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3817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7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用于安装在内窥镜光路系统的物镜和目镜之间,所述的棒镜结构包括多组自物侧依次设置的单镜组,每组单镜组左右对称,且每组单镜组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包括依次由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的凸凹凸结构。采用多组单境组方式有助于延长内窥镜系统的工作总长,同时能够减少加工成本;单镜组对称设置的方式能够消除相差;镜棒L11S1呈凹面,且L11、L12、L13构成凸凹凸的正透镜结构,起到既能够有助于内窥镜系统角分辨率和成像高度的增加,又能够缩小点扩散函数,从而提高系统成像质量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内窥镜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摄像设备,它可以经口腔、其他天然孔道或者其他非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查找病变非常有用。
[0003]内窥镜光学光路系统是内窥镜的主要组成部分,他是沿光轴方向依次从物方、物镜、棒镜、目镜、适配器(理想镜片代替)到像面的光路系统。棒镜,棒镜主要用来传递转像用,是内窥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棒镜普遍采用的是单一透镜的结构,但是这样的结构当需要更长的工作总长时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另外,目前的棒镜在消除相差,传递像面大小和点扩散函数上都不理想,仍然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用于安装在内窥镜光路系统的物镜和目镜之间,所述的棒镜结构包括多组自物侧依次设置的单镜组,每组单镜组左右对称,且每组单镜组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包括依次由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的凸凹凸结构。
[0007]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所述的棒镜结构包括三组依次设置的单镜组。
[0008]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第一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11、L12、L13、L14、L15和L16;
[0009]第二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17、L18、L19、L20、L21和L22;
[0010]第三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23、L24、L25、L26、L27和L28。
[0011]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所述棒镜结构的各组单镜组具有相同的结构。
[0012]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第一组单镜组的L11、L12、L13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单镜组的左侧部分,L14、L15、Ll6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单镜组的右侧部分;
[0013]第二组单镜组、第三组单镜组与第一组单镜组的结构一致。
[0014]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第一组单镜组左侧部分的L11S1呈凹面,L11S2呈凸面,L12S1与L11S2耦合为凹面,L13S2呈凸面,L12S2、L13S1为凹面、凸面或平面,右侧部分与左侧部分对称;
[0015]第二组单镜组、第三组单镜组与第一组单镜组的结构一致。
[0016]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第一组单镜组左侧部分的L11的焦距
为[6mm,15mm],L11S1的曲率半径为20mm

30mm,L11S2的曲率半径为5mm

8mm;
[0017]L12的焦距为[

3mm,

6mm],L12S1的曲率半径与L11S2一致,L13S1与L12S2耦合,L12S2的曲率半径与L13S1一致;
[0018]L13的焦距为[15m,25mm],L13S1的曲率半径为8mm

12mm,L13S2的曲率半径为12mm

16mm;
[0019]第二组单镜组、第三组单镜组与第一组单镜组的结构一致。
[0020]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第一组单镜组左侧部分的L11的焦距为8.732419mm,L11S1的曲率半径为24.123156mm,L11S2的曲率半径为6.769709mm;
[0021]L12的焦距为

4.29962mm;
[0022]L13的焦距为21.67066mm,L13S1的曲率半径为9.18829mm,L13S2的曲率半径为14.913970mm;
[0023]第二组单镜组、第三组单镜组与第一组单镜组的结构一致。
[0024]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每组单镜组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间隔0

1mm;
[0025]相邻单镜组之间间隔0

5mm。
[0026]在上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中,每组单镜组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间隔0.1mm;
[0027]相邻单镜组之间间隔1.896033mm。
[002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有助于延长内窥镜系统的工作总长,同时能够减少加工成本;单镜组对称设置的方式能够消除相差;镜棒L11S1呈凹面,且L11、L12、L13构成凸凹凸的正透镜结构,起到既能够有助于内窥镜系统角分辨率和成像高度的增加,又能够缩小点扩散函数,从而提高系统成像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医疗内窥镜光学光路系统中物镜、棒镜、目镜的组合结构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棒镜结构图;
[0031]图3为棒镜中一组单镜组的结构图;
[0032]图4,图5为本实施例内窥镜用棒镜的各透镜的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用于安装在内窥镜光路系统的物镜和目镜之间。
[0035]特别地,如图2所示,棒镜结构包括三组自物侧依次设置的单镜组,每组单镜组左右对称,且每组单镜组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包括依次由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的凸凹凸结构。左右对称的设置方式能够起到消除相差的效果;每组单镜组构成凸凹凸结构使其整体上呈现为正透镜,从而起到较小点扩散函数的效果。
[0036]具体地,第一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11、L12、L13、L14、L15和L16;
[0037]第二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17、L18、L19、L20、L21和L22;
[0038]第三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23、L24、L25、L26、L27和L28。
[0039]棒镜结构的三组单镜组具有相同的结构,故下面仅对第一组单镜组进行介绍,其余两组不再赘述。
[0040]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组单镜组的L11、L12、L13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单镜组的左侧部分,L14、L15、Ll6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单镜组的右侧部分;
[0041]第一组单镜组左侧部分的L11S1呈凹面,L11S2呈凸面,L12S1与L11S2耦合为凹面,L13S2呈凸面,L12S2、L13S1为凹面、凸面或平面,右侧部分与左侧部分对称。L11S1呈凹面能够增加整个内窥镜系统的角分辨率和成像高度,通过能够保证棒镜在较小通光口径下(直径小于6.5mm)自身能传递较大的像面(半像面大于1.9mm),并且通过使L11S2呈凸面,L12采用凹透镜,L13采用凸透镜方式构成整体上的正透镜,从而起到既能够有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用于安装在内窥镜光路系统的物镜和目镜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镜结构包括多组自物侧依次设置的单镜组,每组单镜组左右对称,且每组单镜组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分别包括依次由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的凸凹凸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镜结构包括三组依次设置的单镜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11、L12、L13、L14、L15和L16;第二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17、L18、L19、L20、L21和L22;第三组单镜组包括镜片L23、L24、L25、L26、L27和L2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棒镜结构的各组单镜组具有相同的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单镜组的L11、L12、L13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单镜组的左侧部分,L14、L15、Ll6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构成单镜组的右侧部分;第二组单镜组、第三组单镜组与第一组单镜组的结构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单镜组左侧部分的L11 S1呈凹面,L11 S2呈凸面,L12S1与L11 S2耦合为凹面,L13S2呈凸面,L12S2、L13S1为凹面、凸面或平面,右侧部分与左侧部分对称;第二组单镜组、第三组单镜组与第一组单镜组的结构一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光路系统用的棒镜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组单镜组左侧部分的L11的焦距为[6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治国杜荷军胡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