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离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203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离心机,其中一种转子结构,其包括:第一轴、第二轴和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转子结构外的空气能通过所述第一轴上的流通槽进入所述磁钢组件内,流经所述磁钢组件并与所述磁钢组件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二轴上的流通槽排出。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运行时,转子内部的磁钢散热困难,造成转子退磁的缺陷。转子退磁的缺陷。转子退磁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离心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离心机。

技术介绍

[0002]高速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电机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离心机领域;小功率超高速离心机一般采用组合型转子,参见图1所示,即环形或圆形磁钢1作为转子磁场,第一轴4和第二轴2做轴承位支撑,再用高强度护套3套在磁钢外圆上,并连接第一轴4、第二轴2,构成组合轴转子,现有的组合型转子在转子护套3热套时,容易出现内部“困气”,即护套3热套时,内部气体不容易排出,造成转子轴向尺寸不稳定,使电机运行不平稳,转子轴向窜动变大;电机运行时,转子内部的磁钢1散热困难,造成转子退磁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离心机,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机运行时,转子内部的磁钢散热困难,造成转子退磁的缺陷。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结构,其包括:
[0005]包括:第一轴、第二轴和磁钢组件,所述磁钢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转子结构外的空气能通过所述第一轴上的流通槽进入所述磁钢组件内,流经所述磁钢组件并与所述磁钢组件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二轴上的流通槽排出。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结构还包括护套,所述护套套设在所述磁钢组件上,所述磁钢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间,所述第一轴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轴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护套内,且,所述第一轴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轴至少部分与所述护套相套接,所述第一轴上的流通槽与所述第二轴上的有流通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护套外。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通槽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轴的外周壁和第二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一轴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轴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端面和所述第二轴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端面上设置所述第三凹槽。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包括第一段与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沿所述第一轴的周向,所述第二段上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段上相对于所述磁钢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段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包括第三段与第四段,所述第三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段,另一端连接所述磁钢组件,所述第三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段的直径,沿所述第二轴的周向,所述第三段上设置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三段上相对于所述磁钢组件靠近所述第四段处,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轴上的第二凹槽相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轴朝向所述磁钢组件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同中心轴线设置,所述第四凹槽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第三凹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另一端连通所述第四凹槽。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钢组件包括磁钢体,所述磁钢体呈圆柱状,且,沿所述磁钢体的中心轴线方向,所述磁钢体朝向所述第一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上的流通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上的流通槽相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钢组件包括第三轴和磁钢体,所述磁钢体呈环状,所述磁钢体套设在所述第三轴上,沿所述第三轴的轴向,所述第三轴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上的流通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上的流通槽相连通。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三轴的中线轴线方向,所述第三轴朝向所述第一轴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上的流通槽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上的流通槽相连通。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转子结构。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离心机,其包括上述的电机。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结构、电机和离心机,第一轴与第二轴上设置有流通槽,转子结构外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轴上的流通槽进入磁钢组件内,通过第二轴上的流通槽排出,从而使转子结构外与转子结构内形成气体循环,通过流通槽也可对第一轴与第二轴进行换热,气体流经磁钢组件并与磁钢组件换热,可以对第一轴、磁钢组件和第二轴均进行冷却,能有效的降低转子内部的磁钢的温度,减小磁钢退磁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一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二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二轴或第二轴朝向第三轴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三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三轴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的冷却气体流向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三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中第三轴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的冷却气体流向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表示为:
[0030]1、磁钢体;2、第二轴;3、护套;4、第一轴;5、第三轴;6、磁钢组件;7、第一段;8、第二段;9、第三段;10、第四段;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14、第四凹槽;15、第一
通孔;16、第五凹槽;17、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结合参见图2至图1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结构,其包括:第一轴4、第二轴2和磁钢组件6,所述磁钢组件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4,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2,所述第一轴4与所述第二轴2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转子结构外的空气能通过所述第一轴4上的流通槽进入所述磁钢组件6内,流经所述磁钢组件6并与所述磁钢组件6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二轴2上的流通槽排出。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轴4与第二轴2上设置有流通槽,转子结构外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轴4上的流通槽进入磁钢组件6内,通过第二轴2上的流通槽排出,从而使转子结构外与转子结构内形成气体循环,通过流通槽也可对第一轴4与第二轴2进行换热,气体流经磁钢组件6并与磁钢组件6换热,可以对第一轴4、磁钢组件6和第二轴2均进行冷却,能有效的降低转子内部的磁钢的温度,减小磁钢退磁风险。优选的,流通槽可设置在第一轴4朝向磁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4)、第二轴(2)和磁钢组件(6),所述磁钢组件(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轴(4),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轴(2),所述第一轴(4)与所述第二轴(2)上设置有流通槽,所述转子结构外的空气能通过所述第一轴(4)上的流通槽进入所述磁钢组件(6)内,流经所述磁钢组件(6)并与所述磁钢组件(6)换热后,通过所述第二轴(2)上的流通槽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结构还包括护套(3),所述护套(3)套设在所述磁钢组件(6)上,所述磁钢组件(6)位于所述第一轴(4)和所述第二轴(2)之间,所述第一轴(4)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轴(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护套(3)内,且,所述第一轴(4)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轴(2)至少部分与所述护套(3)相套接,所述第一轴(4)上的流通槽与所述第二轴(2)上的有流通槽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护套(3)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槽包括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第三凹槽(13),所述第二凹槽(1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凹槽(11),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凹槽(13),所述第一轴(4)的外周壁和第二轴(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且,所述第二凹槽(12)沿所述第一轴(4)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轴(4)朝向所述磁钢组件(6)的端面和所述第二轴(2)朝向所述磁钢组件(6)的端面上设置所述第三凹槽(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4)包括第一段(7)与第二段(8),所述第二段(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段(7),另一端连接所述磁钢组件(6),所述第二段(8)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段(7)的直径,沿所述第一轴(4)的周向,所述第二段(8)上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1)位于所述第二段(8)上相对于所述磁钢组件(6)靠近所述第一段(7)处,所述第一凹槽(11)与所述第二凹槽(12)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2)包括第三段(9)与第四段(10),所述第三段(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叶黄积光魏正平白冰陈家兴曾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