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10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行道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水槽,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下水槽内壁的底部延伸至空腔内壁的顶部,所述空腔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吸水海绵。该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通过下水槽、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空腔的设置使得吸水海绵能够被安装,通过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设置使得在内部雨水较满即将要溢出时进入其他较少的地砖内,达到了能够在人行道砖雨水饱和的情况下将雨水匀至其他人行道砖内,使得地面不易积水的效果,解决了部分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在内部吸水饱和之后雨水溢出,导致了部分雨水较多的地方依旧会积水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


[0001]本技术涉及人行道砖
,具体为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在使用时,部分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在内部吸水饱和之后雨水溢出,导致了部分雨水较多的地方依旧会积水,且现有设备在使用时由于用混凝土进行固定,导致了设备长时间使用过后造成设备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具备了能够在人行道砖雨水饱和的情况下将雨水匀至其他人行道砖内,使得地面不易积水,且设备之间互相进行连接,不需要使用混凝土也可以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部分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在内部吸水饱和之后雨水溢出,导致了部分雨水较多的地方依旧会积水,且现有设备在使用时由于用混凝土进行固定,导致了设备长时间使用过后造成设备脱落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具体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水槽,所述主体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下水槽内壁的底部延伸至空腔内壁的顶部,所述空腔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吸水海绵,所述主体的侧面开设有横向槽,所述横向槽延伸穿过空腔内壁的侧面至主体的另一侧,所述横向槽一端内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主体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与滑槽内壁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的上方开设有竖向槽,所述竖向槽内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主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下方开设有三角槽。
[000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的一种优选改进方式,进一步的,所述下水槽的数量有四个,且四个下水槽均匀排列在主体的上表面。
[000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的一种优选改进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表面与第一限位槽内壁的表面相啮合,所述第二限位块的表面与第二限位槽内壁的表面相啮合。
[000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的一种优选改进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槽与竖向槽均延伸至主体的另一侧,所述横向槽与竖向槽的位置不超过空腔内壁的顶部。
[000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的一种优选改进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的侧面与滑槽内壁的侧面相啮合,所述卡块的侧面与卡槽内壁的侧面相啮
合,所述三角块的侧面与三角槽内壁的侧面相啮合。
[0010]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的一种优选改进方式,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和卡槽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滑槽和卡槽皆设置与主体的底部。
[0011]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的一种优选改进方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周长的数值与第二限位块周长的数值相同。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下水槽、空腔、吸水海绵、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空腔的设置使得吸水海绵能够被安装,通过吸水海绵的设置使得雨水能够被吸收,通过下水槽的设置使得雨水能够进入空腔内,通过横向槽和竖向槽的设置使得在内部雨水较满即将要溢出时进入其他较少的地砖内,达到了能够在人行道砖雨水饱和的情况下将雨水匀至其他人行道砖内,使得地面不易积水的效果,解决了部分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在内部吸水饱和之后雨水溢出,导致了部分雨水较多的地方依旧会积水的问题。
[0014]2、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槽、三角块、三角槽、滑块和卡块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相啮合,通过第二限位块和第二限位槽啮合,三角块和三角槽啮合,使得主体之间能够进行互通以及限位,通过滑块和卡块的设置使得主体能够被均匀排列,达到了设备之间互相进行连接,不需要使用混凝土也可以进行固定的效果,解决了现有设备在使用时由于用混凝土进行固定,导致了设备长时间使用过后造成设备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图1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图2结构右视剖面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主体;2、下水槽;3、空腔;4、吸水海绵;5、横向槽;6、第一限位槽;7、第一限位块;8、滑槽;9、卡槽;10、卡块;11、滑块;12、三角块;13、竖向槽;14、第二限位槽;15、第二限位块;16、三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21]请参阅图1

3,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
下水槽2,通过下水槽2的设置使得雨水能够进入空腔3内,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通过空腔3的设置使得吸水海绵4能够被安装,下水槽2内壁的底部延伸至空腔3内壁的顶部,空腔3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吸水海绵4,通过吸水海绵4的设置使得雨水能够被吸收,主体1的侧面开设有横向槽5,通过横向槽5和竖向槽13的设置使得在内部雨水较满即将要溢出时进入其他较少的地砖内,横向槽5延伸穿过空腔3内壁的侧面至主体1的另一侧,横向槽5一端内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通过第一限位槽6的设置使得第一限位块7能够将多个主体1之间进行连接,使得横向槽5能够互通,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7,主体1的侧面开设有滑槽8,滑槽8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通过滑槽8和卡槽9的设置使得滑块11和卡块10能够被安装,卡槽9内壁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卡块10,卡块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1,通过卡块10和滑块11的设置使得主体1能够被限位,滑块11的侧面与滑槽8内壁的侧面活动连接,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块12,通过三角块12和三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水槽(2),所述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3),所述下水槽(2)内壁的底部延伸至空腔(3)内壁的顶部,所述空腔(3)内壁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吸水海绵(4),所述主体(1)的侧面开设有横向槽(5),所述横向槽(5)延伸穿过空腔(3)内壁的侧面至主体(1)的另一侧,所述横向槽(5)一端内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6),所述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7),所述主体(1)的侧面开设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壁的顶部开设有卡槽(9),所述卡槽(9)内壁的侧面活动连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1),所述滑块(11)的侧面与滑槽(8)内壁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三角块(12),所述三角块(12)的上方开设有竖向槽(13),所述竖向槽(13)内壁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4),所述主体(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15),所述第二限位块(15)的下方开设有三角槽(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式吸水蓄水人行道砖,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镜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诚亿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