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备份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56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4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备份单元,包括:恒流充电模块、供电模块、主控芯片和充电电池;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输出端与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还通过电容接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与恒流充电模块输出端电连接,供电模块的第二端与充电电池的正极端电连接,供电模块的第三端与主控芯片的充放电控制端电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一电压检测端通过电阻与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主控芯片的第二电压检测端和供电端分别通过电阻电连接至充电电池的正极端;充电电池的负极端通过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三端口接地。通过恒流充电模块的设置可以为充电电池提供稳定的充电电流,进而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备份单元


[0001]本公开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备份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存储服务器上,数据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存储服务器上的数据不丢失,在存储服务器上大都配置有电池备份单元(BBU)。在市电掉电的情况下,由BBU向存储服务器供电,以维持系统正常业务数据的保存,避免数据丢失。在市电恢复的情况下,由存储服务器向BBU供电,以实现对BBU 内置电池的充电。但是存储服务器在向BBU供电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波动,这就导致无法向BBU提供稳定的充电电流,进而影响BBU内置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电池备份单元,可以在充电时为内置的充电电池提供稳定的充电电流,进而提升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4]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备份单元,包括:恒流充电模块、供电模块、主控芯片和充电电池;
[0005]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一端口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二端口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二端口向用电设备提供供电电压;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串联的电容,所述串联的电容未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输出端连接的一端接地;
[0006]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充放电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或者向所述用电设备提供供电电压;
[0007]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电压检测端通过电阻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电压检测端和供电端分别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端;
[0008]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端通过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三端口接地。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电阻和电容;
[0010]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作为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
[0011]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池连接端作为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0012]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压检测端通过电阻连接至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池连接端;
[0013]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的电流设置及检测端通过电阻接地;
[0014]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的温度检测端接地;
[0015]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第一充电指示端与第二充电指示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一
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后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口;
[0016]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入端和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池连接端均电连接电容后接地;
[0017]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接地端接地。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电阻和电容;
[0019]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充放电控制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还分别电连接有电阻;
[0020]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并联设置有串联电容;
[0021]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
[0022]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恒压输出模块;
[0024]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入端和使能端电连接后作为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至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
[0025]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电压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二端口;
[0026]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电容正极端和电容负极端之间通过电容电连接;
[0027]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接地端接地;
[0028]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恒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均电连接电容后接地。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控芯片的型号为BQ40Z50。
[00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备份单元还包括电流检测模块;
[0031]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七电容、第十五电容和第十七电容;
[0032]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端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三端口电连接;
[0033]所述第八电阻电连接在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电流检测端的第一端口之间;
[0034]所述第九电阻电连接在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电流检测端的第二端口之间;
[0035]所述第七电容电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的电流检测端的第一端口和所述主控芯片的电流检测端的第二端口之间;
[0036]所述主控芯片的电流检测端的第一端口和所述主控芯片的电流检测端的第二端口均电连接电容后接地。
[00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备份单元还包括温度检测模块;
[0038]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温度检测端电连接,以将采集的温度信号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
[00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备份单元还包括通信模块;
[0040]所述通信模块包括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二十八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稳压二极管;
[0041]所述第十四电阻和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通信端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四端口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在所述第十四电阻和所述第二十七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0042]所述第十五电阻和所述第二十八电阻串联连接在所述主控芯片通信端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五端口之间,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在第十五电阻和第二十八电阻之间,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接地;
[0043]所述电池备份电源的所述第四端口和所述第五端口作为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通信端口与所述用电设备的通信端口电连接。
[004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备份单元还包括充电显示模块;所述充电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显示控制端电连接。
[0045]在一种可能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备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充电模块、供电模块、主控芯片和充电电池;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一端口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一端口连接外部供电电源,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二端口电连接,以通过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二端口向用电设备提供供电电压;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串联的电容,所述串联的电容未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输出端连接的一端接地;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端电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三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的充放电控制端电连接,以根据所述主控芯片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向所述充电电池充电或者向所述用电设备提供供电电压;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一电压检测端通过电阻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第二电压检测端和供电端分别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端;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端通过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第三端口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备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充电模块包括: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二发光二极管、电阻和电容;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作为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池连接端作为所述恒流充电模块的输出端;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压检测端通过电阻连接至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池连接端;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的电流设置及检测端通过电阻接地;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的温度检测端接地;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第一充电指示端与第二充电指示端分别电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后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电池备份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口;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压输入端和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池连接端均电连接电容后接地;所述恒流充电控制芯片的接地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备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电阻和电容;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分别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主控芯片的充放电控制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二场效应管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还分别电连接有电阻;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作为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源极和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之间并联设置有串联电容;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电阻接地,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至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宇吴士涛任晓明吉祥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周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