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58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包括车架、移动轮、转向控制机构、升降机构、喷雾机构和施肥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电瓶为动力来源,不以常规的发动机作为动力,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整体重力,提高了设备的灵活性,减少了污染;将变量施肥与变量喷雾功能集于一体,一机两用,提高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作业成本;施肥/喷雾机构前置便于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观察施肥/喷雾效果;施肥机构排肥器改变传统的地轮驱动而采用步进电机驱动,不仅可以解决地轮打滑造成的漏施还能根据车速亩施量经控制器改变排肥器的转速达到变量施肥的目的;解决玉米等高杆作物生长中期机具难以进地追肥困难等问题。追肥困难等问题。追肥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单功能的作业机械一直是农业机械研发的主要内容,比如中耕机、小型单行追肥机、单功能喷雾机等,但由于玉米等高杆作物株高的限制,多在苗期作业或者大多只有一种功能作业,机械利用率低、投资成本高,将变量喷雾功能与(多行)变量施肥功能集合于高地隙四轮电动车上,可在玉米等高杆作物前中期进行喷雾、中耕施肥作业。
[0003]目前,国内高地隙喷雾机只能进行单功能喷雾作业,机械利用效率低,对种植户来说大幅提高种植成本。当前玉米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中耕施肥是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疏松土壤、去除杂草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一直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人工成本较高以及种植业效益低等原因,玉米生产中的中耕施肥作业逐渐被取消。另外,传统的中耕施肥机械不具备高地隙作业功能,主要在玉米小苗期进行,生长中期不能进行中耕施肥作业,对土壤环境以及玉米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有限;玉米生长季节正值高温多雨、水肥供应充足,一次性随种下肥使局部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对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不利,影响保苗;在玉米苗期生长速率过快,往往造成生长发育失衡,不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保肥性差的地块容易产生氮素供应不足造成脱肥,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同时,由于降雨频次多、雨水充足,容易造成土壤水分含量高、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功能的维持与发挥。另外,玉米前期生长速度快,容易造成植株过旺、穗位高,也极易发生倒伏。目前生产上一次性随种下肥对倒伏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在玉米生长前期喷施生长延缓剂,但生长延缓剂在降低株高、控制倒伏的同时,也可能同步抑制玉米果穗的生长发育,对产量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从另一方面讲,分步中耕施肥是提高土壤通透性和控制株高的一项有效措施 ;从合理施肥的角度讲,与生产中存在的“一炮轰”的施肥方式相比,追肥在满足中后期养分需要的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但是,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影响,传统的玉米生长期的中耕施肥作业很难实现。
[0004]当前,针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劳动力短缺、缺少生长中期高地隙施肥机械等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作业简化、功能多样、一机多用、节本高效的农业机械,以提高玉米生产管理的机械化水平,提高玉米产量,基于此,研究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有效的解决了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劳动力短缺、缺少生长中期高地隙施肥机械等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包括车架、移动轮、转向控制机构、升降机构、喷雾机构和施肥机构;所述车架上表面的前端固定有控制器,四个所述移动轮对称分布在车架底部的四角上,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主控杆和转向杆,所述方向盘安装在控制器的一侧,转向杆设置在四个移动轮之间,所述主控杆的一端与方向盘相连,另一端与前端的转向杆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平行四边形状的升降架和驱动液压缸,所述升降架的后端铰接在车架上,驱动液压缸的固定部固定在车架上,其伸长端固定在升降架上横杆的中部;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药箱、柱塞泵、中喷杆、侧喷杆和喷药管,所述药箱固定在车架上表面的后端,所述中喷杆固定升降架的前侧,所述侧喷杆设置在中喷杆的两侧,所述喷药管固定在侧喷杆和中喷杆上,所述柱塞泵的进水口与药箱连通,其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喷药管连通;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排肥器、肥箱、排肥器驱动电机、耧腿和开沟器,所述肥箱安装在升降架的前端,所述排肥器安装在肥箱的下表面,所述排肥器驱动电机固定在升降架上,且通过齿轮齿链与排肥器相连,所述升降架的前侧固定有纵向横杆,多个所述耧腿等距均匀安装在纵向横杆上,所述耧腿与排肥器之间通过导肥软管连接,所述开沟器固定在耧腿的下端。
