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方法及其运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292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方法及其运输系统,包括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两侧的轨道,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以及设置在轨道上的接料装置,接料装置与两排轨道滑动连接,两排轨道跨在吊装通道洞口上、一端与吊装通道洞口边缘平齐,另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边缘外,防护栏杆分别位于两排轨道的外侧以及轨道与吊装通道洞口平齐的端部的外侧,提高物料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方法及其运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方法及其运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高层和超高层既有建筑改造或新建结构建设过程中,都会存在超大构件、设备向楼层内运输的问题,电梯容积和运输重量难以满足需求,只能通过楼板预留洞口或者后开洞的方式解决,但是洞口处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设置接料平台,用于物料周转,二是设置洞口水平硬防护和临边栏杆,解决高空坠人坠物的风险,两者之间又相互矛盾,需要找到一种可行的方法,能够快速的在做好吊装通道洞口安全防护的同时将大量楼顶物料运输至楼层内需要物料的地方,具备物料运输高效率和运输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方法及其运输系统,要解决吊装通道洞口安全防护问题的同时具备物料运输高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包括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两侧的轨道,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以及设置在轨道上的接料装置,接料装置与两排轨道滑动连接,两排轨道跨设在吊装通道洞口上,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50~100mm形成挡车端,另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至少2000mm形成延伸端,防护栏杆分别位于两排轨道的外侧以及挡车端的外侧。
[0005]进一步的,接料装置上设有车载护栏,车载护栏设置在接料装置靠近挡车端的一侧。
[0006]更进一步的,接料装置的平面尺寸的长度规格和宽度规格均不小于吊装通道洞口的长度和宽度。
[0007]更进一步的,两排轨道伸出吊装通道洞口外的长度可使接料装置在轨道上完全滑离吊装通道洞口。
[0008]更进一步的,轨道的两端均设有挡铁。
[0009]更进一步的,接料装置包括车架,铺设于车架上的花纹钢板,平行设置与车架底部的两根驱动轴,设于每个驱动轴上的两个钢轮,以及设于车架上的蓄电池、控制箱和减速机,钢轮固定在驱动轴两端,钢轮间距与两排轨道间距相适配。
[0010]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的接料兼洞口防护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需要吊运物料的单个目标楼层的接料装置移至本层吊装通道洞口上方,将单个目标楼层之外楼层的接料装置移离各层吊装通道洞口,使单个目标楼层上方楼层的吊装通道洞口竖向贯通,单个目标楼层的接料装置对本层吊装通道洞口进行遮挡防护,单
个目标楼层上方及下方楼层的接料装置上的车载护栏与各层吊装通道洞口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合围成围绕吊装通道洞口的闭合护栏围护结构;步骤2:将楼顶物料从吊装通道洞口调运至需要吊运物料的单个目标楼层的接料装置上,将已装载物料的接料装置移离本层吊装通道洞口,已装载物料的接料装置上的车载护栏与本层吊装通道洞口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合围成围绕本层吊装通道洞口的闭合护栏围护结构;步骤3:将物料移动至下一个需要吊运物料的楼层,将下一个需要吊运物料的楼层的接料装置移至当前层吊装通道洞口上方,重复步骤2完成当前层物料吊运,之后重复步骤1和步骤2完成所有需要吊运物料的楼层的物料吊运。
[0011]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的运输系统,包括设于最上层楼顶的顶吊,竖向贯通运输楼层的吊装通道洞口,设于吊装通道洞口周边的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以及设于运输楼层楼顶板下方的单轨吊,顶吊对物料进行竖向运输,接料装置对物料进行同层吊装通道洞口与单轨吊之间的运输,单轨吊对物料进行同层环向运输,顶吊将物料通过吊装通道洞口吊运至接料装置上,接料装置移离本层吊装通道洞口后通过单轨吊运转物料。
[0012]进一步的,运输楼层楼顶板下方设有钢梁,钢梁底部和钢梁正上方对应的运输楼层楼顶板顶面均设有钢板,钢梁底部的钢板和运输楼层楼顶板顶面的钢板之间设有对拉螺栓,单轨吊固定在钢梁底部的钢板底面。
