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62561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得到高容量、且具备优异的输入输出特性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碳材料,作为其结果,提供高性能的非水系二次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用碳材料包含能够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石墨,该碳材料的微孔径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范围的累积孔容为0.08mL/g以上,通过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求出的圆度为0.88以上,下述式(1A)所示的微孔径与粒径之比(PD/d50(%))为1.8以下。PD/d50(%)=通过压汞法求出的微孔分布中微孔径0.01μm以上且1μm以下的范围的众数微孔径(PD)/体积基准平均粒径(d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5年7月7日、申请号为201910747995.0、专利技术名称为“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材料、碳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碳材料的非水系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对于能量密度高、大电流充放电特性优异的非水系二次电池的更高性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实现更加高容量化、高输入输出化、高寿命化。
[0004]对于非水系二次电池而言,作为负极材料(负极用活性物质)的碳材料,已知使用石墨等碳材料。而且,在非水系二次电池中,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碳材料,从能够获得接近于372mAh/g(为吸留锂的理论容量)的容量,并且在成本、耐久性方面也优异方面考虑,优选石墨化度大的石墨作为碳材料。
[0005]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鳞片状天然石墨实施力学能量处理来制造球形化天然石墨,再以球形化天然石墨作为核石墨并在其表面包覆非晶质碳,由此可使填充性、高速充放电特性提高。
[0006]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球状石墨进一步实施球形化处理,使石墨粒子内的结晶取向得到抑制,从而减小充放电时的膨胀。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以下技术:将鳞片状石墨球形化而得到球形化石墨,对所得到的球形化石墨各向同性地进行加压,消除粒子内空隙而制造高密度化且各向同性高的石墨,从而使高速充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提高。
[0007]另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下的方法:将鳞片状天然石墨、熔融性有机物和软化点70℃的沥青进行加热混炼,然后用混合装置赋予机械冲击,然后添加炭黑并进一步赋予机械冲击,得到球形化粉体,再将该球形化粉体焙烧而得到碳材料粉体。另外,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以下方法:在原料碳材料(原料石墨)粒子中投入树脂粘合剂并进行球形化处理,由此得到粒子表面平滑的球状石墨粒子。此外,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以下方法:将煤系预烧焦炭和石蜡一边加热一边进行高速搅拌,从而制成球形粒子。
[0008]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碳材料,其是使用马弗炉在大气氛围中于650℃对经过了球形化的天然石墨进行燃烧处理而除去了粒子表面的微粉而得到的。
[0009]专利文献8中公开了一种碳材料,其是将球形化天然石墨以液体形式送入到循环式超声波均化器内进行超声波照射,从而使微孔量增加而得到的。
[0010]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在进行10分钟超声波照射后测定的粒径5μm以下的粒子个数频度为40~85%的碳材料。
[0011]专利文献9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鳞片状天然石墨实施力学能量处理而制造球形化天然石墨,再以球形化天然石墨为核石墨并在其表面包覆非晶质碳,从而使填充
性、输入输出特性提高。
[0012]另外,专利文献10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使鳞片状石墨球形化而得到的球形化石墨的表面含有炭黑粒子和非晶质碳,在粒子表面制作微细的结构,从而使低温时的输入输出特性提高。
[0013]专利文献11中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碳材料,其是在石墨性碳质物质的表面附着有机物的碳化物而成的,该多层结构碳材料通过将有机物的碳化物量调整为以相对于该石墨性碳质物质100质量份的残碳量计为12质量份以下且0.1质量份以上,可得到放电容量高、初期循环时的充放电不可逆容量被抑制在较低、并且对电解液的安全性也高的非水溶剂二次电池。
[0014]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一种在高结晶性碳质粒子表面具有低结晶性碳材料的复合碳材料,通过使振实密度0.43~0.69g/cm3、显微拉曼R值0.2以上的碳材料的比例为20%以上,可得到低温特性优异的非水溶剂二次电池。
[0015]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一种石墨粒子和初级粒径3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碳微粒形成的复合粒子,通过使从显微拉曼R值小者开始累积为90%的值与累积为10%的值之比(R
(90/10)
值)为1以上且4.3以下,可得到低温时的输入输出特性优异的非水溶剂二次电池。
[0016]专利文献14中公开了通过设定将酚醛树脂等固化而进行碳化处理的条件来控制孔容的技术。另外,专利文献15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对鳞片状石墨粒子进行各向同性加压处理,用低结晶性碳将凝聚粒子和球形化石墨粒子包覆并掺混,由此来控制振实密度、比表面积及孔容。
[0017]另外,专利文献16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过在氮气氛围下于500℃~1250℃对球形化天然石墨进行热处理,控制与电解液的过度的反应性,同时使高速充放电特性提高。
[0018]现有技术文献
[0019]专利文献
[0020][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340232号公报
[0021][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086617号公报
[0022][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

50807号公报
[0023][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

305722号公报
[0024][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

114197号公报
[0025][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14/141372号
[0026][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

251126号公报
[0027][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12

84520号公报
[0028][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12

074297号公报
[0029][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14

060148号公报
[0030][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平09

213328号公报
[0031][专利文献12]国际公开第11/145178号
[0032][专利文献13]日本特开2014

060148号公报
[0033][专利文献14]日本特开2003

297352号公报
[0034][专利文献15]日本特开2013

8526号公报
[0035][专利文献16]日本特开2010

1353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3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37]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等的研究,对于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球形化天然石墨而言,与作为原料使用的鳞片状石墨相比,虽然可得到高容量、良好的快速充放电特性,但由于形成粒子内空隙较粗而欠缺致密性的结构,电解液无法顺利且有效地遍布粒子内空隙中,不能有效利用粒子内的Li离子插入脱离位点,因此这些特性仍然不充分。
[0038]另外,对于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各向同性地加压而得到的球形化天然石墨而言,由于粒子被高密度化、填充性提高而使电解液顺利地在电极间移动,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材料,其含有满足下述(1L)及(2L)的造粒粒子,其中,从所述碳材料的截面SEM图像中任意选择30个所述造粒粒子时,由将各造粒粒子各自的截面SEM图像分为空隙区域和空隙以外的区域并进行了2值化处理的图像计算出的相对于空隙区域的盒计数(Box count)维数的30个粒子的平均值为1.55以上,(1L)所述造粒粒子以碳质物质为原料,(2L)所述造粒粒子的通过激光衍射测定的体积基准平均粒径X与由截面SEM图像测量的等效圆直径X1的关系为|X1-X|/X1≤0.2,其中,截面SEM图像是以加速电压10kV取得的反射电子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料,其中,所述相对于空隙区域的盒计数(Box count)维数的30个粒子的平均值为1.80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料,其中,所述造粒粒子的通过流动式粒子图像分析装置测定的圆度R、与由截面SEM图像测量的圆度R1的关系为|R-R1|≤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料,其振实密度为0.7g/cm3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材料,其中,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俊介石渡信亨赤坂哲长山大悟诸隈慎吾西尾晃一曾我巌田中秀明亀田隆布施亨池田宏允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