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29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包括由内衬和防护层共同组成的袖套本体,袖套本体两端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均设有用于调整袖套本体内侧间距的扎口绳,还包括:限位组件,位于扎口绳的外部,用于对位于袖套本体外部扎口绳的长度进行限制,避免袖套本体的端口扩张而影响其稳固性;连接组件,位于袖套本体的外壁,用于对位于袖套本体外部的扎口绳的端部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袖套本体两端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穿插有扎口绳,以便根据使用者小臂的粗细对套袖本体的内壁间距进行调整,然后通过限位组件对扎口绳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袖套本体的稳固性,不易受到损坏,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用品
,具体为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

技术介绍

[0002]经常伏案的工作人员为了减小对衣袖所造成的磨损,通常会利用塑料袖套用来保护衣袖,此外,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将笔墨弄到衣袖上,通常也会采用塑料袖套对衣袖进行防护,由于塑料套袖具有易洗易干、不起球不褪色且耐洗耐脏等优点,故而广泛适用于日常家务及活动量较大易碰触的群体使用,传统塑料套袖的端口通常采用橡皮筋进行扎口,虽然橡皮筋具有较好的弹性,可以适应不同粗细程度小臂的人群,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手臂的尺寸大于橡皮筋的内径时,橡皮筋的反弹力会对使用者的小臂造成勒伤,此外,橡皮筋长期使用后,其松紧度会下降,而后会导致塑料袖套脱落。
[0003]公开号为CN214258018U的一种防松脱袖套,包括袖套和魔术贴,袖套至少一端口的外侧面环向上设有魔术贴,魔术贴包括勾面体、毛面体以及锁紧带,勾面体贴设于袖套一端口的外侧面,锁紧带的一端固设于袖套一端口的外侧面,毛面体贴设于锁紧带的另一端,毛面体能够与勾面体配合连接固定袖套。
[0004]虽然该技术方案根据袖套松紧度调节毛面体与勾面体的配合位置,使得袖套达到最佳的松紧度,从而避免袖套长时间使用时松脱,但长期使用后,勾面和毛面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主要为毛面体的毛不卷了,勾面体的勾变直了,从而使其粘接的稳固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塑料袖套佩戴时的稳固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包括由内衬和防护层共同组成的袖套本体,所述袖套本体两端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均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袖套本体内侧间距的扎口绳,还包括:
[0008]限位组件,位于所述扎口绳的外部,用于对位于所述袖套本体外部所述扎口绳的长度进行限制,避免所述袖套本体的端口扩张而影响其稳固性;
[0009]连接组件,位于所述袖套本体的外壁,用于对位于所述袖套本体外部的所述扎口绳的端部进行连接。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矩形块和上置块,所述矩形块的外壁开设有可供所述扎口绳穿插的通槽,所述上置块的底部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环。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矩形块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限位环滑动连接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所述通槽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移动槽与其对应所述通槽的内部相通。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置块与所述矩形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位于两个所述限位环之间。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环的左右内壁间距与所述通槽的内径相同,所述限位环的上下内壁间距大于所述通槽的内径。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层采用涤纶布料制成且表面设有特氟龙涂层。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等间距排布的纽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通过在袖套本体两端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穿插有扎口绳,以便根据使用者小臂的粗细对套袖本体的内壁间距进行调整,然后通过限位组件对扎口绳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袖套本体的稳固性,不易受到损坏,使用寿命长;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采用涤纶布料表面设有特氟龙涂层的防护层,以便提高袖套本体的耐温性、防腐蚀性、防水、防油和防污,有效避免油污将袖套本体浸湿后进一步对衣袖造成污染,进而提高了对衣袖的防护能力;
[0019]3、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纽扣,以便对扎口绳端部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扎口绳垂落于外部物体牵挂而造成使用不便。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矩形块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矩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中袖套本体的剖视图。
[0026]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0027]1、袖套本体;11、内衬;12、防护层;13、纽扣;
[0028]2、扎口绳;
[0029]3、限位组件;31、矩形块;311、通槽;312、移动槽;32、上置块;321、第一弹簧;322、第二弹簧;33、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32]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包括由内衬11和防护层12共同组成的袖套本体1,防护层12采用涤纶布料制成且表面设有特氟龙涂层,由于涤纶防水透气布料做了特氟龙涂层后具有优良的耐热和耐低温特性,从而使得袖套本体1短时间可耐高温到300℃,在240℃~260℃之间可连续使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冷冻温度下工作而不脆化,在高温下不融化,此外,由于涤纶防水透气布料几乎不受药品侵蚀,从而可以保护衣物免于遭受化学腐蚀,进一步的,由于涤纶防水透气布料做了特氟龙涂膜粘合后具有很好的防水、防油、防污
功能性,同时还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从而使得袖套本体1具有较好的防水、防油、防污性,避免油污将袖套本体1浸湿后对衣物造成污染,袖套本体1两端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均设有用于调整袖套本体1内侧间距的扎口绳2,扎口绳2的两端延伸至袖套本体1的外部,且两个端部系在一起,使得扎口绳2呈密闭状,扎口绳2可在袖套本体1的内侧与外侧之间进行移动,还包括:
[0033]限位组件3,位于扎口绳2的外部,用于对位于袖套本体1外部扎口绳2的长度进行限制,避免袖套本体1的端口扩张而影响其稳固性,限位组件3包括矩形块31和上置块32,矩形块31的外壁开设有可供扎口绳2穿插的通槽311,上置块32的底部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环33,矩形块31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环33滑动连接的移动槽312,移动槽312与通槽311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移动槽312与其对应通槽311的内部相通,以便扎口绳2穿插在移动槽312内;
[0034]上置块32与矩形块31之间通过第一弹簧321连接,通过第一弹簧321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不会影响上置块32与矩形块31之间距离调整的同时对上置块32具有一定的支撑力,第一弹簧321位于两个限位环33之间,限位环33的左右内壁间距与通槽311的内径相同,限位环33的上下内壁间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包括由内衬(11)和防护层(12)共同组成的袖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套本体(1)两端的内侧与外侧之间均设有用于调整所述袖套本体(1)内侧间距的扎口绳(2),还包括:限位组件(3),位于所述扎口绳(2)的外部,用于对位于所述袖套本体(1)外部所述扎口绳(2)的长度进行限制,避免所述袖套本体(1)的端口扩张而影响其稳固性;连接组件,位于所述袖套本体(1)的外壁,用于对位于所述袖套本体(1)外部的所述扎口绳(2)的端部进行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矩形块(31)和上置块(32),所述矩形块(31)的外壁开设有可供所述扎口绳(2)穿插的通槽(311),所述上置块(32)的底部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环(3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防掉功能的塑料袖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块(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鑫太阳防护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