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88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熨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加热锅炉,包括上盖和炉体,炉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出气孔,第一容纳槽的内壁环绕设有一体成型的导热管,导热管内安装有电热棒,上盖盖合在第一容纳槽的槽口,且上盖开设有进水孔,第一容纳槽内设有横向隔板,横向隔板将第一容纳槽分隔成加热槽和引流槽,且横向隔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引流口,第一引流口连通加热槽和引流槽,引流槽内设有纵向隔板,纵向隔板一侧与横向隔板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容纳槽的内壁连接,纵向隔板将引流槽分隔成两处以纵向隔板为镜像中心对称的引流区,进水孔与加热槽相通,出气孔与引流区相通,导热管穿过引流区,从而确保从出气孔向外排出的都是水蒸气。从而确保从出气孔向外排出的都是水蒸气。从而确保从出气孔向外排出的都是水蒸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锅炉


[0001]本技术涉及熨烫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加热锅炉。

技术介绍

[0002]折叠蒸汽电熨斗也叫挂式熨斗、立式烫斗,就是能在衣服和布料挂着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熨烫的电器。往电熨斗的加热锅炉的进水孔注入清水,通过电熨斗产生的灼热水蒸气不断接触衣服和布料,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并通过“拉”、“压”、“喷”的动作平整衣服和布料,使衣服和布料完好如新。
[0003]为了完成上述“拉”、“压”、“喷”的动作,需要将电熨斗提起来多角度使用,因此需要确保注入加热锅炉中的清水能够被快速汽化,如果清水来不及汽化,则很容易通过加热锅炉的出气孔流到外部,导致衣服和布料上沾水,影响使用。同时,汽化之后的水蒸气如果不均匀,熨烫效果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加热锅炉。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锅炉,包括上盖和炉体,炉体开设有第一容纳槽和出气孔,第一容纳槽的内壁环绕设有一体成型的导热管,导热管内安装有电热棒,上盖盖合在第一容纳槽的槽口,且上盖开设有进水孔,所述第一容纳槽内设有横向隔板,所述横向隔板将第一容纳槽分隔成加热槽和引流槽,且横向隔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引流口,所述第一引流口连通加热槽和引流槽,所述引流槽内设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一侧与横向隔板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容纳槽的内壁连接,纵向隔板将所述引流槽分隔成两处以纵向隔板为镜像中心对称的引流区,所述进水孔与加热槽相通,所述出气孔与引流区相通,所述导热管穿过所述引流区。
[0006]优选的,所述引流槽内分别间隔设有第一横向引流板、第二横向引流板和第三横向引流板,所述第一横向引流板、第二横向引流板和第三横向引流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纵向引流板和第二纵向引流板连接,所述第三横向引流板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引流口,所述第二横向引流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引流口,所述横向隔板、第一横向引流板、第一纵向引流板和第二纵向引流板、第三横向引流板和第二横向引流板之间形成第一引流通道,所述出气孔连通所述第一引流通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横向隔板、纵向隔板、第一横向引流板、第二横向引流板和第三横向引流板和纵向引流板之间形成引流间隙。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槽的槽底布设有多个凸起。
[0009]进一步的,所述加热槽的槽底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安装有温控器,所述纵向隔板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固定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壁上凸出设有台阶,所述上盖的边沿抵靠在所述台阶上,且上盖通过螺丝螺接在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螺接柱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接柱。
[0012]进一步的,所述炉体的底面边沿设有第一引流环,且炉体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二引流环,所述第一引流环和第二引流环之间形成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二引流通道通过出气孔连通第一引流通道。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进水孔往加热槽内注入清水,电热棒加热并将热量通过导热管传导至第一容纳槽,通过横向隔板将第一容纳槽分隔成加热槽和引流槽,清水在加热槽内被汽化成水蒸气之后,通过横向隔板上的第一引流口,引流至引流槽内,从而将清水和水蒸气分隔开,避免汽化的水蒸气接触清水后再液化;通过纵向隔板将引流槽分隔成两处引流区,从而形成两处水蒸气流通的通道,导热管穿过引流区,从而持续对引流区内的水蒸气加热,避免水蒸气在引流区内液化,确保从出气孔向外排出的都是水蒸气。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爆炸图(一);
[0016]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爆炸图(二);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0020]图中,1

上盖,11

进水孔,2

炉体,21

第一容纳槽,211

导热管,212

横向隔板,2121

第一引流口,213

加热槽,2131

凸起,2132

固定座,2133

第二容纳槽,2134

温控器,214

引流槽,2141

纵向隔板,2142

引流区,2143

第一横向引流板,2144

第二横向引流板,2145

第三横向引流板,2146

第一纵向引流板,2147

第二纵向引流板,2148

第二引流口,2149

第三引流口,215

第一引流通道,22

出气孔,23

台阶,24

第一螺接柱,25

第二螺接柱,26

第一引流环,27

第二引流环,28

第二引流通道,3

电热棒,4

引流间隙,5

烫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2]如附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热锅炉,包括上盖1和炉体2,炉体2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螺接柱25,通过螺丝螺接在第二螺接柱25上,从而可将炉体2固定在电熨斗的烫板5上。炉体2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1和出气孔22,第一容纳槽21的内壁环绕设有一体成型的导热管211,导热管211内安装有电热棒3,电热棒3通电之后发热再通过导热管211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容纳槽21内,第一容纳槽21的内壁上凸出设有台阶23,上盖1的边沿抵靠在台阶23上,且上盖1通过螺丝螺接在第一容纳槽21的第一螺接柱24上,使上盖1盖合在第一容纳槽21的槽口处,且上盖1开设有进水孔11,如附图2~3所示,第一容纳槽21内设有横向隔板212,横向隔板212将第一容纳槽21分隔成加热槽213和引流槽214,加热槽213用于加热并将清水汽化成水蒸气,加热槽213的槽底布设有多个凸起2131,从而增大汽化的面积,加快水
蒸气汽化的速度。引流槽214用于暂时储备和引流水蒸气,通过横向隔板212将清水和水蒸气分隔开,避免汽化的水蒸气接触清水后液化。且横向隔板212的中部开设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锅炉,包括上盖(1)和炉体(2),炉体(2)开设有第一容纳槽(21)和出气孔(22),第一容纳槽(21)的内壁环绕设有一体成型的导热管(211),导热管(211)内安装有电热棒(3),上盖(1)盖合在第一容纳槽(21)的槽口,且上盖(1)开设有进水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21)内设有横向隔板(212),所述横向隔板(212)将第一容纳槽(21)分隔成加热槽(213)和引流槽(214),且横向隔板(21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引流口(2121),所述第一引流口(2121)连通加热槽(213)和引流槽(214),所述引流槽(214)内设有纵向隔板(2141),所述纵向隔板(2141)一侧与横向隔板(212)连接,另一侧与第一容纳槽(21)的内壁连接,纵向隔板(2141)将所述引流槽(214)分隔成两处以纵向隔板(2141)为镜像中心对称的引流区(2142),所述进水孔(11)与加热槽(213)相通,所述出气孔(22)与引流区(2142)相通,所述导热管(211)穿过所述引流区(21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214)内分别间隔设有第一横向引流板(2143)、第二横向引流板(2144)和第三横向引流板(2145),所述第一横向引流板(2143)、第二横向引流板(2144)和第三横向引流板(214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纵向引流板(2146)和第二纵向引流板(2147)连接,所述第三横向引流板(2145)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引流口(2148),所述第二横向引流板(2144)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引流口(2149),所述横向隔板(212)、第一横向引流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鑫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匠魂厨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