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79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包括小筒、中筒、大筒和筒底,且所述中筒与大筒均设置在所述筒底上,所述小筒设置在所述中筒内部,且所述小筒底部悬空设置,所述小筒内部形成有下行厌氧过滤区,所述中筒内部形成有上行厌氧过滤区,所述大筒内部形成有复合生态净化区;所述下行厌氧过滤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下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和厌氧过滤区排泥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效抑制复合生态池表面藻类生物生长,解决了复合生态净水池因悬浮物或藻类过多而造成堵塞的问题,大大减少了运维劳动成本,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低浓度有机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村和城郊地区水污染比较严峻,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现有申请号为CN201410070924.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系统,目前该进水系统已广泛用于村镇生活污水处理领域,该技术主要是以填料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酶以及植物的耦合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分解净化,从而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
[0003]经过实际使用发现,该工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0004]1、该系统在正常运行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和不溶性胶体物质会被水泵抽至复合生态池中,较大的悬浮物会被填料截留在复合生态池表面,较小的悬浮物会渗入到填料的内部,这些悬浮物大部分不能被表面的植物及填料中的微生物所分解,时间长了填料中的悬浮物积累得越来越多,导致复合生态池渗水缓慢,甚至不能渗水,使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0005]2、复合生态池表面填料为中砂,很容易长青苔藻类,会减缓污水下渗速度,甚至导致系统堵塞不能正常运行;
[0006]3、当复合生态池因堵塞不能正常运行时,目前的维护手段主要是通过人工定期(7

10天)去清理生态池表面的悬浮物、青苔,并通过阳光暴晒1至2天,或系统停止运行3天左右,才能再让复合生态池进水继续运行;在维护期间,系统不宜继续进水运行,否则问题更加严重,不仅增加了运维劳动成本,而且系统稳定性较差;
[0007]4、该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率不稳定,每个复合生态池去除效率都不一样,总体去除率在40

85%之间,不能稳定达到国家综合排放的一级A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包括小筒、中筒、大筒和筒底,所述中筒设置在所述大筒内部,且所述中筒与大筒均设置在所述筒底上,所述小筒设置在所述中筒内部,且所述小筒底部悬空设置,所述小筒内部形成有下行厌氧过滤区,所述中筒内部形成有上行厌氧过滤区,所述大筒内部形成有复合生态净化区;
[0010]所述下行厌氧过滤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下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和厌氧过滤区排泥层;
[0011]所述上行厌氧过滤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上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和厌氧过滤区排泥层;
[0012]所述复合生态净化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初级砂滤层、慢渗层、蓄
水供氧层、慢渗层、蓄水供氧层、慢渗层和出水层;
[0013]所述下行厌氧过滤区上方设有多孔布水管,所述厌氧过滤区排泥层内插接有贯穿所述大筒的厌氧过滤区排泥管,所述上行厌氧过滤区顶部设有贯穿所述复合生态净化区的多孔连通管,所述出水层内插接有贯穿所述大筒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有专利技术。
[0014]其中,所述小筒、中筒和大筒为不同面积的同心圆筒状结构。
[0015]其中,所述小筒顶部的高度尺寸比所述中筒顶部的高度尺寸高20cm,所述中筒顶部的高度尺寸比所述大筒顶部的高度尺寸高20cm。
[0016]其中,所述复合生态净水区的高度尺寸为250cm,所述复合生态净水区表面水力负荷为2~3m3/m2.d,所述初级砂滤层的厚度尺寸为10~25cm,所述初级砂滤层采用中砂制成,所述慢渗层的厚度尺寸为40~60cm,所述慢渗层由原土和惰性有机天然材质构成,所述蓄水供氧层的厚度尺寸为15~30cm,所述蓄水供氧层采用碎石制成,所述出水层的厚度尺寸为15~25cm。
[0017]其中,所述复合生态净化区内部插接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端部设有气帽。
[0018]其中,所述下行厌氧过滤区、上行厌氧过滤区和复合生态净化区内的植物生长区均设有挺水植物。
[0019]其中,所述初级砂滤层表面设有防藻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效抑制复合生态池表面藻类生物生长,解决了复合生态净水池因悬浮物或藻类过多而造成堵塞的问题,大大减少了运维劳动成本,同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本生态净水装置对总氮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地达到较高水平,能稳定达到小于15mg/L以下,保证了优良的出水水质目标,同时该生态净水装置可以大大提高复合生态净水池的水力负荷,减少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小筒;2、多孔布水管;3、挺水植物;4、下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5、厌氧过滤区排泥层;6、厌氧过滤区排泥管;7、筒底;8、上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9、多孔连通管;10、中筒;11、透气管;12、大筒;13、防藻层;14、初级砂滤层;15、慢渗层;16、蓄水供氧层;17、出水层;18、出水管;1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包括小筒1、中筒10、大筒12和筒底7,中筒10设置在大筒12内部,且中筒10与大筒12均焊接在筒底7上,小筒1设置在中筒10内部,且小筒1底部悬空设置,小筒1内部形
成有下行厌氧过滤区,中筒10内部形成有上行厌氧过滤区,大筒12内部形成有复合生态净化区;
[0027]其中、小筒1、中筒10和大筒12为不同面积的同心圆筒状结构,小筒1顶部的高度尺寸比中筒10顶部的高度尺寸高20cm,中筒10顶部的高度尺寸比大筒12顶部的高度尺寸高20cm,将小筒1套在中筒10里面(小筒1安装在中筒10的厌氧过滤区排泥层5之上,且小筒1底部不与筒底7焊接固定,使得小筒1底部为悬空状态,通过厌氧过滤区排泥层5对小筒1进行支撑),中筒10又套在大筒12的里面(中筒10和大筒12与筒底7焊接相连固定),且中筒10、大筒12均采用防水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混凝土。
[0028]其中,复合生态净水区的面积等于下行厌氧过滤区加上行厌氧过滤区的面积之和,下行厌氧过滤区面积等于上行厌氧过滤区面积,在处理一般的村镇中低浓度的生活污水时,本生态净水装置总表面水力负荷为1.0m3/m2·
d

2.0m3/m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包括小筒(1)、中筒(10)、大筒(12)和筒底(7),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10)设置在所述大筒(12)内部,且所述中筒(10)与大筒(12)均设置在所述筒底(7)上,所述小筒(1)设置在所述中筒(10)内部,且所述小筒(1)底部悬空设置,所述小筒(1)内部形成有下行厌氧过滤区,所述中筒(10)内部形成有上行厌氧过滤区,所述大筒(12)内部形成有复合生态净化区;所述下行厌氧过滤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下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4)和厌氧过滤区排泥层(5);所述上行厌氧过滤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上行厌氧过滤区填料层(8)和厌氧过滤区排泥层(5);所述复合生态净化区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植物生长区、初级砂滤层(14)、慢渗层(15)、蓄水供氧层(16)、慢渗层(15)、蓄水供氧层(16)、慢渗层(15)和出水层(17);所述下行厌氧过滤区上方设有多孔布水管(2),所述厌氧过滤区排泥层(5)内插接有贯穿所述大筒(12)的厌氧过滤区排泥管(6),所述上行厌氧过滤区顶部设有贯穿所述复合生态净化区的多孔连通管(9),所述出水层(17)内插接有贯穿所述大筒(12)的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上设有阀门(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厌氧过滤的有机复合土壤高效生态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筒(1)、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喜显黄水莲刘利鹏刘畅孙语晗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南洋新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