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62528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部植入物,所述眼部植入物包括引流管和药物缓释涂层,其中所述引流管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药物缓释涂层涂覆在所述引流管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所述药物缓释涂层包括聚合物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聚合物载体上的药物,所述聚合物载体包含交联聚烯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备该眼部植入物的方法以及该眼部植入物用于制备治疗眼部疾病的医疗产品的用途。疾病的医疗产品的用途。疾病的医疗产品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眼部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部植入物,更具体地涉及能够同时进行缓释给药和物理引流的眼部植入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备该眼部植入物的方法和使用该眼部植入物治疗眼部疾病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2]青光眼是全球导致失明的第二大病因,仅次于白内障,却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我国是全球青光眼人数最多的国家,患者人数已接近2000万。
[0003]正常人眼中,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后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由此回流到血循环。
[0004]在房水循环过程中任何一个部位受阻,都会导致眼压升高。临床上绝大部分青光眼都是由于房水外流阻力增加导致眼内压升高所致,眼内高压可能继而诱发视神经损伤,导致视野丧失并最终致盲。降低眼压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视野丧失的有效方法。
[0005]目前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药物治疗通过控制房水生成速度来控制眼压;手术治疗一般有小梁网切除术、支架植入和青光眼引流管植入,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排出多余房水来控制眼压。
[0006]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逐渐成为青光眼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MIGS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并发症少,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更小。因此,通过微创手术植入青光眼引流物,排出房水,降低眼内压成为了青光眼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
[0007]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微创青光眼引流植入物仍然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0008]当前青光眼引流管主要有两种设计:传统引流阀和新型微创引流管。传统引流阀由微管和引流阀组成,整体尺寸较大,继而造成手术切口大,瘢痕大,预后不理想等问题。新型微创引流管体积小,切口小,可解决传统引流阀手术瘢痕大、手术时间长的缺陷。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微创引流管都没有控制阀,可能泄压过快导致眼压过低。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引流管无法较好的控制管内组织生长。植入一段时间后,均存在堵塞的问题。引流管发生堵塞后,无法继续排出房水,眼内压力重新升高。现有植入至脉络膜上腔空间(如Cypass)或结膜下空间的引流管(如Xen Gel Stent),仍然存在定位不精准、引流装置容易发生移位、丢失等问题。同时,当前引流管依然存在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植入后可能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0009]除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同样是临床中青光眼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法。然而,患者对这些药物的依从性较低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部分患者很难坚持每日多次按时使用滴眼液。据统计,只有20%的患者能在一年内长期保持良好依从性。对局部药物的依从性差直接造成了青光眼进展和视力下降。消除滴眼液长期依从性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未满足需求。因此,植入式药物缓释装置近年来逐渐面世,成为滴眼液长期依从性问题的良好解决方
案之一。
[0010]目前,市面上唯一获批的植入式青光眼缓释剂为Allergan公司在2020年5月于美国FDA获批的Durysta(bimatoprost implant,比马前列素植入物)。Durysta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用于青光眼治疗的生物可降解缓释植入物,用于开角型青光眼或眼高压患者降低眼内压。然而该植入物仅可以维持一年左右的疗效,一年后植入物被降解,需要重复进行手术植入缓释装置,否则,疗效无法维持。
[0011]美国Glaukos公司也在研发一种金属药物缓释植入装置iDose,该装置可以携带更多药物,但面临同样的问题,所携带药物耗尽后,必须尽快重复进行手术,否则无法维持疗效。
[0012]综合来看,目前的植入缓释装置均为单一功能,仅有药物缓释一重途径来缓解眼压问题。当携带药物耗尽后,需要尽快进行二次手术,重新植入装置。否则,患者眼压可能在短期内重新升高,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可能会导致各种不良结果的发生。
[0013]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以上一个或多个问题的眼部植入物,尤其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眼部植入物,其能够更加有效地治疗眼部疾病并延长疗效,最好还能解决与眼部组织间的贴合和/或相容性问题,和/或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14]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部植入物,所述眼部植入物包括引流管和药物缓释涂层,其中所述引流管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药物缓释涂层涂覆在所述引流管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所述药物缓释涂层包括聚合物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聚合物载体上的药物,所述聚合物载体包含交联聚烯烃。
[0015]在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备根据眼部植入物的方法,包括:1)提供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的引流管;2)将聚合物载体和药物混合,得到药物缓释涂层组合物;3)将所述药物缓释涂层组合物涂覆在所述引流管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形成药物缓释涂层,从而得到所述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聚合物载体包含交联聚烯烃。
[0016]在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眼部植入物用于制备治疗眼部疾病的医疗产品的用途。
[0017]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眼部植入物、制备该眼部植入物的方法以及该眼部植入物的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用于眼部的引流管上使用特定聚合物载体形成药物缓释涂层,提供了一种既能缓释给药又能物理引流的眼部植入物,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眼部植入物功能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可以延缓药物缓释装置二次手术的时间或者甚至不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此外,交联聚烯烃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载体涂层涂覆在引流管表面还可以增加眼部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防止周围组织纤维化,防止组织过度生长造成引流管堵塞,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化,减少炎症反应等。因此,本专利技术的额外优点是能够解决与眼部组织间的贴合和/或相容性问题,减少或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8]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以期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不能理解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眼部植入物的药物缓释涂层和传统给药方式的局部药物浓度曲线模拟示意图。
[0020]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具有药物缓释涂层的植入结膜下的引流管示意图,其中(a)为侧面示意图,(b)为横截面示意图。
[0021]图3和图4示出了表面具有交联聚烯烃药物缓释涂层的结膜下青光眼引流管对0.3%卡波姆诱导的兔眼慢性青光眼模型术后眼压的影响。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案的内外表面均具有药物缓释涂层的植入脉络膜上腔的引流管的侧面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植入涂覆交联聚烯烃药物缓释涂层的脉络膜上腔引流管后泪液药物浓度

