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翻身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608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翻身垫,包括胸前支撑垫和后背支撑架;所述胸前支撑垫包括胸前支撑垫支架,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底面为平面,面向胸部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上设置有支撑软垫;所述后背支撑架包括后背支撑垫支架和后背支撑垫,所述后背支撑垫支架包括底板、斜板和两个后支撑杆;所述底板面向背部一侧与斜板底边可旋转式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为矩形框结构,斜板背面顶部两端与两个后支撑杆的顶端可旋转式固定连接,两个后支撑杆的底端可拆卸式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后背支撑垫与斜板正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便观察背部及骶尾部皮肤情况,可以在不需要撤垫枕的情况下给予病人拍背护理。下给予病人拍背护理。下给予病人拍背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翻身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多功能翻身垫。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病人翻身拍背都以背部垫软枕或药房购买三角枕为主。缺陷:

软枕具有一定柔软性,若体重稍重的病人容易使它塌陷,翻身效果并不好。

外面购买的三角枕多为硬挺,使背部整个面积受压不易观察背部皮肤。

如果要给病人拍背,必须取出背部所垫的软枕或翻身枕才能进行拍背,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多功能翻身垫,方便观察背部及骶尾部皮肤情况,可以在不需要撤垫枕的情况下给予病人拍背护理。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翻身垫,包括胸前支撑垫和后背支撑架;
[0005]所述胸前支撑垫包括胸前支撑垫支架,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底面为平面,面向胸部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上设置有支撑软垫;
[0006]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的底面背向胸部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连接一个夹爪,所述夹爪能够夹紧和松开床栏;
[0007]所述后背支撑架包括后背支撑垫支架和后背支撑垫,所述后背支撑垫支架包括底板、斜板和两个后支撑杆;所述底板背向背部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连接一个夹爪,所述夹爪能够夹紧和松开床栏;所述底板面向背部一侧与斜板底边可旋转式固定连接;所述斜板为矩形框结构,斜板背面顶部两端与两个后支撑杆的顶端可旋转式固定连接,两个后支撑杆的底端可拆卸式固定于底板上;
[0008]所述后背支撑垫与斜板正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的斜面为朝向人体一侧凸出的拱形结构。方便患者在需要的时候,将胳膊舒适的搭放在拱形斜面上,或者整个胸部趴在拱形斜面上支撑休息。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爪为A字弹簧夹,两个爪部内侧为锯齿状,两个爪部头端对称的设置有橡胶缓冲垫。锯齿状增加夹持力,保证固定的牢固。橡胶缓冲垫可避免两个爪部头端直接硬接触,延长夹爪使用寿命。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长度可调节的可伸缩杆。
[0012]进一步的,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的斜面的顶边和面向人体头部一侧边上分布设置有一个把手。可方便患者自己侧躺时,手握持调整或固定体位。也方便拿取胸前支撑垫支架。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背向背部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两根平行放置的支撑凸条;当两个后支撑杆的底端通过后侧的支撑凸条支撑固定时,斜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30

40度;当两个后支撑杆的底端通过前侧的支撑凸条支撑固定时,斜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40

50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背支撑垫与斜板正面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可拆卸的后背支撑垫,取下后背支撑垫后,通过后背支撑垫支架支撑患者背部,方便观察患者背部及骶尾部皮肤情况。
[0017]2、通过可拆卸的后背支撑垫,取下后背支撑垫后,可以在不需要撤垫枕的情况下给予病人拍背护理。
[0018]3、通过胸前支撑垫和后背支撑垫的组合实用,给予病人足够的支撑力,翻身垫不至于塌陷或后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胸前支撑垫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带有把手的胸前支撑垫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夹爪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底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后背支撑垫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后背支撑垫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为胸前支撑垫,2为后背支撑架,3为连接杆,4为夹爪,11为胸前支撑垫支架, 12为把手,21为后背支撑垫支架,22为底板,23为斜板,24为后支撑杆,25为后背支撑垫, 26为支撑凸条,41为锯齿状,42为橡胶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7]多功能翻身垫包括如图1所示的胸前支撑垫1和如图6所示的后背支撑架2。
[0028]所述胸前支撑垫1包括胸前支撑垫支架11,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11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底面为平面,面向胸部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上设置有支撑软垫。优选的,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11的斜面为朝向人体一侧凸出的拱形结构。方便患者在需要的时候,将胳膊舒适的搭放在拱形斜面上,或者整个胸部趴在拱形斜面上支撑休息。
[0029]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11的底面背向胸部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3连接一个夹爪 4,所述夹爪4能够夹紧和松开床栏。
[0030]所述后背支撑架2包括如图5所示的后背支撑垫支架21和后背支撑垫25,所述后背支撑垫支架21包括如图4所示的底板22、斜板23和两个后支撑杆24。所述底板22背向背部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3连接一个夹爪4,所述夹爪4能够夹紧和松开床栏。所述底板22面向背部一侧与斜板23底边可旋转式固定连接。所述斜板23为矩形框结构,斜板 23背面顶部两端与两个后支撑杆24的顶端可旋转式固定连接,两个后支撑杆24的底端可拆卸式固定于底板22上。
[0031]所述后背支撑垫25与斜板23正面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0032]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夹爪4如图3所示为A字弹簧夹,两个爪部内侧为锯齿状41,两个爪部头端对称的设置有橡胶缓冲垫42。锯齿状增加夹持力,保证固定的牢固。橡胶缓冲垫可避免两个爪部头端直接硬接触,延长夹爪使用寿命。
[0033]所述连接杆3可根据需要旋转为长度可调节的可伸缩杆。方便患者使用时根据需要调节。
[0034]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11的斜面的顶边和面向人体头部一侧边上分布设置有一个把手12。可方便患者自己侧躺时,手握持调整或固定体位。也方便拿取胸前支撑垫支架。
[0035]优选的,所述底板22背向背部一端上表面设置有两根平行放置的支撑凸条26。当两个后支撑杆24的底端通过后侧的支撑凸条支撑固定时,斜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35度。当两个后支撑杆24的底端通过前侧的支撑凸条支撑固定时,斜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45度。
[0036]通过可拆卸的后背支撑垫,取下后背支撑垫后,通过后背支撑垫支架支撑患者背部,方便观察患者背部及骶尾部皮肤情况。通过可拆卸的后背支撑垫,取下后背支撑垫后,可以在不需要撤垫枕的情况下给予病人拍背护理。
[0037]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胸前支撑垫(1)和后背支撑架(2);所述胸前支撑垫(1)包括胸前支撑垫支架(11),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11)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底面为平面,面向胸部一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上设置有支撑软垫;所述胸前支撑垫支架(11)的底面背向胸部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3)连接一个夹爪(4),所述夹爪(4)能够夹紧和松开床栏;所述后背支撑架(2)包括后背支撑垫支架(21)和后背支撑垫(25),所述后背支撑垫支架(21)包括底板(22)、斜板(23)和两个后支撑杆(24);所述底板(22)背向背部一侧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杆(3)连接一个夹爪(4),所述夹爪(4)能够夹紧和松开床栏;所述底板(22)面向背部一侧与斜板(23)底边可旋转式固定连接;所述斜板(23)为矩形框结构,斜板(23)背面顶部两端与两个后支撑杆(24)的顶端可旋转式固定连接,两个后支撑杆(24)的底端可拆卸式固定于底板(22)上;所述后背支撑垫(25)与斜板(23)正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翻身垫,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骆杨钱火红钟雪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