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膜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431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滤液口;过滤单元,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均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所述第二进液口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内侧壁密封;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膜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膜的表面抵接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滤膜包中的凸起在膜包受到外力时为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的变形提供缓冲空间,避免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过于嵌入过滤膜,损伤过滤膜。损伤过滤膜。损伤过滤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膜包


[0001]本技术属于过滤器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膜包。

技术介绍

[0002]分离纯化技术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生物制药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分离纯化的方法包括絮凝沉淀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膜分离法、高速离心法等,其中,膜分离包括微滤,超滤与纳滤,是对特定分子量的物质进行过滤的过程,其依靠稳定的压力和流速,通过膜的孔径实现筛分作用,迫使大分子物质被截留,小分子成分被滤出,因此能够完成有效成分的分离、浓缩、纯化。
[0003]膜分离组件包括泵、膜包、管线、压力阀等,其中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单元、过滤单元和连接至少一个进液单元和至少一个过滤单元的外围并密封的密封包边,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均包括导流筛网,过滤单元还包括过滤膜,过滤膜包就是以导流筛网作为支撑,以过滤膜为过滤介质,依靠压强差为推动力进行过滤,是膜分离组件的核心部件。膜包中过滤膜之间通过过滤筛网分隔,从而形成流道。
[0004]现有技术中,需对进液单元的滤液口以及过滤单元的进液口分别封装后,再将进液单元和过滤单元叠放密封制备后得到膜包。而目前对进液单元的滤液口以及过滤单元的进液口的封装一般为,在滤液口和进液口形成封装层,由此得到的封装层与导流筛网一般是齐平的,制备得到过滤膜包后,需要通过膜包夹具夹持安装膜包,而操作人员每次夹持安装膜包的力度可能不同,齐平的封装结构使得导流筛网和过滤膜基本紧贴,若夹持膜包的力度过大,则可能使导流筛网嵌入过滤膜中,导致过滤膜破损,膜包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进液导流筛网或滤液导流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或减轻嵌入程度的过滤膜包。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滤液口;
[0007]过滤单元,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均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对应,所述第二滤液口与所述第一滤液口对应;
[0008]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形成过滤模块;
[0009]所述过滤模块中,所述进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进液面,该进液面和过滤膜的上游之间形成第一液体流道;
[0010]所述滤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出液面,所述出液面和所述过滤膜的下游之间形成第二液体流道;
[0011]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所述第二进液口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内侧壁密封;
[0012]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膜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膜的表面抵接密封。
[0013]本技术的过滤膜包,在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至少部分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其含义包括,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使得凸起能够支撑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或,在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的表面设置凸起,使得凸起能够支撑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或,在至少部分第一滤液口和至少部分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表面设置凸起,使得凸起分别支撑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和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而凸起的作用在于,在膜包受到外力时为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的变形提供缓冲空间,避免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过于嵌入过滤膜,损伤过滤膜;而凸起的另一作用为,在过滤膜包受力时适当变形,从而提高进液单元中的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直接依靠挤压密封部密封的密封效果,避免料液在第一滤液口直接渗透,与滤液混合,影响过滤效果;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凸起的存在,进液导流筛网和滤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之间并未完全贴合,在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之间、滤液导流筛网和过滤膜之间形成悬浮流道,悬浮流道可以增加过滤通量。
[0014]优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渗透入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部,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
[0015]渗透部的作用在于对进液导流筛网的第一滤液口和滤液导流筛网的第二进液口的内侧壁进行密封,同时渗透部与过滤膜密封固定,从而形成稳定、牢固的密封结构,实现原液与滤液的分流。而渗透部一般为粘合剂从滤液导流筛网和进液导流筛网的截面方向进入后固化形成,可在渗透固化过程中控制筛网与筛网、筛网与过滤膜的间距,从而使至少部分凸起形成在渗透部的表面,在组成过滤膜包后,凸起与过滤膜表面抵接密封,在过滤膜包的使用过程中,支撑起过滤膜,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中。
[0016]优选地,所述凸起围设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外周,在过滤膜包被挤压时,凸起适当形变,增强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密封。
[0017]优选地,所述凸起为环状凸起;
[0018]位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内径;
[0019]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径;
[0020]或者,
[0021]所述凸起为点状凸起或块状凸起,分散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
[0022]基于凸起的不同形成方式,凸起的形状也有多种,环状凸起不仅有利于支撑筛网与过滤膜,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还有利于加强进液导流筛网与过滤膜之间的密封;控制环状凸起的内径,可避免影响料液和滤液的正常流动。
[0023]优选地,所述凸起的面积与所述渗透部的面积之比为1:1

1:10。
[0024]凸起的面积可与渗透部的面积相同,有利于支撑起筛网与过滤膜,也可以小于渗透部的面积,最小为渗透部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保证凸起的支撑作用。
[0025]优选地,所述密封部还包括内侧层,所述内侧层密封设置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侧壁。
[0026]内侧层的作用在于加强密封部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的密封,也提供另一种区别于渗透部的密封形式。
[0027]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内侧层朝向所述过滤膜的表面。
[0028]对于过滤膜来说,内侧层对应过滤膜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的边缘,设置在内侧层上的凸起可直接撑起过滤膜的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的边缘,避免筛网过度嵌入过滤膜,同时提高过滤膜的第二滤液口与进液导流筛网的第一滤液口之间的密封。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和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在所述过滤膜上的投影部分重叠。
[0030]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密封部的外周和第二进液口的密封部的外周在过滤模块的投影上有一部分重叠,使得过滤膜的一侧的密封部对过滤膜的作用力可以传递在过滤膜另一侧的密封部上,相当于过滤膜的两侧都有对称的支撑,可以避免两侧的密封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产生剪切作用而将过滤膜压坏。
[0031]优选地,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滤液导流筛网由纤维编织形成,编织方式为平纹或斜纹,其编织纤维的直径D为200

400μm,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过滤膜包,包括进液导流筛网,具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滤液口;过滤单元,设于进液导流筛网的下游,至少包括滤液导流筛网和设于滤液导流筛网两侧或一侧的过滤膜,所述滤液导流筛网和所述过滤膜均具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滤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对应,所述第二滤液口与所述第一滤液口对应;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过滤单元交替堆叠形成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中,所述进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进液面,该进液面和过滤膜的上游之间形成第一液体流道;所述滤液导流筛网靠近所述过滤膜的一侧为出液面,所述出液面和所述过滤膜的下游之间形成第二液体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导流筛网的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所述过滤单元的所述第二进液口均设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分别对第一滤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内侧壁密封;至少部分所述密封部的表面具有朝向所述过滤膜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过滤膜的表面抵接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渗透入所述进液导流筛网和/或所述滤液导流筛网的渗透部,至少部分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围设在所述第一滤液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外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环状凸起;位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一滤液口的内径;位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所述凸起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进液口的内径;或者,所述凸起为点状凸起或块状凸起,分散设置在所述渗透部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膜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面积与所述渗透部的面积之比为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余嘉琪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