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922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涉及大熊猫繁殖技术领域,方法包括:雌性大熊猫进入发情季节,当外阴颜色变红时,每天采集大熊猫尿液并分别测定大熊猫尿液中肌酐、雌酮和孕酮的含量;当肌酐含量大于0.2mg/mL,计算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和孕酮含量;当经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上升至7.0~14.0 ng/mg Cr之间和经肌酐校正后的孕酮含量下降至5.4~10.8 ng/mg Cr之间,同时满足雌酮含量首次大于孕酮含量时,将该尿液样品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向后延伸8.6~12.4天为雌性大熊猫雌酮含量峰值出现时间。为提前改变大熊猫饲养管理方式和制定具体繁殖配种方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熊猫繁殖
,具体涉及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科学完善的大熊猫繁殖管理可以更有效促进大熊猫繁育和保护。在圈养大熊猫繁殖期,当雌性个体尿液雌酮达到峰值后实施配种。尽早掌握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对提前改变大熊猫饲养管理方式和制定具体繁殖配种实施方案,对优化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0003]在圈养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相关报道中,喻述蓉(2003)报道雌性成体大熊猫繁殖期尿中雌酮经肌酐校正后(E1G/Cr)由<12ng/mg Cr开始上升,达峰值需8

15天,平均12d。侯蓉(2021)报道当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首次大于20ng/mg Cr时,指示大熊猫发情启动,将该次大熊猫尿液采集时间点记为发情启始时间,并从启动时间向后延伸4天后,进行大熊猫尿液E/P值计算。其中,E/P值为雌酮含量与孕酮含量的比值;目标E/P值满足条件为:目标E/P值大于其对应大熊猫尿液采集时间点至启示时间向后延伸4天的对应时间点之间的所有大熊猫尿液的E/P值,同时大于其大熊猫尿液采集时间点向后延伸24h内所有大熊猫尿液的E/P值,从而确定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以目标E/P值对应的大熊猫尿液采集时间点向后延伸17.2~41.2h为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
[0004]喻述蓉(2003)报道中雌酮经肌酐校正后(E1G/Cr)由<12ng/mg Cr开始上升,达峰值需8

>15天,平均12天。该结果由统计39只次发情大熊猫得出,存在统计样本量小,代表性不足;此外,报道对应的雌酮水平区间宽泛(雌酮水平<12ng/mg Cr,)达到峰值时间跨度大(介于8

15天),难以运用到大熊猫繁殖中对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早期预测。侯蓉(2021)的方法将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的时间确定在比较明晰的范围,不过该方法更侧重在临近大熊猫雌酮达到峰值前期(距离大熊猫雌酮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仅为17.2~41.2h),根据雌酮和孕酮水平变化得以开展预测,属于对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晚期预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对雌性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进行早期预测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雌性大熊猫进入发情季节,当外阴颜色变红时,每天采集大熊猫尿液,并分别测定大熊猫尿液中肌酐、雌酮和孕酮的含量;(b)当肌酐含量大于0.2mg/mL,计算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和孕酮含量;(c)当尿液样品中经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上升至7.0~14.0 ng/mg Cr之间,且经肌酐校正后的孕酮含量下降至5.4~10.8 ng/mg Cr之间,同时满足雌酮含量首次大于孕酮含量时,将该尿液样品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向后延伸8.6~12.4天为雌性大熊猫雌酮含量峰
值出现时间。
[0007]本专利技术的出发点是将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更进一步提前预测,是基于动物繁殖活动周期,在动物进入一轮发情活动初期,雌性动物体内雌激素由低水平开始上升,而对应孕激素由高水平逐渐下降。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大量雌性大熊猫尿液的肌酐、雌酮以及孕酮含量进行研究和生产实践,得出上述对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早期预测方法,将预测时间提前至8.6~12.4天(比现有预测方法中8~15天的范围更小),并且将“雌酮含量上升至7.0~14.0 ng/mg Cr之间,且经肌酐校正后的孕酮含量下降至5.4~10.8 ng/mg Cr之间,同时满足雌酮含量首次大于孕酮含量”作为判定指标,与现有预定方法相比,能够将时间从17.2~41.2h提前至8.6~12.4天,达到早期预测,更有利于提前改变大熊猫饲养管理方式和制定具体繁殖配种方案实施,科学指导大熊猫繁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0008]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雌酮含量/肌酐含量;所述肌酐校正后的孕酮含量=孕酮含量/肌酐含量。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发情季节为每年的2~5月。
[0010]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雌性大熊猫进入发情季节,当外阴颜色变红时,每天采集大熊猫尿液的次数为1次。与现有晚期预测方法(前期每天采样次数为1,中间每天采样次数为2次,后期甚至有一天采样次数为3次及以上)相比,采样次数明显减少,大幅度降低了预测的工作量。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早期预测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预测准确率可达88%,并且该方法只需要每天取一个尿液样品,大大降低了预测的工作量,值得推广使用。
[0012]2.本专利技术基于动物繁殖活动周期,在动物进入一轮发情活动初期,雌性动物体内雌激素由低水平开始上升,而对应孕激素由高水平逐渐下降。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在大熊猫发情繁殖期,当雌性大熊猫外阴有变红迹象时,进行尿液雌酮和孕酮水平测定,通过雌酮与孕酮水平区间变化特征早期预测范围。本专利技术为提前改变大熊猫饲养管理方式和制定具体繁殖配种方案实施,科学指导大熊猫繁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4]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雌性大熊于每年2~5月猫进入发情季节,在此期间内当雌性大熊猫的外阴颜色变红时,每天采集1次大熊猫尿液,并分别测定大熊猫尿液中肌酐、雌酮和孕酮的含量;(b)当肌酐含量大于0.2mg/mL,计算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和孕酮含量;(c)当尿液样品中经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上升至7.0~14.0 ng/mg Cr之间,且经肌酐校正后的孕酮含量下降至5.4~10.8 ng/mg Cr之间,同时满足雌酮含量首次大于孕酮含量时,将该尿液样品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向后延伸8.6~12.4天为雌性大熊猫雌酮含量峰
值出现时间。
[0015]实验例本申请专利技术人通过对以往186次大熊猫尿液的雌酮、肌酐、孕酮含量数据按照实施例1中大熊猫雌酮峰值时间的早期预测方法进行比对,其中,正确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有163次,其准确率可达88%,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与侯蓉等(2021),“一种大熊猫雌酮峰值时间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相比,填补了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空白,为大熊猫繁殖生产中提前改变大熊猫饲养管理方式和制定具体繁殖配种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0016]以下列举几例典型的案例用以说明采用实施例1所公开的方法来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准确性。
[0017]案例12019年某只雌性大熊猫早期预测雌酮峰值出现时间,对应尿液样品中肌酐、雌酮与孕酮变化数据,如表1所示。
[0018]表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早期预测大熊猫雌酮峰值出现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雌性大熊猫进入发情季节,当外阴颜色变红时,每天采集大熊猫尿液,并分别测定大熊猫尿液中肌酐、雌酮和孕酮的含量;(b)当肌酐含量大于0.2mg/mL,计算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和孕酮含量;(c)当尿液样品中经肌酐校正后的雌酮含量上升至7.0~14.0 ng/mg Cr之间,且经肌酐校正后的孕酮含量下降至5.4~10.8 ng/mg Cr之间,同时满足雌酮含量首次大于孕酮含量时,将该尿液样品所对应的采集时间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河侯蓉刘玉良叶宗金兰景超罗娌蔡开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