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43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34
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用于判断该样品对植物线虫的吸引作用,属于植物线虫研究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圆形且带盖的盛样容器和圆形且带盖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盛样容器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盛样容器放置于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中央,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上同轴设有圆形的检测线,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上设有过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圆心的刻度标尺,解决了目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方法观察难、测量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


[0001]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用于判断该样品对植物线虫的吸引作用,属于植物线虫研究设备制造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线虫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目前记载的植物线虫有200多个属5000多个种,其主要危害的种类有根结线虫、孢囊线虫、穿孔线虫、茎线虫及叶芽类线虫等,为害烟草、小麦、大豆、马铃薯、蔬菜、果树等农作物。植物受到植物线虫的为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叶斑、生长不良、萎蔫、根腐烂、根系畸形等症状,严重时能造成植株死亡,进而绝收。
[0003]随着近年来农业种植产业结构及模式的改变,蔬菜、果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设施农业的发展、复种指数高,造成植物线虫病害发生严重,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防治植物线虫病害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及生物菌剂,其作用方式主要为触杀、寄生及捕食等,由于植物线虫分散在土壤或植物组织中,导致效率降低,开发吸引植物线虫的药剂或菌剂,可以将植物线虫吸引到药剂或菌剂附近,再将其杀死,从而提高其效率。目前,主要采用培养皿法或载玻片法,即在培养皿或载玻片上分别添加待测样品和植物线虫,观察植物线虫是否向样品游动情况来判断该样品对植物线虫的吸引作用,这两种方法存在观察难、测量繁琐、误差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将圆形且带盖的盛样容器放置于圆形且带盖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中央的位置,并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设置检测线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能够精确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解决了目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方法观察难、测量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包括圆形且带盖的盛样容器和圆形且带盖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所述盛样容器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所述盛样容器放置于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中央,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上同轴设有圆形的检测线,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上设有过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圆心的刻度标尺。
[0007]在本技术中,使用时,先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内加入经过高温蒸汽灭菌,然后加入冷却到50~55℃且浓度为1%的水琼脂,待冷却凝固后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底部形成0.30cm厚的水琼脂平板,再将样品放入盛样容器,盖上盛样容器的盖,同时将植物线虫放置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内,并标记好植物线虫的放置的位置,盖上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盖。定时观察和测量植物线虫运动的方向及距离,从而评价该样品对某种植物线虫的吸引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测量、误差小等优
点。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通孔设有N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盛样容器的侧壁上部。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盛样容器的直径为2.00cm,所述盛样容器的高为2.00~3.00cm圆柱形,所述盛样容器的侧壁上距离底壁0.50~2.00cm为无通孔的壁,所述盛样容器的侧壁上距离底壁1.00~2.50cm为具有N个所述通孔的壁。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两根相邻的所述检测线之间的距离为0.50cm。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直径为10.00~12cm,高为3.00~4.00cm,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上具有0.30~0.50cm厚的水琼脂平板。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采用将圆形且带盖的盛样容器放置于圆形且带盖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中央的位置,并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的内底壁设置检测线的方式,设计了一种能够精确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解决了目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方法观察难、测量繁琐、误差较大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的方式,使盛样容器内样品的气味散发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内,其中,通孔的数量越多,气味散发月剧烈,效果越好。
[0015](3)本技术中盛样容器的直径为2.00cm,盛样容器的高为2.00~3.00cm圆柱形,盛样容器的侧壁上距离底壁0.50~2.00cm为无通孔的壁,盛样容器的侧壁上距离底壁1.00~2.50cm为具有N个通孔的壁,如此设计,避免盛样容器内的样品从通孔内流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内,影响检测结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8]其中,1、盖;3、盛样容器;4、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5、检测线;6、刻度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

2所示,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包括圆形且带盖1的盛样容器2和圆形且带盖1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所述盛样容器2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4,所述盛样容器2放置于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中央,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上同轴设有圆形的检测线5,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上设有过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圆心的刻度标尺6。
[002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先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内加入经过高温蒸汽灭菌,然后加入冷却到50~55℃且浓度为1%的水琼脂,待冷却凝固后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底部形成0.30cm厚的水琼脂平板,再将样品放入盛样容器2,盖上盛样容器2的盖1,同时将植物线虫放置在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内,并标记好植物线虫的放置的位置,盖上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盖1。定时观察和测量植物线虫运动的方向及距离,从而评价该样品
对某种植物线虫的吸引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操作简单,便于测量、误差小等优点。
[0022]实施例2
[0023]如图1

2所示,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包括圆形且带盖1的盛样容器2和圆形且带盖1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所述盛样容器2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4,所述盛样容器2放置于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中央,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上同轴设有圆形的检测线5,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上设有过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圆心的刻度标尺6。
[0024]优选地,所述通孔4设有N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个所述通孔4均匀分布在所述盛样容器2的侧壁上部,通过设置通孔4的方式,使盛样容器2内样品的气味散发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内,其中,通孔4的数量越多,气味散发月剧烈,效果越好。
[0025]优选地,所述盛样容器2的直径为2.00cm,所述盛样容器2的高为2.00~3.00cm圆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且带盖(1)的盛样容器(2)和圆形且带盖(1)的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所述盛样容器(2)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4),所述盛样容器(2)放置于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中央,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上同轴设有圆形的检测线(5),所述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上设有过检测植物线虫运动容器(3)的内底壁圆心的刻度标尺(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设有N个,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N个所述通孔(4)均匀分布在所述盛样容器(2)的侧壁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检测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线虫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会平杨再福孙光军赵二卫何轶郜军艺李彩斌刘琼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