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38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氮磷生物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该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养殖模块、菌处理模块和藻类培养模块;所述藻类培养模块与所述养殖模块之间具有回流管路。将养殖模块内养殖水输送至菌处理模块中,经过菌处理模块出水进入藻类培养模块;进入藻类培养模块中的水流经过藻类培养模块之后由回流管路进入鱼类养殖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模块化设计,将低营养级生物整合至水产养殖系统,充分高效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提升生物质的产量,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显著降低养殖排放。显著降低养殖排放。显著降低养殖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的高密度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水产品的供给数量也迅速增长。但这种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不仅给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负荷,且使水产品的质量逐渐下降,不利于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单一的水产养殖模式对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残饵和动物粪便中未被利用的营养素如氮、磷排入水中后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据统计,饲料中只有约20%

30%的氮和磷会被水产动物直接利用,残留的氮(68%

86%)和磷被排入水中。因此,开发相应的技术实现对水养殖富营养废物的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化学药剂添加以及生物污泥等结合的处理工艺对水产养殖的高氮磷废水进行脱氮除磷,虽然对水体实现了净化功能,但无法对氨氮磷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且处理工艺复杂,成本高,需要单独增设专业设备进行处理,降低生产工艺。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便且低成本的水产养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约化的多营养级的水产养殖装置,降低氮磷排放,提升利用率并且生产高附加值产物。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养殖模块、菌处理模块和藻类培养模块;
[0008]所述藻类培养模块与所述养殖模块之间具有回流管路。
[0009]优选的,所述养殖模块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养殖模块内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菌处理模块,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采用循环泵与控制器的组合,可以控制循环水量,确保每个处理系统中的水利停留时间,进而确保处理效果。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养殖模块内设置有日光灯,所述日光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日光灯的补充可以调整养殖箱的光照达到最佳的养殖所需条件。
[0011]优选的,所述藻类培养模块包括培养箱、置于所述培养箱内的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光照灯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藻类生长基质,所述培养箱顶端具有进水口、底端具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菌处理模块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所述光照灯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将适合藻类附着生长的藻类生长基质固定在固定架上,增大与水流的接触面积,确保处理效率和效果,且在两侧设置光照板,通过调整光照
适应不同的处理需求。
[0012]优选的,所述藻类生长基质为孔径2mm的聚芳酯网。
[0013]优选的,所述培养箱内顶端设置有布水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布水板呈圆筒形,且底面设置有布水孔,所述布水孔对应于所述固定架顶端,布水板可以实现水力集中,使流动水直接经过固定架上的藻类,确保处理效果。
[0015]优选的,所述菌处理模块包括过滤箱和细菌培养基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细菌培养基质为聚氨酯海绵生物填料,所形成的的微生物载体具有更好的截留和过滤效果。
[001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构建的一种包括鱼类养殖模块、菌处理模块和藻类培养模块的水产养殖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循环水质,降低水处理难度,而且通过将低营养级生物整合至水产养殖系统,充分高效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氮、磷,提升生物质的产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且通过优选引入的藻类可以显著增加菌处理模块中酸杆菌门的微生物量,降低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总氮以及总磷含量,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引入藻类培养模块后,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氮和磷的生物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8.81%和93.79%,养殖过程中氮和磷的排放分别减少了10.24%和17.78%,有利于提高氮和磷的循环利用,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0021]图2为藻类培养模块的截面结构图;
[0022]图中,1

养殖模块,11

循环泵,12

日光灯,2

菌处理模块,21

过滤箱, 22

细菌培养基质,3

藻类培养模块,31

培养箱,32

固定架,33

光照灯板, 34

布水板,35

布水孔,4

回流管,5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附图1

2所述,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养殖模块1、菌处理模块2和藻类培养模块3;
[0025]所述藻类培养模块3与所述养殖模块1之间具有回流管路4。
[0026]其中,养殖模块1表面设置有控制器5,养殖模块1内设置有循环泵11,循环泵11通
过管路连通菌处理模块2,所述循环泵11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养殖模块1内设置有日光灯12,日光灯12与控制器5电连接;
[0027]藻类培养模块3包括培养箱31、置于培养箱31内的固定架32、设置于固定架32两侧的光照灯板33和设置于固定架32上的孔径2mm的聚芳酯网作为藻类生长基质,培养箱31顶端具有进水口、底端具有出水口,进水口与过滤系统2 连通,出水口与回流管4连通,光照灯板33与控制器5电连接,培养箱31内顶端设置有布水板34,布水板34呈圆筒形,且底面设置有布水孔35,布水孔35 对应于固定架32顶端;
[0028]菌处理模块2包括过滤箱21和细菌培养基质22,细菌培养基质22为聚氨酯海绵生物填料。
[0029]上述装置的运行原理是: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的养殖模块、菌处理模块和藻类培养模块;所述藻类培养模块与所述养殖模块之间具有回流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模块设置有控制器,所述养殖模块内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菌处理模块,所述循环泵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模块内设置有日光灯,所述日光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氮磷利用率、降低氮磷排放的水产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藻类培养模块包括培养箱、置于所述培养箱内的固定架、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两侧的光照灯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的藻类生长基质,所述培养箱顶端具有进水口、底端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刘昊昆朱晓鸣解绶启韩冬巩玉龙金俊琰张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