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49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5
本申请提供一种断路器,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内腔的底座和上盖,在内腔中设置有保护机构、电路板组件、动作机构、静触头和动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包括跳扣件、锁扣件和动触头组件。在设置时,可以将电路板组件设置于底座和上盖之间,在电路板组件和上盖之间则设置有隔板,由于锁扣件、跳扣件、动触头组件、静触头和保护机构具有承载负载电流的作用,因此,可以将保护机构、跳扣件、锁扣件、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都设置于隔板和上盖之间的位置,可以利用隔板对断路器内的承担负载电流的电路和电路板组件进行有效的隔离,并且,分层隔离的方式有助于优化断路器内各零部件的布局,从而减小体积。从而减小体积。从而减小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


[0001]本申请涉及低压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家庭用电安全有了更高的需求。断路器可以安装于终端配电线路。同时其也能够接通、承载以及分断正常或非正常电路条件下的电流,对线路及电器设备形成有效的保护。
[0003]现有断路器为了提高智能化,通常需要在壳体内设置电路板,但是电路板容易受到断路器的分合闸时的电弧影响,导致断路器无法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断路器,以解决断路器由于电路板容易被电弧影响,导致断路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内腔的底座和上盖,在内腔中设置有保护机构、电路板组件、动作机构、静触头和动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包括跳扣件、锁扣件和动触头组件;动作机构与跳扣件驱动连接,跳扣件分别与锁扣件和动触头组件连接,以在动作机构受驱时带动动触头组件配合静触头合闸,保护机构配合驱动锁扣件解除与跳扣件的连接以使动触头组件配合静触头分闸;电路板组件用于获取断路器的状态信息,电路板组件位于底座和上盖之间,在电路板组件和上盖之间还设置有隔板,保护机构、跳扣件、锁扣件、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位于隔板和上盖之间。
[0007]可选的,电路板组件包括非隔离区域和由隔板遮盖的隔离区域,动作机构位于电路板组件的非隔离区域和上盖之间;动触头机构与静触头并排设置且均位于壳体的中部,保护机构包括过载保护机构和短路保护机构,动触头机构分别与短路保护机构并排设置、与过载保护机构并列设置,短路保护机构与静触头同排设置。
[0008]可选的,动作机构包括位于非隔离区域和上盖之间的手柄、手操机构和电操机构,手操机构和电操机构分别与手柄驱动连接,手柄与跳扣件驱动连接;手柄和动触头机构并列设置,且位于动触头机构背离过载保护机构的一侧,手操机构位于手柄背离动触头机构的一侧。
[0009]可选的,还包括与电路板组件电性连接的电机,电操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电机经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驱动连接,第二齿轮组与手柄的扇形齿轮啮合传动;电机位于短路保护机构背离静触头的一侧,第一齿轮组和第二齿轮组并排设置,且第一齿轮组位于电机背离短路保护机构的一侧,第二齿轮组位于手柄背离动触头机构的一侧;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和扇形齿轮均为直齿轮;电机输出轴的径向截面的轮廓由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首尾顺次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线至少包含一条直线段。
[0010]可选的,还包括用于配合手柄设置的第一位置检测开关和用于配合第二齿轮组设
置的第二位置检测开关,第一位置检测开关和第二位置检测开关分别电性插接于电路板组件;第一位置检测开关和第二位置检测开关均位于电机和短路保护机构之间,或,第一位置检测开关位于电机和短路保护机构之间,第二位置检测开关位于第二齿轮组背离手柄的一侧。
[0011]可选的,还包括位于隔板和上盖之间的灭弧机构,灭弧机构位于静触头背离短路保护机构的一侧。
[0012]可选的,还包括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第一接线端子与动触头机构连接,静触头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三接线端子连接,且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分别位于壳体的相对两侧,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位于壳体的同侧;还包括与静触头连接的引弧板,以及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上的第一采集端子和第二采集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接线端子通过第一导电排连接,第一采集端子与第一导电排插接,第二采集端子与引弧板插接。
[0013]可选的,还包括电性插接于电路板组件上的第三采集端子,第一接线端子通过分流器与动触头机构连接,分流器与第三采集端子连接;还包括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组件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于第三接线端子的一侧。
[0014]可选的,电路板组件包括电路板和设置于电路板上的第四接线端子和指示组件,第四接线端子位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之间,指示组件与第四接线端子相对设置于电路板的两端,指示组件与壳体的开孔位置对应。
[0015]可选的,在壳体上设置有与第三接线端子位置对应的两组接线孔,在两组接线孔之间设置有凸部,凸部与每组接线孔相邻的一面为引导面;在壳体上还设置有导向条,导向条用于引导断路器插接于机柜。
[0016]可选的,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过载保护机构配合的调节螺钉,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与调节螺钉位置对应的调节孔,在调节孔上还盖合有封盖。
