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系统及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504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系统及终端,通过发布接收由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再预测该企业端的技术需求预测数量以及各服务机构的预测服务数量;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及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并记录所述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端的响应情况;当为对应所述服务机构同意服务以及所述企业端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时,进行供需偏离度判定;基于优化分配规则,根据判断的所述供需偏离度进行对应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优化分配操作,并实时对信息进行监控预警。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善了伪需求、伪创新等技术需求信息发布,优化了时间序列下历史可能发生的需求模式,在实际的供需对接与撮合交易过程中使得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供给能够有通过技术供需偏离度判定的方式来避免冲突发生,使得监控预警与优化分配管理变得方便、可控。可控。可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系统及终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系统及终端。

技术介绍

[0002]在信息
中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较为复杂;现有软件系统开发中经常产生技术需求成本较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需求差、代码返工率过高噪声技术供给落后,进而导致开发该信息系统的活动所花费或所延续的时间间隔增长,项目无法按期交付,难以高质量、快速的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因此,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的求解十分重要。
[0003]CN 112035489 A中公开了以并行机制的任务冲突监测分析处理,解决的是一个系统同时处理两个并行发生的任务时所发生的响应冲突问题,而我们面对的是多个成果响应多个需求的问题。这种处理方法目前尚无法覆盖多个服务机构同时响应多个需求和多个成果,也没有充分利用协同机制。因此得出的冲突任务不能指导多机构并行完成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的发布与应答。由此可见,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在并行撮合匹配服务中,存在匹配撮合响应困难的问题,其中大多数因无法锁定已撮合完成的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而导致无法做预见性的匹配的任务终止终结调整。目前,国内针对多机构互联互通,对同一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多机构并行发布与响应的服务优化方法极少,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对接会,论坛、直播等方式,这些会产生时延,冲突明显,撤销或终结服务的及时性率不高。
[0004]CN 114338455 A中公开了一种多机构分布式冲突检测系统及方法,需要全统计数据,计算量大,占用计算资源,而增设的节点,也带来了资源的增加。这种方法若面对多机构多供需的情况下,将面临占用海量计算资源和冲突检测需要海量数据,其计算的及时性和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由此可见,在技术供需匹配服务种,需要进一步思考多机构并行信息发布与应答策略。通过动态调整促使供需平衡,减少计算资源占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以上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并发布;其中,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包括:技术需求信息和科技成果信息;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该企业端的技术需求预测数量以及各服务机构的预测服务数量,并确定可服务所述企业端的服务机构;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及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并记录所述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端的响应情况;当为对应所述服务机构同意服务以及所述企业端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时,进行供需偏离度判定;基于优化分配规则,根据判断的所述供需偏离度进行对应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
突优化分配操作,并实时对信息进行监控预警。
[000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该企业端的技术需求成果任务预测数量以及各服务机构的预测服务数量,并确定可服务所述企业端的服务机构包括: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采用时间序列法根据所述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信息获得所述企业端所对应的技术需求模式;其中,所述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包括:多个企业端发布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对应的服务机构;基于所述技术需求模式,采用简单平均法根据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技术需求信息获得对应所述企业端未来预计所发布的技术需求预测数量;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采用时间序列法根据所述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各服务机构的提供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对接的预测服务数量;基于所述技术需求预测数量以及预测服务数量确定可服务所述企业端的服务机构。
[000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及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并记录所述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端的响应情况包括: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供对应的服务机构通过基于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服务能力信息矩阵所判断的自身服务能力确定是否反馈对应同意服务的服务响应;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供对应的企业端确定是否反馈对应同意被服务的企业响应;若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机构的服务响应以及来自所述企业端的企业响应,则记录对应所述服务机构同意服务以及所述企业端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若未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机构的服务响应以及来自所述企业端的企业响应,则记录对应所述服务机构不同意服务和/或所述企业端不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
[000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服务机构通过基于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服务能力信息矩阵判断自身服务能力方式包括:当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被发布时,基于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中对应的服务任务数量,根据其对应的服务能力矩阵判断其自身服务能力;其中,所述服务能力矩阵包括:当前空闲服务人员数量以及当前可响应服务延时间;所述当前空闲服务人员数量包括:当前可接收技术需求对接数量以及当前可接收科技成果对接数量;所述服务任务数量包括:技术需求个数以及科技成果个数;若所述服务任务数量大于当前空闲服务人员数量的一半,则所述服务机构的自身服务能力不能服务所述企业端;若所述服务任务数量不大于当前空闲服务人员数量的一半,则所述服务机构的自身服务能力能服务所述企业端。
[001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供需偏离度判定的方式包括:基于偏离度判定规则以及响应情况,根据技术需求预测数量、预测服务数量、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供需偏离度。
[0011]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偏离度判定规则包括:需求冲突预警规则,其包括:若所述技术需求信息所对应的技术需求个数小于所述技术需求预测数量,则判定需求正偏离;若所述技术需求信息所对应的技术需求个数大于所述技术需求预测数量,则判定需求负偏离;供给冲突预警规则,其包括:若所述科技成果信息所对应的科技成果个数小于预测服务数量,则判定供给负偏离;若所述科技成果信息所对应的科技成果个数大于预测服务数量,则判定供给正偏离。
[0012]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优化分配规则包括:当判断为需求正偏离时,扩大科
技成果供给和响应的服务机构数量;当判断为需求负偏离时,减少科技成果供给和响应的服务机构数量;当判断为供给正偏离时,扩大技术需求,盘活存量市场;当判断为供给负偏离时,压缩技术需求,激活增量市场。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技术需求模式包括:趋势型、季节型和噪声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信息发布模块,用于接收由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并发布;其中,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包括:技术需求信息和科技成果信息;预测模块,连接所述信息发布模块,用于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由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并发布;其中,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包括:技术需求信息和科技成果信息;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该企业端的技术需求预测数量以及各服务机构的预测服务数量,并确定可服务所述企业端的服务机构;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及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并记录所述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端的响应情况;当为对应所述服务机构同意服务以及所述企业端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时,进行供需偏离度判定;基于优化分配规则,根据判断的所述供需偏离度进行对应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优化分配操作,并实时对信息进行监控预警。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该企业端的技术需求成果任务预测数量以及各服务机构的预测服务数量,并确定可服务所述企业端的服务机构包括: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采用时间序列法根据所述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信息获得所述企业端所对应的技术需求模式;其中,所述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包括:多个企业端发布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对应的服务机构;基于所述技术需求模式,采用简单平均法根据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技术需求信息获得对应所述企业端未来预计所发布的技术需求预测数量;基于历史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采用时间序列法根据所述企业端发送的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获得各服务机构的提供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对接的预测服务数量;基于所述技术需求预测数量以及预测服务数量确定可服务所述企业端的服务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及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并记录所述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端的响应情况包括:向确定的服务机构发送服务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供对应的服务机构通过基于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服务能力信息矩阵所判断的自身服务能力确定是否反馈对应同意服务的服务响应;向所述企业端发送企业响应反馈控制请求,以供对应的企业端确定是否反馈对应同意被服务的企业响应;若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机构的服务响应以及来自所述企业端的企业响应,则记录对应所述服务机构同意服务以及所述企业端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若未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机构的服务响应以及来自所述企业端的企业响应,则记录对应所述服务机构不同意服务和/或所述企业端不同意被服务的响应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冲突求解优化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机构通过基于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以及服务能力信息矩阵判断自身服务能力方式包括:当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被发布时,基于所述技术需求与成果任务信息中对应的服务任务数量,根据其对应的服务能力矩阵判断其自身服务能力;其中,所述服务能力矩
阵包括:当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明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