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26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眩光、亮度不均、光束宽度难以调宽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的灯板组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并罩设于所述灯板组件的外侧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近底部位置,所述透镜为偏光透镜,所述基座上设置防眩支架,所述防眩支架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侧,所述防眩支架上设置防眩部和透光部,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防眩部倾斜设置。其效果:增加灯板组件距离基座出光端口的距离,并配合偏光透镜、防眩支架,使灯板组件的出射光亮度均匀、防眩、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的照明光。照明光。照明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

技术介绍

[0002]一种装饰用Led洗墙灯具有高显指、无频闪、偏光角度可调节、免维护等特点。这类灯具的光学元件部分可单个或多个组合安装。特别适用于居家室内照明、建筑物外墙照明、办公场所照明、教室照明、会议室照明、大型广告画照明以及宣传栏照明等。
[0003]但是,目前受限于集成吊顶行业led灯板本体的物理尺寸和灯具发光面,对于配光宽度、出光角来说,难以进一步加宽,特别在会议室的白板、教室的黑板、投影仪使用中,存在易出现眩光、亮度不匀、局部照明多为点状、无法形成条形的宽状的照明等问题,已无法满足用户对灯光更高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使灯板组件安装于基座的底部位置,增加灯板组件距离基座出光端口的距离,并配合偏光透镜、防眩支架,使灯板组件的出射光亮度均匀、防眩、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的照明光,形成亮度均匀、偏光、防眩的洗墙灯具的效果。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包括基座,设置在所述基座内的灯板组件,固定于所述基座上、并罩设于所述灯板组件的外侧的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的近底部位置,所述透镜为偏光透镜,所述基座上设置防眩支架,所述防眩支架设置在所述透镜的外侧,所述防眩支架上设置防眩部和透光部,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防眩部倾斜设置。
[0006]在本技术方案中,首先将灯板组件设置在基座的底部位置,增加灯板组件距离基座出光端口的距离,减少或避免灯板组件发送的光直线射出基座而发生眩光的可能。在本技术方案中还配合偏光透镜,有效地排除和滤除灯板组件发射的光束中的散射光线,使光线能于正轨之透光轴投入眼睛视觉影像,使视野清晰自然、柔和而不刺眼。同时,在本技术方案中还配合防眩支架,使灯板组件的出射光,亮度均匀、防眩、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的照明光,形成亮度均匀、防眩的洗墙灯具的效果。灯板组件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防眩部倾斜设置,有利于避免光线直接照射人的眼睛,进一步避免眩光效果,达到防眩的目的。
[000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防眩部和透光部并排设置,所述防眩部为条形栅格结构,所述防眩部的出光面与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平行并错位设置,所述防眩部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的外围,所述透光部覆盖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
[0008]防眩部是为了达到防眩的目的,透光部能使经过偏光透镜、防眩部、灯板组件深入设置在基座底部以及灯板组件的发光面倾斜设置等手段的处理后灯光柔和、明亮、防眩射出,达到具有一定宽度的长条形的洗光灯效果的灯光,有利于提高光源的使用安全性,减少
对眼睛的伤害,并提高使用舒适度。
[0009]所述防眩支架的出光面到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所述防眩支架的内侧设置若干片支撑片,相邻所述支撑片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片上设置支撑凹槽,所述支撑凹槽与所述透镜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适配,所述支撑片承托所述透镜。
[0010]防眩支架的出光面到所述灯板组件的发光面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能够达到隐藏光源(灯板组件的发光面)的效果,避免使用者直接看到光源,具有防眩、防刺眼的效果。
[0011]支撑片用于支撑偏光透镜,相邻支撑片之间形成透光窗口,由于支撑片为薄片结构,并且相邻支撑片之间具有足够距离,灯板组件所发射的光线照射到支撑片上,使支撑片达到隐形效果,在使用过程中,人们难以查看到支撑片的存在,避免支撑片对光线产生影响,使灯板组件所发射的光线形成连贯的均匀的长条形光源。
[0012]所述基座内设置透镜支架,所述透镜支架的底部设置贯穿通道,所述透镜支架上位于所述贯穿通道的部位与所述基座配合夹持所述透镜的安装脚,所述透镜支架内具有光线出射腔,所述光线出射腔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防眩支架设置在所述光线出射腔的腔口位置,所述防眩部和所述透光部覆盖所述光线出射腔的腔口。
[0013]透镜支架一方面配合基座使透镜固定在基座内,另一方面形成灯罩的效果,使灯板组件所发射的光线通过透镜支架形成一定宽度的聚拢效果,并配合防眩支架,使灯板组件所发射的光线都通过防眩支架透射出来,提高灯光利用率。
