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234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勘查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保护箱、测量摄像头、第一升降管、定位单元、第二升降管、固定螺纹杆、升降板以及升降杆,保护箱底面上开设有升降口,保护箱和第一升降管均固定在无人机本体上,第二升降管滑动在第一升降管内,且侧面上开设两个定位孔,定位单元固定在第一升降管上,且穿过第一升降管并抵接定位孔,升降杆滑动在第二升降管内,固定螺纹杆螺纹连接第二升降管和升降杆,升降板固定连接升降杆和测量摄像头,测量摄像头电连接无人机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在未勘查测量时不能被保护会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时不能被保护会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时不能被保护会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勘查测量
,具体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时常常采用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即带有测量装置的无人机)进行勘查测量,无人机设备是拍摄和监测常用的一种设备,多与相机一起配套使用,操作便捷,常用于摄影和环境地质等的监测。
[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666030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输电通道地质灾害无人机快速量测装置,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由机壳、旋翼、支腿、支架和高清摄像头组成,所述无人机主体内部设置有主控板,所述主控板线性连接设置有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协调控制模块和图像视频数据传输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为三组,分别用于驱动旋翼与支腿,所述电源模块包含稳压电路、滤波电路和供电电池,所述协调控制模块包含命令编码转换器、执行机构、姿态传感器、自动避障和路径规划,所述无人机主体凭借协调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对障碍物的识别和躲避,同时具有超远巡航的特点,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续航时间长,作业效率高,能够实现大范围全面侦查。
[0004]上述专利技术的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在不工作时无法对测量装置进行保护,使得测量装置容易与外界物体进行直接接触,造成了测量装置容易被破坏,降低了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5]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以便解决上述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在未勘查测量时不能被保护会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在未勘查测量时不能被保护会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包括无人机本体、顶面开口的保护箱、测量摄像头以及升降机构,保护箱底面上开设有升降口,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管、定位单元、第二升降管、固定螺纹杆、固定盘、升降板以及升降杆,保护箱顶面和第一升降管均固定在无人机本体底面上,第二升降管滑动在第一升降管内,且侧面上开设两个定位孔,定位单元一端固定在第一升降管侧面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升降管并抵接定位孔表面,升降杆滑动在第二升降管内,且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与固定螺纹杆相配合,固定螺纹杆一端螺纹连接第二升降管,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盘,升降杆与固定螺纹杆通过固定螺纹孔螺纹连接,升降板一端固定在升降杆底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测量摄像头,第一升降管在保护箱内,且在升降口正上方,测量摄像头电连接无人机本体。
[000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当测量摄像头勘查测量完毕后,工作人员控制无人机本体带着保护箱、测量摄像头以及升降机构一起落到地面上,然后一只手托住测
量摄像头,另一只手伸入保护箱内并抓住固定盘逆时针转动,固定盘会带着固定螺纹杆一起逆时针转动,同时固定螺纹杆开始远离固定螺纹孔,直至固定螺纹杆完全远离固定螺纹孔,工作人员托住测量摄像头的手向上推动测量摄像头,测量摄像头会带着升降板和升降杆一起向上,直至升降板抵接第二升降管底面,停止测量摄像头、升降板以及升降杆的移动,此时固定螺纹杆与另一个固定螺纹孔对齐,再顺时针转动固定盘,固定盘会带着固定螺纹杆进入另一个固定螺纹孔内,再操作定位单元,让定位单元远离定位孔,工作人员托住测量摄像头的手再次向上推动测量摄像头,测量摄像头会带着升降板、升降杆、固定盘、固定螺纹杆以及第二升降管一起向上移动,直至第二升降管抵接无人机本体底面,工作人员停止移动测量摄像头,此时定位单元与另一个定位孔对齐,最后操作定位单元抵接另一个定位孔表面,即可把测量摄像头固定在保护箱内,本技术这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采用升降机构和保护箱可以对测量摄像头进行保护,避免了外界物体与测量摄像头的直接接触,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在未勘查测量时被保护,增加了地质灾害防治用勘查测量系统的测量装置的使用寿命;采用第一升降管、第二升降管以及升降杆可以让测量摄像头与无人机本体固定连接的距离增加,实现了在要进行勘查测量时测量摄像头能够远离保护箱,保证了测量摄像头的实用性;采用定位单元、固定螺纹杆以及固定盘可以对第一升降管、第二升降管以及升降杆进行固定,保证了升降机构的实用性;采用升降板可以增加测量摄像头固定连接的面积,提高了测量摄像头位置的稳定性。
