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64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7
提供正面板更难以从支承部件脱离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正面板、配置在正面板的背面侧的显示面板、配置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的背灯、容纳背灯的容纳体、配置在正面板的背面侧且容纳体的外侧并且支承正面板的支承部件、以及将正面板的外缘部和支承部件的外缘部夹持的夹持部件。的夹持部件。的夹持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利用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配置的背灯的光而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图像的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玻璃罩(正面板)、位于玻璃罩的背面侧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的背灯。此外,在液晶面板及背灯的外侧配置玻璃罩支承壳(支承部件)。玻璃罩的背面与玻璃罩支承壳的表面粘接。
[0004]专利文献2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元件(正面板)、位于显示元件的背面侧的背灯装置、以及容纳背灯装置的正面壳体(支承部件)。正面壳体还是将显示元件(正面板)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正面壳体(支承部件)的表面经由双面胶带而与显示元件的背面粘接。
[0005]这样,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中,正面板通过粘接而被安装于将正面板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6427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031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希望有正面板更难以从支承部件脱离的显示装置。
[0011]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正面板更难以从支承部件脱离的显示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正面板;显示面板,配置在上述正面板的背面侧;背灯,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容纳体,容纳上述背灯;支承部件,配置在上述正面板的背面侧且上述容纳体的外侧,并且支承上述正面板;以及夹持部件,夹持上述正面板的外缘部和上述支承部件的外缘部。
[0013]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正面板;显示面板,配置在上述正面板的背面侧;背灯,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容纳体,容纳上述背灯;支承部件,配置在上述正面板的背面侧且上述容纳体的外侧,并且支承上述正面板;以及夹持部件,夹持上述正面板的外缘部和上述支承部件的外缘部。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支承部件的外缘部是沿着上述正面板延伸的凸缘部。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夹持部件具有:第1部位,位于上述正面板的外缘部的表面侧;第2部位,位于上述凸缘部的背面侧;以及第3部位,连结上述第1部位和上述第2部位。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容纳体沿着上述背灯的外侧及背面侧延伸,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上述凸缘部和从上述凸缘部向背面侧延伸的腿部,上述夹持部件具有位于上述正面板的外缘部的表面侧的第1部位、位于上述凸缘部的背面侧的第2部位、连结上述第1部位和上述第2部位的第3部位、连接于上述第2部位并且位于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腿部的外侧的第4部位、以及连接于上述第4部位并且位于上述腿部的背面侧的第5部位。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夹持部件的上述第2部位经由第1连结机构而连接于上述凸缘部。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第1连结机构具备:第1爪,设于上述第2部位;以及第1贯通孔,设于上述凸缘部,并且能够嵌合上述第1爪。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夹持部件的上述第4部位经由第2连结机构而连接于上述腿部。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上述第2连结机构具备:第2爪,设于上述第4部位;以及第2贯通孔,设于上述腿部,并且能够嵌合上述第2爪。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面图。
[0022]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
[0023]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0024]图4是第1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0025]图5是第2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0026]图6是第3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0027]图7是第3变形例的夹持部件的立体图。
[0028]图8是第3变形例的容纳体的立体图。
[0029]图9是图7的IX-IX线的剖面图。
[0030]图10是第4变形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图。
[0031]图11是第4变形例的夹持部件的立体图。
[0032]图12是第4变形例的容纳体的立体图。
[0033]图13是图11的XIII-XIII线的剖面图。
[0034]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面图。
[0035]图15是图14的XV-XV线的剖面图。
[0036]图16是图14的XVI-XVI线的剖面图。
[0037]图17是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面图。
[0038]图18是第4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面图。
[0039]图19是图18的底面图。
[0040]图20是图18的XX-XX线的剖面图。
[0041]图21是图18的XXI-XXI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关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由以下
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限定。此外,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相同的要素。并且,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
[0043]另外,公开内容不过是一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就保持专利技术主旨的适当变更而能够容易想到的当然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中。此外,附图为了使说明更明确而有与实际形态相比示意地表示各部的宽度、厚度、形状等的情况,但不过是一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解释。此外,本说明书和各图中,对于针对在先附图而描述过的要素相同的要素附加同一标号而有适当省略详细说明的情况。
[0044]另外,在三维坐标中,X方向表示左右方向,Y方向表示上下方向,Z方向表示前后(表面背面)方向。进而,X1侧表示左侧,X2侧表示右侧。Y1侧表示上侧,Y2侧表示下侧。Z1侧表示前侧(表面侧),Z2侧表示后侧(背面侧)。因而,在以下的说明中,例如有将左侧称为X1侧、将前侧称为Z1侧的情况等。
[0045][第1实施方式][0046]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正面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剖面图。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0047]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具有透光部110和配置在透光部110外侧的遮光部120。透光部110是显示装置100的显示区域,遮光部120是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区域。
[0048]如图2及图3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具有正面板11、显示面板1、背灯2、光源3、容纳体41、支承部件42和夹持部件5。显示装置100例如将从背灯2放射的光用显示面板1调制而显示图像。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正面板11、显示面板1及背灯2具有平面形状。即,随着朝向X方向,正面板11、显示面板1及背灯2的Z方向的位置是一定的。
[0049]正面板11的外缘部经由密封件20而固定于支承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正面板;显示面板,配置在上述正面板的背面侧;背灯,配置在上述显示面板的背面侧;容纳体,容纳上述背灯;支承部件,配置在上述正面板的背面侧且上述容纳体的外侧,并且支承上述正面板;以及夹持部件,夹持上述正面板的外缘部和上述支承部件的外缘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件的外缘部是沿上述正面板延伸的凸缘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夹持部件具有:第1部位,位于上述正面板的外缘部的表面侧;第2部位,位于上述凸缘部的背面侧;以及第3部位,将上述第1部位和上述第2部位连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容纳体沿上述背灯的外侧及背面侧延伸,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上述凸缘部和从上述凸缘部向背面侧延伸的腿部,上述夹持部件具有:第1部位,位于上述正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本拓也杉山裕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