时间曲线(Mean
±
SD)。
[0024]图7示出了三种不同的药物缓释涂层在加速老化后完全萃取出的药物浓度(Mean
±
SD)。
[0025]图8示出了三种不同的药物缓释涂层在模拟加速条件下的药物释放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部植入物,所述眼部植入物包括引流管和药物缓释涂层,其中所述引流管具有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药物缓释涂层涂覆在所述引流管的至少一部分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所述药物缓释涂层包括聚合物载体和负载于所述聚合物载体上的药物,所述聚合物载体包含交联聚烯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交联聚烯烃至少包括第一结构单元和第二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结构单元衍生自至少一种可阳离子聚合的支化烯烃单体,所述第二结构单元衍生自至少一种可阳离子聚合的具有苯并环丁烯侧基的烯烃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苯并环丁烯侧基结构单元在所述交联聚烯烃中的摩尔比例为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支化烯烃单体是选自碳原子数为4至20的支化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具有苯并环丁烯侧基的烯烃单体是选自具有下式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R是氢或碳原子数为1

20的烷基,n是0

20的整数。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具有苯并环丁烯侧基的烯烃单体选自4

乙烯基苯并环丁烯、4



烷基乙烯基)苯并环丁烯、4

(2

甲基

链烯基)苯并环丁烯及其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4



烷基乙烯基)苯并环丁烯选自2

(4

苯并环丁烯基)

丙烯、2

(4

苯并环丁烯基)
‑1‑
丁烯、2

(4

苯并环丁烯基)
‑1‑
戊烯、2

(4

苯并环丁烯基)
‑1‑
己烯及其组合。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眼部植入物,其中所述4

(2

甲基

链烯基)苯并环丁烯选自2

甲基
‑3‑
(4

苯并环丁烯基)
‑1‑
丙烯、2

甲基
‑4‑
(4

苯并环丁烯基)
‑1‑
丁烯、2

甲基
‑5‑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昱辰孙秋梦方琛凌彭群杨州杨愔郭光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