[0007]进一步的,四个所述移动轮中心轴的内侧均固定有竖向支杆,竖向支杆的上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车架的四角均固定有与连接块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固定有锁丝。
[0008]进一步的,后端所述移动轮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与电瓶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喷杆的两侧均固定有支撑架,所述侧喷杆的一端铰接在支撑架上,其铰接处的转轴上套装有弹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横杆上卡接有U型卡销,所述U型卡销上通过螺母固定有固定套,所述耧腿安装在固定套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耧腿的支腿上均匀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与定位孔适配的螺栓。
[0012]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架与车架铰接处设置有弧形导向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上均匀设置有防滑条。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车架、移动轮和转向控制机构的配合设置,使用时把四个移动轮安装在车架上,转动方向盘可以通过转向杆调节移动轮的朝向,配合控制器便于使用者操控一体机;通过升降架和驱动液压缸的配合设置,使用时通过控制器启动驱动液压缸,驱动液压缸伸缩带着升降架绕着其与车架铰接处所在纵向中心线转动,实现对机构的升降,便于设备进行工作。
[0015]通过药箱、柱塞泵、中喷杆、侧喷杆和喷药管的配合设置,使用时调整好中喷杆和侧喷杆的位置,然后通过控制器启动柱塞泵,把药液从药箱内输送到喷药管,可以扩大喷药范围,节省人工,提高喷药效率;通过排肥器、肥箱、排肥器驱动电机、耧腿和开沟器的配合设置,使用时把肥料倒入肥箱,通过控制器启动排肥器驱动电机,进而通过齿轮齿链传动带着排肥器工作,然后通过导肥软管把肥料输送到耧腿,配合开沟器实现施肥,提高设备施肥效率。
[0016]通过竖向支杆、连接块和凸块的配合设置,使用时四个移动轮均设置为单独安装的,这样设置车架比较高,避免工作时毁坏作物,把连接块固定在凸块上不同的固定孔内,
可以便于根据农作物种植间隙调节移动轮的间距,提高设备工作适用范围。
[0017]由此,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对控制器上两种作业界面进行设置,在进行喷雾作业时在控制器上按键输入喷杆幅宽、亩施药量设定值,在车辆启动后测速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按时采集、监测、显示相关参数,控制器定时将单位面积施药量的实际值以及车速与设定值相比较,通过调节柱塞泵的转速,引起喷药管内压力的变化,使实际单位面积施药量与设定值一致,从而达到变量喷药的目的;在进行施肥作业时在控制器上按键输入施肥幅宽、亩施肥量设定值,在车辆启动后测速传感器、施肥传感器按时采集、监测、显示相关参数,控制器定时将单位面积施肥量的实际值、车速与设定值相比较,自动调节排肥器驱动电机的转速,使实际施肥量发生变化,进而使实际单位面积施肥量与设定值一致,从而达到精准变量施肥的目的。
[0018]本专利技术设置两种作业状态,在进行变量喷雾作业时,将控制器切换到喷雾作业界面进行参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地隙电动变量喷雾施肥复式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移动轮、转向控制机构、升降机构、喷雾机构和施肥机构;所述车架上表面的前端固定有控制器,四个所述移动轮对称分布在车架底部的四角上,所述转向控制机构包括方向盘、主控杆和转向杆,所述方向盘安装在控制器的一侧,转向杆设置在四个移动轮之间,所述主控杆的一端与方向盘相连,另一端与前端的转向杆相连;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平行四边形状的升降架和驱动液压缸,所述升降架的后端铰接在车架上,驱动液压缸的固定部固定在车架上,其伸长端固定在升降架上横杆的中部;所述喷雾机构包括药箱、柱塞泵、中喷杆、侧喷杆和喷药管,所述药箱固定在车架上表面的后端,所述中喷杆固定升降架的前侧,所述侧喷杆设置在中喷杆的两侧,所述喷药管固定在侧喷杆和中喷杆上,所述柱塞泵的进水口与药箱连通,其出水口通过三通阀与喷药管连通;所述施肥机构包括排肥器、肥箱、排肥器驱动电机、耧腿和开沟器,所述肥箱安装在升降架的前端,所述排肥器安装在肥箱的下表面,所述排肥器驱动电机固定在升降架上,且通过齿轮齿链与排肥器相连,所述升降架的前侧固定有纵向横杆,多个所述耧腿等距均匀安装在纵向横杆上,所述耧腿与排肥器之间通过导肥软管连接,所述开沟器固定在耧腿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赫郭长乐刘家威史云辉柴嘉君丁力杨自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