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422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管道、卡箍固定件和垃圾车,所述运输管道通过所述卡箍固定件竖直固定在建筑的外墙上,所述运输管道面向所述建筑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输入口,所述垃圾车设置在所述运输管道的底部下方;所述运输管道的内侧壁上对应各个垃圾输入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运输管道的底部设有朝向背离所述外墙方向倾斜向下布置的垃圾输出口,所述垃圾输出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通过在建筑外墙设置运输管道,解决了垃圾集中堆放、集中处理的问题,避免在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文明施工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文明施工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各楼层建筑垃圾的处理,一直困扰着施工人员。传统高层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是人工用手推车将建筑垃圾通过施工电梯转运至指定的垃圾倾倒地点,但是现有物料提升机的储存空间有限,运输垃圾的效率较低,且每次运输均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工期紧和任务繁重的工程,物料提升机无法满足及时将建筑垃圾清运下楼的需求,易导致垃圾堆积,影响施工环境和进度;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运输效率相对较低,在运输过程中,难以避免扬尘,造成施工环境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建筑施工时建筑垃圾无法及时清运下楼,而且清运过程会出现扬尘等,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管道、卡箍固定件和垃圾车,所述运输管道通过所述卡箍固定件竖直固定在建筑的外墙上,所述运输管道面向所述建筑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输入口,所述垃圾车设置在所述运输管道的底部下方;所述运输管道的内侧壁上对应各个垃圾输入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运输管道的底部设有朝向背离所述外墙方向倾斜向下布置的垃圾输出口,所述垃圾输出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件。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通过在建筑外墙设置运输管道,可以减少施工电梯的负荷,为建材运输提供有力的保证,极大节约了工期。而且运输管道成本低廉,减少了人工投入成本,并且可以缩短施工电梯的租赁时间,减少施工电梯租赁费用。运输管道可以有效避免处理垃圾时等待施工电梯的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运输管道的设置解决了垃圾集中堆放、集中处理的问题,避免在建筑垃圾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卡箍固定件包括环形卡箍和固定角钢,所述环形卡箍环抱固定在所述运输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卡箍的开口处分别连接有固定角钢,所述固定角钢沿所述环形卡箍的切线方向布置并固定在所述建筑的外墙上。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环形卡箍和固定角钢,可以对运输管道箍住后再固定在建筑外墙上,有利于运输管道的稳定连接固定。
[0009]进一步,所述固定角钢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建筑的外墙上。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实现与建筑外墙的稳定有效连接固定。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橡胶缓冲片,所述橡胶缓冲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垃圾输入口的内侧壁上或所述运输管道的内侧壁上,所述橡胶缓冲片的另一端在所述运输管
道内倾斜向下延伸。
[00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向运输管道中投入建筑垃圾时,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对垃圾车造成砸痕等。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垃圾输入口的内侧壁上或所述运输管道的内侧壁上,且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缓冲板的另一端在所述运输管道内倾斜向下延伸。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向运输管道中投入建筑垃圾时,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对垃圾车造成砸痕等。
[0015]进一步,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贴附固定在所述垃圾输出口内侧壁底部的橡胶缓冲垫。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对落入运输管道底部的建筑垃圾进一步进行缓冲。
[0017]进一步,所述运输管道上各个垃圾输入口的下方外侧壁上均设有卡箍固定件。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运输管道与建筑的外墙连接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0019]进一步,所述垃圾车包括垃圾槽和底板,所述垃圾槽通过减震弹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底板底部设有滚轮,所述垃圾槽的槽底设有第三缓冲件。
[002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对落入垃圾车的建筑垃圾起到缓冲作用。
[0021]进一步,所述垃圾输入口处设有导向管道,所述导向管道延伸至所述建筑的各楼层底部的楼板内侧。
[002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向管道的设置,可以对将建筑垃圾滑入运输通道中。
[0023]进一步,所述运输管道采用圆筒结构。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运输管道;11、垃圾输入口;12、垃圾输出口;13、导向管道;14、第一缓冲件;15、第二缓冲件;
[0027]2、卡箍固定件;
[0028]3、垃圾车;31、垃圾槽;32、底板;33、减震弹簧;34、滚轮;35、第三缓冲件;
[0029]4、楼板;41、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包括运输管道1、卡箍固定件2和垃圾车3,所述运输管道1通过所述卡箍固定件2竖直固定在建筑的外墙41上,所述
运输管道1面向所述建筑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输入口11,所述垃圾车3设置在所述运输管道1的底部下方;所述运输管道1的内侧壁上对应各个垃圾输入口11的位置均设有第一缓冲件14;所述运输管道1的底部设有朝向背离所述外墙41方向倾斜向下布置的垃圾输出口12,所述垃圾输出口12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件15。
[0032]其中,本实施例的运输管道1可采用镀锌铁皮制作而成,垃圾车3可采用钢板制作而成。
[0033]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如图1所示,所述卡箍固定件2包括环形卡箍和固定角钢,所述环形卡箍环抱固定在所述运输管道1的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卡箍的开口处分别连接有固定角钢,所述固定角钢沿所述环形卡箍的切线方向布置并固定在所述建筑的外墙41上。通过设置环形卡箍和固定角钢,可以对运输管道箍住后再固定在建筑外墙上,有利于运输管道的稳定连接固定。本实施例的环形卡箍也可以采用角钢制成的环形结构。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固定角钢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建筑的外墙41上。可以实现与建筑外墙的稳定有效连接固定。
[0035]本实施例的第一缓冲件14的一个可选方案为,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缓冲件14包括橡胶缓冲片,所述橡胶缓冲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垃圾输入口11的内侧壁上或所述运输管道1的内侧壁上,所述橡胶缓冲片的另一端在所述运输管道1内倾斜向下延伸。当向运输管道中投入建筑垃圾时,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一定的缓冲,避免对垃圾车造成砸痕等。
[0036]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管道、卡箍固定件和垃圾车,所述运输管道通过所述卡箍固定件竖直固定在建筑的外墙上,所述运输管道面向所述建筑的一侧开设有垃圾输入口,所述垃圾车设置在所述运输管道的底部下方;所述运输管道的内侧壁上对应各个垃圾输入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缓冲件;所述运输管道的底部设有朝向背离所述外墙方向倾斜向下布置的垃圾输出口,所述垃圾输出口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缓冲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固定件包括环形卡箍和固定角钢,所述环形卡箍环抱固定在所述运输管道的外侧壁上,所述环形卡箍的开口处分别连接有固定角钢,所述固定角钢沿所述环形卡箍的切线方向布置并固定在所述建筑的外墙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角钢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建筑的外墙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垃圾垂直管道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橡胶缓冲片,所述橡胶缓冲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垃圾输入口的内侧壁上或所述运输管道的内侧壁上,所述橡胶缓冲片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玮刘竹郑达袁俊岭汪建来陆巍天张晓宇宋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瑞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