用;(3)4%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将聚乙烯醇与蒸馏水按照料液比4∶96混合后水浴保温静置溶胀,再搅拌均匀,得4%聚乙烯醇溶液备用;(4)混料:将凤尾草提取液加入至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梁魏敏俞浩陈浩周丽丽秦梅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