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2758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包括:将各个微服务数据转换为定长二进制编码;获取各个拆分层;根据各个加密组合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根据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出现的频率以及各种数据类型对应的新的拆分数据得到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根据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得到各个加密组合的优选程度,进而得到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及最优运算规则;使用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与最优运算规则对各个拆分层数据分别进行加密,对加密后的微服务数据进行传输。本发明专利技术自适应获取微服务数据的最优密钥以及最优运算法则,以增大密文数据与原数据的差异,提高了破解难度。提高了破解难度。提高了破解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传输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服务架构是将大型复杂的单体架构进行任务划分,每个微服务根据其负责的具体业务职责提炼为单一的业务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业务的耦合程度;与此同时,每一种微服务又能在架构中相互配合、密切协同,有效降低应用的复杂度、提高功能复用、缩短开发周期和适应资源弹性伸缩。但各个微服务均部署在相对较为开放共享运行环境下,各个微服务中的数据安全不能得到保证,因此需要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加密。
[0003]传统数据加密通常采用置乱加密,通过混沌映射生成对应的混沌序列,根据混沌序列对数据进行置乱以达到隐藏明文的目的。但每个微服务根据其负责的具体业务职责提炼为单一的业务功能,对应的业务数据相似性较高,极易造成相同的业务数据进行位置置换,无法达到隐藏信息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待加密传输的微服务数据,将采集到的各个微服务数据转换为若干定长二进制编码;对各个定长二进制编码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各个拆分层;将不同密钥与不同的运算规则进行两两组合,得到各个加密组合;使用各个加密组合对各个拆分层中各个拆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根据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出现的频率以及所述各种数据类型对应的新的拆分数据得到所述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将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的累加和作为所述各个加密组合的优选程度;将各个拆分层对应的所有加密组合中,优选程度最大的加密组合作为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加密组合,将所述最优加密组合中的密钥以及运算规则分别记为所述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以及最优运算规则;使用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与最优运算规则对各个拆分层数据分别进行加密,对加密后的微服务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0006]优选的,所述各个拆分层的获取方法为:将各个定长二进制编码中,每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作为一个拆分数据,所有定长二进制编码中相同序号的拆分数据构成了对应的拆分层。
[0007]优选的,所述各种数据类型是指:将各个拆分层中,数据值相同的拆分数据作为一
种数据类型,数据值不相同的拆分数据构成了各个拆分层的各种数据类型。
[0008]优选的,所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的获取方法为:对于一个拆分层中的一个拆分数据,将所述拆分数据与各个加密组合中的密钥按照所述各个加密组合中的运算规则进行运算,所得结果即为新的拆分数据;同理,使用各个加密组合对各个拆分层中的各个拆分数据进行运算,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
[0009]优选的,所述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的获取方法为:将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对应的各个新的拆分数据替换掉对应的定长二进制编码中的相应位置的二进制数,得到各个新的定长二进制编码,将各个新的定长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十进制数与原来定长二进制编码对应的十进制数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将所有绝对值的累加和与所述各种数据类型的出现频率之间的乘积作为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
[0010]优选的所述相应位置是指:根据各个新的拆分数据所在拆分层的序号,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在定长二进制编码中的位数;根据各个新的拆分数据在所处拆分层中的拆分数据序号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对应的微服务数据序号,根据各个新的拆分数据对应的微服务数据序号以及对应的定长二进制编码中的位数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的替换位置,所述替换位置即为所述相应位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利用进制转换获取各个微服务数据的定长二进制编码,对定长二进制编码进行拆分分层,通过使用不同密钥与不同运算规则对各个拆分层的各个拆分数据进行运算,破坏原本的微服务数据中的关联性与原微服务数据本身所蕴含的信息,保证原文的安全性;通过获取各个拆分层的最优的密钥与最优运算规则,再利用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与最优运算规则对各个拆分层中的各个拆分数据进行转换,使得对应拆分层与原始数据的差异大大增加,大大增加破解难度,进而提高微服务数据的私密性,达到安全传输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的微服务架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的拆分分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的运算结果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
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1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0016]下面结合附图具体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的具体方案。
[0017]请参阅图1,其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01:采集待加密传输的微服务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各个定长二进制编码。
[0018]微服务架构的目的是有效的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微服务架构是一系列独立的服务共同组成的系统,其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每个服务单独部署,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每个服务为单独的业务开发,因此需要系统进行协调运行,不同微服务直接进行数据库的交互。各微服务均部署在相对较为开放共享运行环境下,即数据库中数据的私密性较差,故为了保证各个数据库的安全性,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
[0019]采集到的待加密传输的微服务数据通常为十进制数据,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计算机处理的数据通常为二进制数据,因此对采集到的十进制的微服务数据进行进制转换,将十进制数据转换为二进制数据。又由于变长编码在进行解码时容易造成错误,因此需要将变长编码转换为定长编码,以便于进行精准解码。例如:132的二进制编码为10000100,2的二进制编码为10,25的二进制编码为11001,若132为采集的待进行加密传输的微服务数据中最大的数据,则将变长编码转换为定长编码时编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待加密传输的微服务数据,将采集到的各个微服务数据转换为若干定长二进制编码;对各个定长二进制编码进行分层处理,得到各个拆分层;将不同密钥与不同的运算规则进行两两组合,得到各个加密组合;使用各个加密组合对各个拆分层中各个拆分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个新的拆分数据;根据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出现的频率以及所述各种数据类型对应的新的拆分数据得到所述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将各个拆分层中各种数据类型的差异程度的累加和作为所述各个加密组合的优选程度;将各个拆分层对应的所有加密组合中,优选程度最大的加密组合作为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加密组合,将所述最优加密组合中的密钥以及运算规则分别记为所述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以及最优运算规则;使用各个拆分层的最优密钥与最优运算规则对各个拆分层数据分别进行加密,对加密后的微服务数据进行加密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拆分层的获取方法为:将各个定长二进制编码中,每固定长度的二进制数作为一个拆分数据,所有定长二进制编码中相同序号的拆分数据构成了对应的拆分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物联网平台数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种数据类型是指:将各个拆分层中,数据值相同的拆分数据作为一种数据类型,数据值不相同的拆分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相才仲飞陈志刘贵达周世宇刘静波周维奇朱江涛田陆海许振宇陈庆文储灿建吴珂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高新区信息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