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642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涉及氨基甲酸铵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制备反应罐,所述制备反应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吸热组件,所述外置吸热组件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吸热管,所述螺旋吸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进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螺旋吸热管的螺旋缠绕在制备反应罐的外壁,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滤,同时利用保温棉层进行隔热,减少环境温度对制备反应罐内温度的影响,侧面提高反应效率,利用第一弧形弹片、第二弧形弹片和缓冲弹簧受到冲击发生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来抵消冲击,避免制备反应罐受到冲击而损坏,保证了制备反应罐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制备反应罐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制备反应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氨基甲酸铵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氨基甲酸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碳酸氢铵和氨基甲酸(或称络盐)组成,能点滴分析钾、镭和钍等,可以做色谱分析试剂,也可以演变成各种碳酸盐类产品,主要用于制药、生产医药试剂、发酵促进剂、电子元件等,用途甚广。在氨基甲酸铵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反应罐内进行反应制备,但是该反应罐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在氨基甲酸铵制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反应罐并未安装防护组件,导致其在移动运输的过程中,外壁受到冲击时,容易造成损伤,同时,反应罐的内部温度升高时,无法快速降温,导致反应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包括主体装置,所述主体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制备反应罐,所述制备反应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吸热组件,所述外置吸热组件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吸热管。
[0007]所述螺旋吸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进管,所述螺旋吸热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出管,所述螺旋吸热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棉层,所述保温棉层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弹片,所述第一弧形弹片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弹簧。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缓冲弹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弹片,所述缓冲弹簧的左端与所述保温棉层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所述保温棉层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弧形弹片的右侧固定连接。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制备反应罐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底管,所述出料底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侧位通管,所述侧位通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筛分板。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出料底管的底端外壁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抽取泵,所述抽取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出料底管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阀。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冷凝进管远离所述螺旋吸热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制备反应罐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氨气通管,所述制备反应罐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通管。
[00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氨气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氨气发生罐,所述二氧化碳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储罐。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制备反应罐的内壁设置有四氯化碳溶液,所述制备反应罐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利用冷凝器产生的冷凝液通过冷凝进管进入到螺旋吸热管内壁,进行流通与制备反应罐内的氨基甲酸铵的制取反应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冷凝出管流入冷凝器内形成一个循环,利用螺旋吸热管的螺旋缠绕在制备反应罐的外壁,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滤,同时利用保温棉层进行隔热,减少环境温度对制备反应罐内温度的影响,侧面提高反应效率。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当制备反应罐的外壁受到冲击时,防护层将冲击震动传递到第一弧形弹片、第二弧形弹片和缓冲弹簧的内部,利用三者发生形变产生的弹性势能来抵消冲击,避免制备反应罐受到冲击而损坏,保证了制备反应罐的使用寿命,当氨基甲酸铵制取完成之后,将其通过出料底管内壁安装的侧位通管输送的过程中,四氯化碳溶液会在抽取泵的抽取下通过循环管重新输送到制备反应罐的内壁,进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反应罐结构细节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外置吸热组件结构细节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1]图中:1、主体装置;2、制备反应罐;3、氨气发生罐;4、二氧化碳储罐;5、冷凝器;6、冷凝进管;7、冷凝出管;8、外置吸热组件;9、螺旋吸热管;10、保温棉层;11、第一弧形弹片;12、第二弧形弹片;13、防护层;14、缓冲弹簧;21、搅拌电机;22、搅拌杆;23、出料底管;24、控制阀;25、侧位通管;26、筛分板;27、抽取泵;28、循环管;29、四氯化碳溶液;31、氨气通管;41、二氧化碳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主体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制备反应罐2,制备反应罐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吸热组件8,外置吸热组件8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吸热管9,螺旋吸热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进管6,螺旋吸热管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出管7,螺旋吸热管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棉层10,保温棉层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弹片11,第一弧形弹片11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弹簧14。
[0025]缓冲弹簧1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弹片12,缓冲弹簧14的左端与保温棉层10的外壁固定连接,缓冲弹簧14远离保温棉层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层13,防护层13的内壁与第一弧形弹片11的右侧固定连接,制备反应罐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底管23,出料底管23
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侧位通管25,侧位通管2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筛分板26。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出料底管23的底端外壁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抽取泵27,抽取泵2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管28,出料底管23的顶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控制阀24,冷凝进管6远离螺旋吸热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5,制备反应罐2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氨气通管31,制备反应罐2的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通管41,氨气通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氨气发生罐3,二氧化碳通管4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储罐4,制备反应罐2的内壁设置有四氯化碳溶液29,制备反应罐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搅拌电机21,搅拌电机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22。
[0028]下面具体说一下该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的工作原理。
[0029]如图1-4所示,在制备反应罐2运行的过程中,利用冷凝器5产生的冷凝液通过冷凝进管6进入到螺旋吸热管9内壁,进行流通与制备反应罐2内的氨基甲酸铵的制取反应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冷凝出管7流入冷凝器5内形成一个循环,利用螺旋吸热管9的螺旋缠绕在制备反应罐2的外壁,增加接触面积,提高热交换滤,同时利用保温棉层10进行隔热,减少环境温度对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包括主体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装置(1)的内部设置有制备反应罐(2),所述制备反应罐(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外置吸热组件(8),所述外置吸热组件(8)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吸热管(9);所述螺旋吸热管(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进管(6),所述螺旋吸热管(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出管(7),所述螺旋吸热管(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棉层(10),所述保温棉层(10)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弹片(11),所述第一弧形弹片(11)的下方设置有缓冲弹簧(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弹簧(1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弧形弹片(12),所述缓冲弹簧(14)的左端与所述保温棉层(10)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14)远离所述保温棉层(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层(13),所述防护层(13)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弧形弹片(11)的右侧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纯二氧化碳精制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反应罐(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出料底管(23),所述出料底管(2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侧位通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江荣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东宇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