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及改良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67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田区的最外围设置有呈闭环的主渠道,所述主渠道内设置有若干的相连通的支渠道,且所述支渠道穿过田区内;所述田区的靠近蓄水区的位置处设置有预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缓冲池,所述预处理池位于主渠道的上方,所述缓冲池与主渠道相连通;所述蓄水区内侧设置有回收处理池;还提出了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方法,本方案可以对田区进行均匀的去盐碱处理,并且对于处理过后含有较多盐碱成份的水可以进行回收处理,之后再排入蓄水区,以便于后续水的循环使用,解决水资源,也避免对水资源产生污染,去盐碱效果更佳、更快。更快。更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及改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改良
,尤其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及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传统改良方式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0003]但采用上述方式中,对于水的灌溉来说,水需要不停的灌溉,并且灌溉后的水不停的流向蓄水区,这导致了水源的污染,并且在灌溉过程中,田区中水的流动性比较差,不利于均匀的降低盐碱度,或者灌溉时等待水下渗,带走盐碱成份,该方式效率降低,且降低盐碱度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及改良方法。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田区(1)的最外围设置有呈闭环的主渠道(2),所述主渠道(2)内设置有若干的相连通的支渠道(3),且所述支渠道(3)穿过田区(1)内;所述田区(1)的靠近蓄水区(6)的位置处设置有预处理池(4),所述预处理池(4)的下端固定设置有缓冲池(5),所述预处理池(4)位于主渠道(2)的上方,所述缓冲池(5)与主渠道(2)相连通;所述蓄水区(6)内侧设置有回收处理池(7);水的流向依次为:蓄水区(6)—预处理池(4)—主渠道(2)和支渠道(3)—缓冲池(5)—回收处理池(7)—蓄水区(6),且预处理池(4)向主渠道(2)供水、主渠道(2)水回流进缓冲池(5)两者保持同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池(4)位于主渠道(2)的内拐角处,所述预处理池(4)的侧表面开设有排出管(41),所述排出管(41)内设置有控制阀(42),所述排出管(41)的端口位于主渠道(2)的上方,所述蓄水区(6)与预处理池(4)之间连接出水管路(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池(5)的侧表面靠近上端处连接有水道(51),所述水道(51)的上表面滑动插入有闸板(52),所述闸板(5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握持把手(53),所述水道(51)的端口处连通有回收渠道(54),所述回收渠道(54)的端口与主渠道(2)相连通,所述缓冲池(5)的侧表面靠近下端处连接有回水管路(9),所述回水管路(9)连接至回收处理池(7)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土壤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处理池(7)包括池体(71)、固定安装在池体(71)上边的梁架(73),所述梁架(73)的下边通过悬吊机构(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良赵建刚韩春梅王利李昀姝刘欣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