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技术介绍
[0002]在小功率脉冲发生器中,晶闸管因有相对较高的功率能力,仍获得广泛应用。传统的晶闸管通常采用中心控制极结构或边控制极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结构开关时间长,di/dt耐量低,难以满足更高的应用要求,极易出现局部烧毁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传统晶闸管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包括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位于芯片一角,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之间设有N
+
型反馈隔离条3,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内分布设有第一P型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位于芯片一角,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和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之间设有N
+
型反馈隔离条(3),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内分布设有第一P型短路点(4),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内分布设有第二P型短路点(5),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N
+
型反馈隔离条(3)和芯片边界之间构成P型区(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区(6)与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之间设有门极区(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上,以及N
+
型辅助晶闸管L状阴极区(1)、N
+
型主晶闸管梳状阴极区(2)和N
+
型反馈隔离条(3)之间的P型区(6)上设有梳状反馈控制极(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隔离条(3)的宽度0.1~0.2mm,长度0.2~1.0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馈控制极结构的晶闸管及其制造工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
申请(专利权)人:彰武同创销售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