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偶极振子及双频双极化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565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CB偶极振子及双频双极化天线。所述PCB偶极振子包括:第一T型振子板,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臂和第一横臂,所述第一竖臂的第一正面设有第一阻抗匹配线段;第二T型振子板,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臂和第二横臂,所述第二竖臂的第二正面设有第二阻抗匹配线段;其中,所述第一T型振子板和第二T型振子板竖直正交设置后,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线段与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线段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PCB偶极振子,当所述第一T型振子板和第二T型振子板正交设置后,第一阻抗匹配线段和第二阻抗匹配线段间隔设置,即两者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开两振子间电流及辐射信号干涉的影响,进而提高双极化的隔离度。进而提高双极化的隔离度。进而提高双极化的隔离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CB偶极振子及双频双极化天线


[0001]本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PCB偶极振子及双频双极化天线。

技术介绍

[0002]对称振子或偶极子(dipole)是无线通信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天线。由它演变而来的天线变种不计其数,如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基本辐射单元—双极化振子或交叉振子。相比传统的压铸振子,印制PCB振子具有设计灵活性高、打样快、重量轻、低成本等优势。但是,由于结构设计缺陷,正交设置的两振子间的电流及辐射信号存在干涉,造成双极化的隔离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CB偶极振子及双频双极化天线。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PCB偶极振子,其包括:
[0006]第一T型振子板,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臂和第一横臂,所述第一竖臂的第一正面设有第一阻抗匹配线段和第一背面设有一对第一巴伦臂,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背面设有一对第一辐射臂,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巴伦臂与第一辐射臂连接;
[0007]第二T型振子板,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偶极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T型振子板,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竖臂和第一横臂,所述第一竖臂的第一正面设有第一阻抗匹配线段和第一背面设有一对第一巴伦臂,所述第一横臂的第一背面设有一对第一辐射臂,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巴伦臂与第一辐射臂连接;第二T型振子板,其包括相连接的第二竖臂和第二横臂,所述第二竖臂的第二正面设有第二阻抗匹配线段和第二背面设有一对第二巴伦臂,所述第二横臂的第二背面设有一对第二辐射臂,位于同一侧的第二巴伦臂与第二辐射臂连接,一对所述第二巴伦臂在所述第二竖臂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T型振子板和第二T型振子板竖直正交设置后,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线段与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线段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偶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臂和第二竖臂竖直方向上分别开设有长缝和短缝,所述短缝插入长缝以实现所述第一T型振子板与第二T型振子板的竖直正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B偶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线段还连接有第一折弯延长线,所述第一折弯延长线接近所述长缝的区域上凸形成凸线段;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线段还连接有第二折弯延长线,所述第二折弯延长线接近所述短缝的区域下凹形成凹线段;所述第一T型振子板与第二T型振子板正交后,所述凸线段与凹线段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偶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振子板与第二T型振子板在正交后相接触区域分别设置有对位标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偶极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臂和第二竖臂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茂盛卢益文赵黎明沈平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健博通电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