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29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和检测装置,移动平台包括车体、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车体内部开设有与顶面贯通的中空收纳腔,车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电动升降杆,电动升降杆连接有用于覆盖中空收纳腔的搭载板;搭载板设置有电子线路板,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毒气采集传感器、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通信模块、温度检测模块、风速检测模块和风向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移动平台搭载检测装置,不仅起到保护检测装置的作用,而且降低了井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井场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进场工作人员实时观测各类有毒气体的浓度变化,并进行温度补偿的计算、毒气扩散的分布和浓度预估。估。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矿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获取地下数据资料,油田钻井便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但是油田钻井现场饱含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油田钻井属于高危行业,导致油田钻井事故最直接的原因是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以甲烷CH4为主,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如H2S、 CO、NO2、SO2等。
[0003]在油田钻井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逐渐逸散,会对周围环境、设备和人员造成潜在的危害。按规定井下H2
S
不得超过6.6ppm、CO浓度不得超过 24ppm,NO2浓度不得超过250ppm,SO2浓度不得超过500ppm、CH4不得超过 10000ppm。因此为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井下气体的检测十分重要。
[0004]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我国各大油田钻井现场现在广泛使用的有毒气体检测仪功能都比较单一。2、而且检测仪都需要井场工作人员手持操作,因此井场工作人员不仅劳动强度大,且劳动隐患无法避免,容易造成井场安全员不能按时到位检测、露检、迟检、虚填瞒报的现象。3、无法实现地面上、随时间记录有毒气体功能。4、此外,电子检测器件的检测数据往往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随温度的波动而波动,往往误差在10~30%,可见因温度引发的误差对检测的影响相当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移动平台搭载检测装置,不仅起到保护检测装置的作用,而且降低了井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井场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进场工作人员实时观测各类有毒气体的浓度变化,并进行温度补偿的计算、毒气扩散的分布和浓度预估。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和搭载在移动平台上的检测装置,所述移动平台包括车体、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所述车体内部开设有与顶面贯通的中空收纳腔,所述车体的底板上设置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连接有用于覆盖所述中空收纳腔的搭载板;所述搭载板朝向中空收纳腔的一侧设置有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毒气采集传感器、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A/D转换模块接有温度检测模块、风速检测模块和风向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风速检测模块和风向检测模块均设置在搭载板背离中空收纳腔的一侧;所述微处理器接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搭载板背离中空收纳腔的一侧。
[0007]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接有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接有云存储模块、通信接口、供电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的输
入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相接。
[0008]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D转换模块和微处理器之间接有绑定模块,所述绑定模块的输入端接有时钟模块和定位模块。
[0009]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平台控制装置,所述移动平台控制装置包括行走控制器,所述行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远程遥控模块和用于检测移动平台移动速度的转速检测模块,所述行走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有用于驱动电动升降杆的第二驱动模块,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行走轮和第二行走轮的第一驱动模块。
[0010]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毒气采集传感器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毒气采集传感器分别用于采集氨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的浓度。
[0011]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器中存储有关于氨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氰化氢、二氧化硫的气体浓度的温度补偿曲线图。
[0012]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收纳腔内设置有缓存层。
[0013]上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搭载板为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
[001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0016]2、本技术采用移动平台搭载检测装置,当移动平台处于行走状态时,中空收纳腔和搭载板配合组成密封空间,避免了检测装置因井下颠簸粉尘环境而受到损害,使用效果好;当移动平台到达检测位置,检测装置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使用状态灵活,便于检测。
[0017]3、本技术采用移动平台搭载检测装置,不仅彻底杜绝了井场安全员不能按时到位检测、露检、迟检、虚填瞒报的现象,提高了井场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而且使井下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增强了井场安全保障能力,并且可以帮助采集井场不同位置的气体浓度,可以让工作人员更准确的了解到整个井场的毒气体分布态势。
[0018]4、本技术通过显示模块同时显示检测到的气体浓度信号、井下的温度信号和存储在微处理器中的温度补偿曲线图,便于进场工作人员实时观测各类有毒气体的浓度变化,便于井场安全员及时进行温度补偿的计算。
[0019]5、本技术中,风速检测模块和风向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井下的风速和风向,并将井下的风速和风向通过显示模块显示出来,便于井场安全员对井场毒气扩散的分布和浓度进行准确预估。
[0020]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移动平台搭载检测装置,不仅起到保护检测装置的作用,而且降低了井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井场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便于进场工作人员实时观测各类有毒气体的浓度变化,并进行温度补偿的计算、毒气扩散的分布和浓度预估。
[002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框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移动平台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毒气采集传感器;
ꢀꢀꢀꢀꢀ
2—温度检测模块;
ꢀꢀꢀꢀꢀꢀꢀ
3—风速检测模块;
[0028]4—定位模块;
ꢀꢀꢀꢀꢀꢀꢀꢀꢀꢀꢀ
5—微处理器;
ꢀꢀꢀꢀꢀꢀꢀꢀꢀꢀꢀ
6—通信模块;
[0029]7—主控制器;
ꢀꢀꢀꢀꢀꢀꢀꢀꢀꢀꢀ
8—云存储模块;
ꢀꢀꢀꢀꢀꢀꢀꢀꢀ
9—通信接口;
[0030]10—供电模块;
ꢀꢀꢀꢀꢀꢀꢀꢀꢀꢀ
11—电源管理模块;
ꢀꢀꢀꢀꢀꢀ
12—显示模块;
[0031]13—风向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平台和搭载在移动平台上的检测装置,所述移动平台包括车体(20)、第一行走轮(16)和第二行走轮(17),所述车体(20)内部开设有与顶面贯通的中空收纳腔,所述车体(20)的底板上设置有电动升降杆(19),所述电动升降杆(19)连接有用于覆盖所述中空收纳腔的搭载板(18);所述搭载板(18)朝向中空收纳腔的一侧设置有电子线路板,所述电子线路板上集成有依次连接的用于检测井下的气体浓度信号的毒气采集传感器(1)、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5)和通信模块(6),所述A/D转换模块接有用于检测井下的温度信号的温度检测模块(2)、用于检测井下的风速的风速检测模块(3)和用于检测井下的风向的风向检测模块(13);所述温度检测模块(2)、风速检测模块(3)和风向检测模块(13)均设置在搭载板(18)背离中空收纳腔的一侧;所述微处理器(5)接有用于显示井下的风速和风向、检测到的气体浓度信号、井下的温度信号和存储在微处理器(5)中的温度补偿曲线图的显示模块(12),所述显示模块(12)设置在搭载板(18)背离中空收纳腔的一侧。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场有毒气体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6)接有主控制器(7),所述主控制器(7)接有云存储模块(8)、通信接口(9)、供电模块(10)和电源管理模块(11),所述电源管理模块(11)的输入端与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智毅陈向华刘鑫干易铭李广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昊恩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