[0013]更进一步的,单轨吊在运输楼层楼顶板下方呈环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当接料装置处于接料状态时,接料装置沿轨道滑动完全覆盖在吊装通道洞口上,将吊装通道洞口封闭,当接料装置处于运料过程时,接料装置移动过程中接料装置上的车载护栏始终与吊装通道洞口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共同合围成围绕吊装通道洞口开口大小的闭合护栏围护结构,起到临边防护作用,从而在接料装置处于接料状态和运料过程中均对吊装通道洞口进行防护,防止物料运输过程物料或人员坠落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通过设置接料装置,已装载物料的接料装置沿轨道移离本层吊装通道洞口,使物料的装卸均处于室内楼板上,进一步避免了高空坠物伤人以及人员或物料从吊装通道洞口坠落的隐患,通过设置包含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的运输系统,能够快速的在做好吊装通道洞口安全防护的同时将大量楼顶物料运输至楼层内需要物料的地方,提高物料运输效率和运输安全性,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接料装置移至吊装通道洞口上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接料装置移离吊装通道洞口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接料装置移至吊装通道洞口上状态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料装置移离吊装通道洞口状态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运输系统中接料装置接料兼吊装通道洞口防护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运输系统中接料装置运料兼吊装通道洞口防护状态示意图;
图7为单轨吊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1

1处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1、吊装通道洞口;2、轨道;3、防护栏杆;4、接料装置;401、车架;402、钢轮;5、车载护栏;6、挡铁;7、顶吊;8、钢梁;9、钢板;10、对拉螺栓;11、吊轨;12、楼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18]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设置在每层吊装通道洞口1两侧的轨道2,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1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3,以及设置在轨道2上的接料装置4,接料装置4与两排轨道2滑动连接,吊装通道洞口1尺寸为2755mm*7255mm,接料装置4的平面尺寸的长度规格和宽度规格均不小于吊装通道洞口1的长度和宽度,接料装置4底部设有两排钢轮402,两排钢轮402的间距与两排轨道2的间距相同,轨道2跨在吊装通道洞口1上固定在吊装通道洞口1两侧,轨道2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50~100mm形成挡车端,另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1至少2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1)两侧的轨道(2),设置在吊装通道洞口(1)三个侧面的防护栏杆(3),以及设置在轨道(2)上的接料装置(4),所述接料装置(4)与两排轨道(2)滑动连接,两排所述轨道(2)跨设在吊装通道洞口(1)上,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1)50~100mm形成挡车端,另一端伸出吊装通道洞口(1)至少2000mm形成延伸端,所述防护栏杆(3)分别位于两排轨道(2)的外侧以及挡车端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4)上设有车载护栏(5),所述车载护栏(5)设置在接料装置(4)靠近挡车端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4)的平面尺寸的长度规格和宽度规格均不小于吊装通道洞口(1)的长度和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轨道(2)伸出吊装通道洞口(1)外的长度可使接料装置(4)在轨道(2)上完全滑离吊装通道洞口(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的两端均设有挡铁(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装置(4)包括车架(401),铺设于车架(401)上的花纹钢板(9),平行设置与车架(401)底部的两根驱动轴,设于每个驱动轴上的两个钢轮(402),以及设于车架(401)上的蓄电池、控制箱和减速机,所述钢轮(402)固定在驱动轴两端,所述钢轮(402)间距与两排轨道(2)间距相适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吊装洞口接料兼洞口防护结构的接料兼洞口防护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需要吊运物料的单个目标楼层的接料装置(4)移至本层吊装通道洞口(1)上方,将单个目标楼层之外楼层的接料装置(4)移离各层吊装通道洞口(1),使单个目标楼层上方楼层的吊装通道洞口(1)竖向贯通,单个目标楼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硕晖兰春光张应杰阴泰越张霄候雪丽刘仲元雷华新景桂恩全进东姜森林张晓迎杨红凯马贻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