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39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包括杆体、横杆和跨线器本体;横杆安装在杆体的上端面,横杆的上端面对称安装有辅助引线器,对称设置的辅助引线器分别安装在跨线器本体的前后两端,跨线器本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可开合连接的上盖,底座的上端面和与上盖的下端面均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凹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转辊,转辊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导向筒,对称设置的凹槽的左右两壁均对称设有滑槽,转辊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与滑槽相互配合的滑块,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槽和滑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辅助引线器,能在引线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使引线更为轻松,从而能提升引线速度,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架线施工
,具体为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

技术介绍

[0002]架空线路主要指架空明线,架设在地面之上,是用绝缘子将输电导线固定在直立于地面的杆塔上以传输电能的输高压线路。架设及维修比较方便,成本较低,但容易受到气象和环境(如大风、雷击、污秽、冰雪等)的影响而引起故障,同时整个输电走廊占用土地面积较多,易对周边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架空线路的主要部件有:导线和避雷线(架空地线)、杆塔、绝缘子、金具、杆塔基础、拉线和接地装置等。
[0003]例如申请号为:201410259843.3的专利,包括固设在绝缘杆上端的底座和铰接扣合在底座上的上盖,底座的底座槽内安装有底轮,上盖的上盖槽内通过调节装置安装有辅助轮,底座外壁上固设有支撑杆,支撑杆末端铰接有传动杆,传动杆上端铰接有上连杆,上连杆上端与上盖外壁对应铰接在一起,传动杆下段上滑动套装有上滑套,上滑套中部铰接有沿绝缘杆向下延伸的绝缘棒,绝缘杆上固设有与绝缘棒轴向滑动配合的中滑套,绝缘杆上部设有与传动杆下段配合的摆动腔。可以快速组装或架设,能够在地面完成跨线、挑线、引线功能,操作简单、无需登高,安全性高。
[0004]虽然此设计可以快速组装或架设,能够在地面完成跨线、挑线、引线功能,操作简单、无需登高,安全性高。
[0005]但此设计缺少辅助引线装置,在引线的过程中,较为费力。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包括杆体、横杆和跨线器本体;所述横杆安装在所述杆体的上端面,所述跨线器本体安装在所述横杆的上端面,所述横杆的上端面对称安装有辅助引线器,对称设置的所述辅助引线器分别安装在所述跨线器本体的前后两端,所述跨线器本体包括底座和与底座可开合连接的上盖,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和与所述上盖的下端面均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内均滑动连接有转辊,所述转辊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导向筒,对称设置的所述凹槽的左右两壁均对称设有滑槽,所述转辊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与所述滑槽相互配合的滑块,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辅助引线器包括安装盒、电机和箱体,所述箱体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箱体安装在所述横杆的上端面且所述箱体分别设置在所述跨线器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箱体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进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驱动辊,所述安装盒的个数与所述箱体个数对应,且所述安装盒分别安装在对称设置的所述箱体的左端面,所述驱动辊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杆和转杆,所述安装槽的左右两壁对称设有贯穿槽,所述安装盒设
有与所述贯穿槽对应的开口,对称设置的所述贯穿槽内滑动连接有套环,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转杆分别伸入到对称设置的所述套环的内圈中,并与所述套环的内圈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伸入到所述安装盒内,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盒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安装盒内的右壁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左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设有皮带,所述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伸入到所述安装盒内的一端外壁设有多个带齿,所述皮带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带齿相互配合的槽孔。
[0009]优选的:所述贯穿槽的前后两壁对称设有导向槽,所述套环的外壁对称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互配合的导向块,所述导向槽的底壁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块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驱动辊的外壁均匀分布有橡胶块。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盒为绝缘材料制成。
[0012]优选的:所述安装盒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辅助引线器,能在引线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使引线更为轻松,从而能提升引线速度,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跨线器本体前视截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安装盒和箱体前视截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贯穿槽左视截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a区放大图。
[0020]图中:1、杆体;2、横杆;3、跨线器本体;31、底座;32、上盖;321、凹槽;3211、滑槽;3212、第一弹簧;322、转辊;3221、滑块;323、导向筒;4、辅助引线器;41、安装盒;411、安装杆; 412、第二带轮;413、皮带;4131、槽孔;414、蓄电池;42、电机; 421、第一带轮;43、箱体;431、安装槽;4311、贯穿槽;43111、导向槽;43112、第二弹簧;4312、套环;43121、导向块;432、驱动辊;4321、连接杆;4322、转杆;4323、带齿;4324、橡胶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请参阅图1

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包括杆体1、横杆2和跨线器本体3;所述横杆2安装在所述杆体1的上端面,所述跨线器本体3安装在所述横杆2的上端面,所述横杆2的上端面对称安装有辅助引线器4,对称设置的所述辅助引线器4分别安装在所述跨线器本体3的前后两端,所述跨线器本体3包括底座31 和与底座31可开合连接的上盖32,所述底座31的上端面和与所述上盖32的下端面均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321,所述凹槽321内均滑动连接有转辊322,所述转辊322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导向筒323,对称设置的所述凹槽321的左右两壁均对称设有滑槽3211,所述转辊322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与所述滑槽3211相互配合的滑块 322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1)、横杆(2)和跨线器本体(3);所述横杆(2)安装在所述杆体(1)的上端面,所述跨线器本体(3)安装在所述横杆(2)的上端面,所述横杆(2)的上端面对称安装有辅助引线器(4),对称设置的所述辅助引线器(4)分别安装在所述跨线器本体(3)的前后两端,所述跨线器本体(3)包括底座(31)和与底座(31)可开合连接的上盖(32),所述底座(31)的上端面和与所述上盖(32)的下端面均设有向内凹进的凹槽(321),所述凹槽(321)内均滑动连接有转辊(322),所述转辊(322)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导向筒(323),对称设置的所述凹槽(321)的左右两壁均对称设有滑槽(3211),所述转辊(322)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有与所述滑槽(3211)相互配合的滑块(3221),所述滑槽(3211)内设有第一弹簧(3212),所述第一弹簧(3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槽(3211)和所述滑块(322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架线跨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引线器(4)包括安装盒(41)、电机(42)和箱体(43),所述箱体(43)为对称设置,且所述箱体(43)安装在所述横杆(2)的上端面且所述箱体(43)分别设置在所述跨线器本体(3)的前后两侧,所述箱体(43)的上端面设有向内凹进的安装槽(431),所述安装槽(431)内设有驱动辊(432),所述安装盒(41)的个数与所述箱体(43)个数对应,且所述安装盒(41)分别安装在对称设置的所述箱体(43)的左端面,所述驱动辊(432)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连接杆(4321)和转杆(4322),所述安装槽(431)的左右两壁对称设有贯穿槽(4311),所述安装盒(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爱萍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金德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