[0014]所述防眩支架包括第一竖向安装壁、第二竖向安装壁,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第二竖向安装壁之间的竖向支撑壁,所述防眩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和竖向支撑壁的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和竖向支撑壁的外端。
[0015]第一竖向安装壁、第二竖向安装壁的设置,分别与透镜支架的两侧板形成配合,将透镜支架的内腔和防眩支架的内部空间形成只有防眩支架外端的一个开口的封闭空间,将灯板组件所发射的光线都通过防眩支架透射出来,避免从透镜支架的两侧板的外端外泄。
[0016]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和第二竖向安装壁分别抵压在所述透镜支架的两侧板的外端的外翻脚上,使所述透镜支架固定于所述基座和所述防眩支架之间,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和第二竖向安装壁分别封闭两所述外翻脚,使所述灯板组件的出射光全部通过所述防眩之间透射。防眩支架一方面使通光透光支架的光线全部射出,提高利用率,又能够通过防眩部消除光源的眩光部分。另一方面又能够将透镜支架固定在基座内,达到固定座的作用。
[0017]所述透镜支架的两侧板分别为长侧板和短侧板,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竖向安装壁的长度,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抵压在所述短侧板上,所述第二竖向安装壁抵压在所述长侧板上,所述防眩支架的外表面与所述灯板组件的安装面保持平行。
[0018]所述基座的开口端分别设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外端与所述基座的底壁平行,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夹持所述第一竖向安装壁和所述第二竖向安装壁。
[0019]所述基座上设置背离所述灯板组件的出光方向的龙骨夹持部。能够将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通过龙骨夹持部夹持在龙骨上,或者装配于天花板的吊件上,能够融合于集成吊顶上,通过调节龙骨夹持部与基座之间的角度,来调节防眩支架的出光表面,达到调节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的出光角度。
[0020]对于本技术方案涉及的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而言,可以明装,也可以暗装,
能够与集成吊顶上的扣板形成很好的衔接。
[0021]所述基座和透镜支架均为金属型材结构,所述灯板组件、透镜和防眩支架分别为模块化组件,用于使所述的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长度可调节。
[0022]对于本技术方案而言,基座和透镜支架因为为型材结构,能够根据灯具要求的长度进行切割,灯板组件、透镜和防眩支架分别为模块化组件,能够根据灯具要求的长度选择合适数量的模块数量,将合适数量的模块数量组装于合适长度的基座和透镜支架上,形成合适长度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包括基座(1),设置在所述基座(1)内的灯板组件(2),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并罩设于所述灯板组件(2)的外侧的透镜(3),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板组件(2)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近底部位置,所述透镜(3)为偏光透镜(3),所述基座(1)上设置防眩支架(4),所述防眩支架(4)设置在所述透镜(3)的外侧,所述防眩支架(4)上设置防眩部(5)和透光部(6),所述灯板组件(2)的发光面朝向所述防眩部(5)倾斜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部(5)和透光部(6)并排设置,所述防眩部(5)为条形栅格结构,所述防眩部(5)的出光面与所述灯板组件(2)的发光面平行并错位设置,所述防眩部(5)设置在所述灯板组件(2)的发光面的外围,所述透光部(6)覆盖所述灯板组件(2)的发光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支架(4)的出光面到所述灯板组件(2)的发光面的距离大于等于25mm,所述防眩支架(4)的内侧设置若干片支撑片(7),相邻所述支撑片(7)间隔设置,所述支撑片(7)上设置支撑凹槽(8),所述支撑凹槽(8)与所述透镜(3)的横截面的外轮廓适配,所述支撑片(7)承托所述透镜(3)。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内设置透镜支架(23),所述透镜支架(23)的底部设置贯穿通道(9),所述透镜支架(23)上位于所述贯穿通道(9)的部位与所述基座(1)配合夹持所述透镜(3)的安装脚(10),所述透镜支架(23)内具有光线出射腔(11),所述光线出射腔(11)的横截面呈八字形,所述防眩支架(4)设置在所述光线出射腔(11)的腔口位置,所述防眩部(5)和所述透光部(6)覆盖所述光线出射腔(11)的腔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用于集成吊顶的偏光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支架(4)包括第一竖向安装壁(12)、第二竖向安装壁(13),设置于所述第一竖向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沈祥林圣全丁云斌江武杰蒋承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友邦集成吊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