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77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进水阀。一种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包括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换热板进接口和循环水泵进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分别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以及循环水泵进口连通;所述进水阀包括连接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循环泵,所述阀体组件上还开设有循环水泵出口,所述循环泵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进口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出口连通,所述循环水泵出口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连通。其优点在于,能够避免介质在循环泵不工作的状况下,依然会经过循环泵,推动循环泵旋转,损失水流动力,降低水流流速,还避免循环泵旋转的过程中有电流输出。还避免循环泵旋转的过程中有电流输出。还避免循环泵旋转的过程中有电流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水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门
,特别是涉及进水阀。

技术介绍

[0002]进水阀通常应用于水路组件系统中,水路组件系统用于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
[0003]现有的进水阀本身不具备对换热板中的介质进行增压的功能,通常需要增加外部管道与水泵连接,通过水泵对进水阀内部的介质进行增压,如此设置,管路较多,连接复杂,存在泄漏风险,还占据了较大的装配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进水阀,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进水阀,所述进水阀包括阀体组件和循环泵,所述阀体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换热板进接口、循环水泵进口和循环水泵出口,所述循环泵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所述循环泵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进口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循环水泵进口、所述循环水泵出口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互相连通。
[0006]如此设置,进水阀本身集成有循环泵,进水阀中的第一进水口、循环水泵进口、循环水泵出口和换热板进接口连通,无需增加外部管路,减少了泄漏风险,减小了占用的空间。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口分别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以及循环水泵进口连通。
[0008]如此设置,进水阀中形成两条流路。在循环泵工作的情况下,介质会从第一进水口进入阀体组件,再流动至循环水泵进口处,在循环泵中完成加压后从循环水泵出口流出,最后从换热板进接口处流出阀体组件;当循环泵不工作的情况下,介质从第一进水口进入阀体组件,由于循环泵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存在泵压,所以介质不会往循环泵中流动,而是直接从换热板进接口流出阀体组件,防止介质在经过循环泵的过程中,推动循环泵旋转,损失水流动力,降低水流流速,还避免循环泵旋转的过程中有电流输出。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循环水泵进口连通以形成第一通路,所述循环水泵进口、所述循环水泵出口和所述换热板进接口连通以形成第二通路,所述循环水泵进口和所述换热板进接口连通以形成第三通路,所述第三通路内设有止逆件,以阻挡介质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经所述第三通路流向所述第一通路。
[0010]如此设置,能够防止介质反向倒流回第一通路中,造成阀体组件内的介质紊流等问题。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通路包括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连通腔,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端与所述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二流道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方向
延伸并与所述循环水泵进口连通。
[0012]如此设置,使得第一通路在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了轴向的长度,减少了第一通路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进水阀整体的长度。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腔内设有水流量传感器。
[0014]如此设置,水流传感器能够检测阀体组件中介质的流量和流速等参数,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泵进口和所述循环水泵出口位于所述阀体组件的同侧。
[0016]如此设置,便于循环泵与循环水泵进口和循环水泵出口之间的连接,使循环泵的安装结构更加简单稳定。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板进接口位于所述阀体组件背向所述循环水泵进口和所述循环水泵出口的一侧,所述循环水泵进口、所述循环水泵出口和所述换热板进接口的轴线均互相平行设置。
[0018]如此设置,阀体组件中管路的排布更规整,避免介质在各个管路和通孔流动时互相影响。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板进接口内设有限流环,所述限流环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的内壁连接,以限制所述换热板进接口的介质流通量。
[0020]如此设置,防止换热板进接口处介质流量过大,流速过快。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阀包括补水阀,所述补水阀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所述补水阀内具有补水流路及与所述补水流路连通的补水口,所述阀体组件还开设有与所述补水流路连通的换热板出接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补水阀用于控制所述补水口的启闭,以使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所述补水流路与所述换热板出接口连通或隔断。
[0022]如此设置,补水阀能够通过第二接口向换热板中补充介质。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补水阀包括补水阀体和补水阀芯,所述补水阀体与所述阀体组件连接,所述补水阀芯位于所述补水阀体内,并能沿着所述补水阀体的内壁运动,所述补水阀芯运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轴线平行。
[0024]如此设置,当进水阀安装至整机时,补水阀伸出整机钣金外部的长度较长,方便安装人员操作。
[002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进水阀中形成两条流路。在循环泵工作的情况下,介质会从第一进水口进入阀体组件,再流动至循环水泵进口处,在循环泵中完成加压后从循环水泵出口流出,最后从换热板进接口处流出阀体组件;当循环泵不工作的情况下,介质从第一进水口进入阀体组件,由于循环泵在不工作的情况下存在泵压,所以介质不会往循环泵中流动,而是直接从换热板进接口流出阀体组件,防止介质在经过循环泵的过程中,推动循环泵旋转,损失水流动力,降低水流流速,还避免循环泵旋转的过程中有电流输出。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进水阀的立体图;
[002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进水阀的右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2的A

A处剖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进水阀的俯视图;
[0030]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图4的C

C处剖视图。
[0031]图6位本技术提供的进水阀的未设止逆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0033]100、进水阀;10、阀体组件;11、第一进水口;12、换热板进接口;122、换热板出接口;123、限流环;13、循环水泵进口;14、循环水泵出口;15、止逆件;16、第一通路;161、第一流道;162、连通腔;1621、水流量传感器;163、第二流道;17、第二通路;18、第三通路;20、补水阀;21、补水流路;22、补水阀体;221、第一段;222、第二段;23、补水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阀包括阀体组件(10)和循环泵,所述阀体组件(10)上开设有第一进水口(11)、换热板进接口(12)、循环水泵进口(13)和循环水泵出口(14),所述循环泵与所述阀体组件(10)连接,所述循环泵的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进口(13)连通,所述循环泵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水泵出口(14)连通,所述第一进水口(11)、所述循环水泵进口(13)、所述循环水泵出口(14)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12)互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1)分别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12)以及循环水泵进口(13)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11)和所述循环水泵进口(13)连通以形成第一通路(16),所述循环水泵进口(13)、所述循环水泵出口(14)和所述换热板进接口(12)连通以形成第二通路(17),所述循环水泵进口(13)和所述换热板进接口(12)连通以形成第三通路(18),所述第三通路(18)内设有止逆件(15),以阻挡介质从所述换热板进接口(12)经所述第三通路(18)流向所述第一通路(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16)包括第一流道(161)、第二流道(163)和连通腔(162),所述第一流道(1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1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61)的另一端与所述连通腔(162)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63)的一端与所述连通腔(162)连通,所述第二流道(163)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所述第一进水口(11)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循环水泵进口(1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张见堂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益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