[0017]可选的,还包括增磁片和一体化设置的隔弧板,隔弧板分别位于隔板和动触头组件之间以及动触头组件和上盖之间,隔弧板具有内槽,增磁片位于内槽。
[0018]可选的,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与第一齿轮组和/或第二齿轮组抵接,以使第一齿轮组和/或第二齿轮组与壳体抵接。
[00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0]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内腔的底座和上盖,在内腔中设置有保护机构、电路板组件、动作机构、静触头和动触头机构,动触头机构包括跳扣件、锁扣件和动触头组件;动作机构与跳扣件驱动连接,跳扣件分别与锁扣件和动触头组件连接,以在动作机构受驱时带动动触头组件配合静触头合闸,保护机构配合驱动锁扣件解除与跳扣件的连接以使动触头组件配合静触头分闸;电路板组件用于获取断路器的状态信息。在设置时,可以将电路板组件设置于底座和上盖之间,在电路板组件和上盖之间则设置有隔板,由于锁扣件、跳扣件、动触头组件、静触头和保护机构具有承载负载电流的作用,因此,可以将保护机构、跳扣件、锁扣件、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都设置于隔板和上盖之间的位置,一来可以利用隔板对断路器内的承担负载电流的电路和电路板组件进行有效的隔离;二来,分层隔离的方式有助于优化断路器内各零部件的布局,从而减小体积。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爆炸图之一;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爆炸图之二;
[002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爆炸图之三;
[002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侧视图;
[002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8]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形成内腔的底座(110)和上盖(120),在所述内腔中设置有保护机构(700)、电路板组件(200)、动作机构、静触头(550)和动触头机构(500),所述动触头机构(500)包括跳扣件(510)、锁扣件(520)和动触头组件(530);所述动作机构与所述跳扣件(510)驱动连接,所述跳扣件(510)分别与所述锁扣件(520)和所述动触头组件(530)连接,以在所述动作机构受驱时带动所述动触头组件(530)配合所述静触头(550)合闸,所述保护机构(700)配合驱动所述锁扣件(520)解除与所述跳扣件(510)的连接以使所述动触头组件(530)配合所述静触头(550)分闸;所述电路板组件(200)用于获取所述断路器的状态信息,所述电路板组件(200)位于所述底座(110)和所述上盖(120)之间,在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和所述上盖(120)之间还设置有隔板(300),所述保护机构(700)、所述跳扣件(510)、所述锁扣件(520)、所述动触头组件(530)和所述静触头(550)位于所述隔板(300)和所述上盖(120)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00)包括非隔离区域和由所述隔板(300)遮盖的隔离区域,所述动作机构位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00)的非隔离区域和所述上盖(120)之间;所述动触头机构(500)与所述静触头(550)并排设置且均位于所述壳体的中部,所述保护机构(700)包括过载保护机构(720)和短路保护机构(710),所述动触头机构(500)分别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710)并排设置、与所述过载保护机构(720)并列设置,所述短路保护机构(710)与所述静触头(550)同排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作机构包括位于所述非隔离区域和所述上盖(120)之间的手柄(440)、手操机构(600)和电操机构(400),所述手操机构(600)和所述电操机构(400)分别与所述手柄(440)驱动连接,所述手柄(440)与所述跳扣件(510)驱动连接;所述手柄(440)和所述动触头机构(500)并列设置,且位于所述动触头机构(500)背离所述过载保护机构(720)的一侧,所述手操机构(600)位于所述手柄(440)背离所述动触头机构(500)的一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组件(200)电性连接的电机(410),所述电操机构(400)包括第一齿轮组(420)和第二齿轮组(430),所述电机(410)经所述第一齿轮组(420)与所述第二齿轮组(43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430)与所述手柄(440)的扇形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电机(410)位于所述短路保护机构(710)背离所述静触头(550)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组(420)和所述第二齿轮组(430)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齿轮组(420)位于所述电机(410)背离所述短路保护机构(710)的一侧,所述第二齿轮组(430)位于所述手柄(440)背离所述动触头机构(500)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组(420)、所述第二齿轮组(430)和所述扇形齿轮均为直齿轮;所述电机(410)输出轴的径向截面的轮廓由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首尾顺次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线至少包含一条直线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配合手柄(440)设置的第一位置检测开关(230)和用于配合第二齿轮组(430)设置的第二位置检测开关(220),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开关(230)和所述第二位置检测开关(220)分别电性插接于所述电路板组件(200);所述第一位置检测开关(2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峰樊瑞潘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