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44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具体涉及信号增强器技术领域,包括信号增强器,所述信号增强器的左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的外端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外端设有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活动座的外端设有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下两端的电动推杆的运作,在第二活动座和第一活动座的带动下使得包裹在连接环内端的天线在转动杆的带动下沿着连接槽转动,从而方便了将天线调整至最适合接收信号的角度,并且通过马达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信号增强器在空间上转动,保证天线接收信号最佳。保证天线接收信号最佳。保证天线接收信号最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信号增强器
,具体涉及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信号加强器,是信号自动优化工具,可以提高

1dBm至

10dBm的信号强度。原理:通过通信基站的分析选择,主动切换优质空闲基站点,改变默认的被动切换模式,从而达到终端信号增强的效果。测试表明,通过开启信号增强器能够明显的改善信号通信效果,提高

1dBm至

10dBm的信号增强,效果明显。
[0003]现有的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信号增强器,不能便捷的调节天线的位置以接收最佳的信号,从而容易造成信号接收迟缓,造成工业生产的迟缓和卡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通过上下两端的电动推杆的运作,在第二活动座和第一活动座的带动下使得包裹在连接环内端的天线在转动杆的带动下沿着连接槽转动,从而方便了调整最适合接收信号的角度,并且通过马达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信号增强器在空间上转动,保证天线接收信号最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便捷的对于天线的位置进行调制以接收信号最好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包括信号增强器,所述信号增强器的左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活动座,所述第二活动座的外端设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外端设有第一活动座,所述第一活动座的外端设有固定座。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槽嵌入安装在信号增强器的左端内表面,所述连接槽的内端与转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端设有天线,所述天线沿着转动杆转动,所述连接环包裹在天线的外端,通过设置有连接环,便于连接天线和第二活动座。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环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动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座的数量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座的外端分别与电动推杆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有电动推杆,便于带动天线的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的外端与第一活动座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信号增强器的上下两端外表面,通过设置有固定座,便于定位第一活动座。
[0009]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增强器的下端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下端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外端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前端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下端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端设有定位螺丝,所述定位螺丝的外端设有底托,所述底托的下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端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外端设有弧形杆,通过设置有固定块,便
于定位定位杆。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增强器的下端与连接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下端与马达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保护壳包裹在马达的外端,所述保护壳的前端与弧形槽之间卡嵌连接,所述弧形槽的下端与贯穿孔之间贯穿连接,所述贯穿孔的内端与定位螺丝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定位螺丝的外端与底托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保护壳与底托之间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有底托,便于保护壳的定位。
[0011]进一步地,所述底托的下端与固定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内端与定位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外端与弧形杆之间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有定位杆,便于弧形杆沿着定位杆转动。
[0012]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固定座、连接轴、马达、第一活动座、电动推杆、第二活动座、连接环、转动杆、连接槽,通过上下两端的电动推杆的运作,在第二活动座和第一活动座的带动下使得包裹在连接环内端的天线在转动杆的带动下沿着连接槽转动,从而方便了调整最适合接收信号的角度,并且通过马达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得信号增强器在空间上转动,保证天线接收信号最佳。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有保护壳、弧形槽、贯穿孔、定位螺丝、底托、固定块、定位杆、弧形杆,通过保护壳沿着底托滑动,使得弧形槽与底托上的贯穿孔对应,向内转动定位螺丝,使得保护壳固定在底托上,在机器人内的固定位置,使得弧形杆插入,向下移动,使得弧形杆沿着定位杆转动,卡入固定位置,并且继续向下旋转定位螺丝到固定位置上,从而方便了对于信号增强器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信号增强器前端放大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图2的侧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固定块侧剖视图。
[0020]图中:1、信号增强器;2、连接轴;3、马达;4、保护壳;5、弧形槽;6、贯穿孔;7、定位螺丝;8、底托;9、固定块;10、定位杆;11、弧形杆;12、固定座;13、第一活动座;14、电动推杆;15、第二活动座;16、连接环;17、转动杆;18、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参照说明书附图1

3,该实施例的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包括信号增强器1,所述信号增强器1的左端设有连接槽18,所述连接槽18的内端设有转动杆17,所述
转动杆17的外端设有连接环16,所述连接槽18嵌入安装在信号增强器1的左端内表面,所述连接槽18的内端与转动杆1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7的外端设有天线,所述天线沿着转动杆17转动,所述连接环16包裹在天线的外端,所述连接环16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活动座15,所述第二活动座15的外端设有电动推杆14,所述连接环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动座1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座15的数量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座15的外端分别与电动推杆14活动连接,所述电动推杆14的外端设有第一活动座13,所述第一活动座13的外端设有固定座12,所述电动推杆14的外端与第一活动座1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座13与固定座12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2固定安装在信号增强器1的上下两端外表面。
[0023]实施场景具体为:本技术在使用时,当需要对于天线能够便捷的上下调节转动的时候,通过控制器进行感应周围信号的强弱,通过上下两端的电动推杆14的运作,在第二活动座15和第一活动座13的带动下使得包裹在连接环16内端的天线在转动杆17的带动下沿着连接槽18转动,从而方便了调整最适合接收信号的角度,并且通过马达3带动连接轴2转动,使得信号增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包括信号增强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增强器(1)的左端设有连接槽(18),所述连接槽(18)的内端设有转动杆(17),所述转动杆(17)的外端设有连接环(16),所述连接环(16)的上下两端设有第二活动座(15),所述第二活动座(15)的外端设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外端设有第一活动座(13),所述第一活动座(13)的外端设有固定座(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8)嵌入安装在信号增强器(1)的左端内表面,所述连接槽(18)的内端与转动杆(17)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17)的外端设有天线,所述天线沿着转动杆(17)转动,所述连接环(16)包裹在天线的外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1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动座(1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座(15)的数量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座(15)的外端分别与电动推杆(14)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机器人通信用信号增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14)的外端与第一活动座(13)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座(13)与固定座(12)之间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12)固定安装在信号增强器(1)的上下两端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染生张奇付喜亮刘贵喜孟浩何川刘麟仇晓智孙利田志飞侯赟王茂林孙立德方晓文吉利特樊景星韩世亮尹禹超岳永虹班文哲袁弘张驰郭丹萍张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