[0009]进一步,定位单元包括定位筒、定位弹簧、定位杆以及推块,定位筒上开设有推口,且固定在第一升降管侧面上,定位弹簧一端固定在定位筒内底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杆,定位杆一端滑动在定位筒内,另一端穿过第一升降管侧壁并抵接定位孔表面,推块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滑动在推口内。
[001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定位筒可以对定位弹簧进行支撑和限制,保证了定位弹簧的实用性,定位杆可以对第一升降管和第二升降管进行固定,保证了第二升降管位置的稳定性,定位弹簧可以对定位杆进行挤压,提高了定位杆位置的稳定性,推块和推口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定位杆的移动,提高了定位单元的实用性。
[0011]进一步,还包括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两个侧面均开口的滑动槽体和两个保护单元,保护单元包括保护板、两个支撑架、两个保护螺纹杆以及两个保护盘,两个滑动槽体分别固定在保护箱底面两端上,两个保护板均两端滑动在两个滑动槽体内,且均抵接保护箱底面,保护箱底面上开设有八个保护螺纹孔,保护螺纹孔与保护螺纹杆相配合,两个支撑架分别固定在保护板底面两端上,两个保护螺纹杆均一端螺纹连接支撑架和保护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保护盘,保护板与保护箱通过两个保护螺纹杆固定连接。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两个滑动槽体可以对两个保护板进行限位和支撑,保证了两个保护板的实用性,两个保护板可以对升降口进行封闭,增加了测量摄像头的保护面积,提高了测量摄像头的安全性,支撑架、保护螺纹杆以及保护盘可以对保护板与保护箱进行固定,保证了保护板位置的稳定性。
[0013]进一步,保护机构还包括两个密封条,两个密封条分别固定在两个保护板内侧面上。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两个密封条分别固定在两个保护板内侧面上,可以通过两个密封条的相互抵接来实现保护箱的密封性的增加,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
对测量摄像头的影响,提高了保护箱的实用性。
[0015]进一步,升降机构还包括四个支撑单元,支撑单元包括支撑螺纹杆、支撑螺纹筒以及支撑板,四个支撑螺纹杆均一端固定在保护箱底面上,另一端螺纹连接支撑螺纹筒,支撑板固定在支撑螺纹筒底面上。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支撑螺纹杆和支撑螺纹筒可以通过转动来调节支撑板与保护箱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加无人机本体降落在地面上时测量摄像头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让支撑单元能够对不同尺寸的测量摄像头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单元的实用性,支撑板可以增加支撑螺纹筒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地面受到支撑螺纹筒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人机本体、顶面开口的保护箱、测量摄像头以及升降机构,保护箱底面上开设有升降口,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管、定位单元、第二升降管、固定螺纹杆、固定盘、升降板以及升降杆,保护箱顶面和第一升降管均固定在无人机本体底面上,第二升降管滑动在第一升降管内,且侧面上开设两个定位孔,定位单元一端固定在第一升降管侧面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升降管并抵接定位孔表面,升降杆滑动在第二升降管内,且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与固定螺纹杆相配合,固定螺纹杆一端螺纹连接第二升降管,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盘,升降杆与固定螺纹杆通过固定螺纹孔螺纹连接,升降板一端固定在升降杆底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测量摄像头,第一升降管在保护箱内,且在升降口正上方,测量摄像头电连接无人机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定位单元包括定位筒、定位弹簧、定位杆以及推块,定位筒上开设有推口,且固定在第一升降管侧面上,定位弹簧一端固定在定位筒内底面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定位杆,定位杆一端滑动在定位筒内,另一端穿过第一升降管侧壁并抵接定位孔表面,推块一端固定在定位杆上,另一端滑动在推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勘查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两个侧面均开口的滑动槽体和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杨家兵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一零九地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