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314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过滤筒、螺旋挤压叶片和电机,过滤筒设于壳体内,螺旋挤压叶片适配于过滤筒内,螺旋挤压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安装于壳体的两端,壳体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环形排液腔,过滤筒与螺旋挤压叶片之间形成从上之下逐渐缩小的环形挤压腔,壳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该壳体的下部设于出渣口和出液口,电机安装于壳体的底部,电机的输出端与螺旋挤压叶片下端的转轴相连,螺旋挤压叶片下端的转轴外连接有若干延伸至过滤筒的旋转刮片,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旋转刮片的上侧的固定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压出的干渣进行破碎,防止大饼块干渣堵塞出渣口,同时减少了干渣的储存空间。同时减少了干渣的储存空间。同时减少了干渣的储存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厨余垃圾又叫湿垃圾,处理厨余垃圾时,需要对厨余垃圾进行干湿分离。
[0003]现有技术中,厨余垃圾干湿分离一般采用螺旋式挤压脱水机,其在对厨余垃圾进行脱水处理时,脱水后的厨余垃圾会被压成较大的饼块干渣,不仅容易造成出渣口被堵,而且收集的干渣不密实,占用的储存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以使其能够对压出的干渣进行破碎,防止大饼块干渣堵塞出渣口,同时减少了干渣的储存空间。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过滤筒、螺旋挤压叶片和电机,所述过滤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螺旋挤压叶片适配于所述过滤筒内,螺旋挤压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环形排液腔,所述过滤筒与螺旋挤压叶片之间形成从上之下逐渐缩小的环形挤压腔,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排液腔的上端连通的进料口,该壳体的下部设于与所述环形排液腔的下端连通的出渣口以及与所述环形排液腔的下端连通的出液口,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挤压叶片下端的转轴相连,所述出渣口紧靠所述过滤筒一侧的筒壁设置,所述螺旋挤压叶片下端的转轴外连接有若干延伸至过滤筒的旋转刮片,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旋转刮片的上侧并与能够该旋转刮片配合的固定片。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上罩体,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上罩体的上端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上罩体的上端,所述出渣口和出液口设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下壳体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罩体顶部的内侧设有一转轴限位槽,所述螺旋挤压叶片上端的转轴置于转动插接于所述转轴限位槽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所述上罩体顶部的内侧设有与所述上连接环相连的上定位槽,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下连接环相连的下定位槽。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环和下定位槽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连接环的周向上分布有若干插孔,所述固定片的一端从所述插孔插入过滤筒内,固定片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壳体上,固定片上还设有抵在所述下连接环外的限位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的外周沿竖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导液环,所述导液环的外周
向斜下方倾斜。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4]工作时,电机带动螺旋挤压叶片转转,厨余垃圾通过进料口进入环形挤压腔,螺旋挤压叶片向下传送厨余垃圾,由于环形挤压腔从上之下逐渐缩小,向下传送厨余垃圾的过程中,厨余垃圾被挤压,厨余垃圾中的液体从过滤筒挤出,最后通过出液口排出,被挤干后的干渣则被传送至固定片和旋转刮片处,并在固定片和旋转刮片的作用下剪切成小块的干渣,最后通过旋转刮片挂到出渣口并通过该出渣口排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能够对压出的干渣进行破碎,防止大饼块干渣堵塞出渣口,同时减少了干渣的储存空间。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100

壳体;110

进料口;120

出渣口;130

出液口;140

下壳体;141

第一法兰盘;142

下定位槽;150

上罩体;151

第二法兰盘;152

转轴限位槽;153

上定位槽;160

螺栓;170

第一密封圈;200

过滤筒;210

上连接环;220

下连接环;221

第二密封圈;222

插孔;230

导液环;300

螺旋挤压叶片;310

转轴;400

电机;500

环形排液腔;600

环形挤压腔;700

旋转刮片;800

固定片;810

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00、过滤筒200、螺旋挤压叶片300和电机400。
[0021]过滤筒200设于壳体100内,螺旋挤压叶片300适配于过滤筒200内,螺旋挤压叶片300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310安装于壳体100的两端,壳体100与过滤筒200之间形成环形排液腔500,过滤筒200与螺旋挤压叶片300之间形成从上之下逐渐缩小的环形挤压腔600,壳体100的上部设有与环形排液腔500的上端连通的进料口110,该壳体100的下部设于与环形排液腔500的下端连通的出渣口120以及与环形排液腔500的下端连通的出液口130,电机400安装于壳体100的底部,电机400的输出端与螺旋挤压叶片300下端的转轴310相连,出渣口120紧靠过滤筒200一侧的筒壁设置,螺旋挤压叶片300下端的转轴310外连接有若干延伸至过滤筒200的旋转刮片700,过滤筒200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旋转刮片700的上侧并与能够该旋转刮片700配合的固定片800。
[0022]工作时,电机400带动螺旋挤压叶片300转转,厨余垃圾通过进料口110进入环形挤
压腔600,螺旋挤压叶片300向下传送厨余垃圾,由于环形挤压腔600从上之下逐渐缩小,向下传送厨余垃圾的过程中,厨余垃圾被挤压,厨余垃圾中的液体从过滤筒200挤出,最后通过出液口130排出,被挤干后的干渣则被传送至固定片800和旋转刮片700处,并在固定片800和旋转刮片700的作用下剪切成小块的干渣,最后通过旋转刮片700挂到出渣口120并通过该出渣口120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壳体、过滤筒、螺旋挤压叶片和电机,所述过滤筒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螺旋挤压叶片适配于所述过滤筒内,螺旋挤压叶片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壳体与过滤筒之间形成环形排液腔,所述过滤筒与螺旋挤压叶片之间形成从上之下逐渐缩小的环形挤压腔,所述壳体的上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排液腔的上端连通的进料口,该壳体的下部设于与所述环形排液腔的下端连通的出渣口以及与所述环形排液腔的下端连通的出液口,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挤压叶片下端的转轴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口紧靠所述过滤筒一侧的筒壁设置,所述螺旋挤压叶片下端的转轴外连接有若干延伸至过滤筒的旋转刮片,过滤筒的侧壁上设有位于所述旋转刮片的上侧并与能够该旋转刮片配合的固定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干湿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上罩体,所述下壳体的下端设有第一法兰盘,所述上罩体的上端设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和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上罩体的上端,所述出渣口和出液口设于所述下壳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钢唐德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满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