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82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工艺,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显示叠层结构;显示叠层结构包括:偏光片叠层及基板层;偏光片叠层、基板层分别设置在显示叠层结构的第一面、第二面;其中,还包括第一PSA层;第一PSA层设置在盖板与偏光片叠层之间,用于将盖板与偏光片叠层粘合,获取偏振盖板;偏光片叠层包括第二PSA层;第二PSA层设置在偏光片叠层的第二面,用于将偏振盖板与基板层粘合,形成显示叠层结构。通过先点银浆进行高阻膜与ITO膜的连接,然后利用第一PSA层通过物理压合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形成偏振盖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银浆导致的偏光片出现的白边、气泡、变形及银浆产生鼓包、皱纹的问题,并且全贴合工艺简单。艺简单。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TFT

LCD(液晶显示屏)为了使得显示屏LCD上下玻璃接地准位(电压准位)保持一致,不至引起屏幕闪烁不良,生产时需要再上片玻璃和下片玻璃的截面点银浆,通过银浆将上片玻璃上的高阻膜和下片玻璃的GND ITO连接起来。由于在点银浆的过程中是处于流动状态,因此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上偏光片。因银浆除了含有银粉外和树脂外,还有多种挥发添加剂,挥发添加剂占比大概10%,传统的银浆常温或者热风循环式加热炉固化过程都是由外至内,而且固化时间长,导致银浆内部来不及挥发的挥发添加剂会渗入偏光片造成偏光片白边、气泡、变形及银浆产生鼓包、皱纹等现象,进而造成显示屏边缘偏亮,此工艺需要严格生产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TFT液晶显示屏及其制作工艺,易导致偏光片出现白边、气泡、变形及银浆产生鼓包、皱纹的问题。
[000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及其制作工艺,通过先点银浆进行高阻膜与ITO膜的连接,然后利用第一PSA层通过物理压合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形成偏振盖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银浆导致的偏光片出现的白边、气泡、变形及银浆产生鼓包、皱纹的问题,并且全贴合工艺简单。
[0005]第一方面,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0006]盖板;
[0007]显示叠层结构;
[0008]所述显示叠层结构包括:
[0009]偏光片叠层;
[0010]基板层;
[0011]所述偏光片叠层、基板层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叠层结构的第一面、第二面;
[0012]其中,还包括:
[0013]第一PSA层;
[0014]所述第一PSA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之间,用于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获取偏振盖板;
[0015]所述偏光片叠层包括:
[0016]第二PSA层;
[0017]所述第二PSA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叠层的第二面,用于将所述偏振盖板与所述基板层粘合,形成所述显示叠层结构。
[0018]结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显示模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偏光片叠层还包括:
[0019]第三PSA层;
[0020]第一TAC层;
[0021]第二TAC层;
[0022]所述第一TAC层、第三PSA层、第二TAC层、第二PSA层自第一面至第二面依次叠加,形成所述偏光片叠层。
[0023]结合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层包括:
[0024]高阻膜;
[0025]CF玻璃层;
[0026]ITO膜;
[0027]TFT玻璃层;
[0028]所述高阻膜设置在所述CF玻璃层上;
[0029]所述ITO膜设置在所述TFT玻璃层上;
[0030]通过点银浆将所述高阻膜与所述ITO膜连接。
[0031]结合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0032]背光层;
[0033]所述背光层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面。
[0034]第二方面,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以制作第一方面的显示模组,包括:
[0035]步骤100、通过点银浆将CF玻璃层上的高阻膜与TFT玻璃层上的ITO膜连接;
[0036]步骤200、将盖板与偏光片叠层粘合,获取偏振盖板;
[0037]步骤300、将偏振盖板与基板层粘合,构成显示叠层结构;
[0038]步骤400、将所述显示叠层结构与背光层组装贴合,获取显示模组。
[0039]结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00包括:
[0040]步骤110、将高阻膜设置在所述CF玻璃层上;
[0041]步骤120、将ITO膜设置在所述TFT玻璃层上;
[0042]步骤130、通过点银浆将所述高阻膜与所述ITO膜连接。
[0043]结合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00包括:
[0044]步骤210、将偏光片叠层、基板层分别设置在显示叠层结构的第一面、第二面;
[0045]步骤220、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之间设置第一PSA层;
[0046]步骤230、利用所述第一PSA层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获取偏振盖板。
[0047]结合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300包括:
[0048]步骤310、在所述偏光片叠层的第二面设置第二PSA层;
[0049]步骤320、利用所述第二PSA层将所述偏振盖板与所述基板层粘合,形成所述显示模组。
[0050]结合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00还包括:
[0051]步骤240、在所述偏光片叠层的中间设置第三PSA层;
[0052]步骤250、自第一面至第二面将第一TAC层、第三PSA层、第二TAC层、第二PSA层依次叠加,形成所述偏光片叠层。
[0053]结合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30包括:
[0054]步骤231、利用所述第一PSA层通过物理压合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形成偏振盖板。
[0055]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显示模组及其制作工艺,通过先点银浆进行高阻膜与ITO膜的连接,然后利用第一PSA层通过物理压合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形成偏振盖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银浆导致的偏光片出现的白边、气泡、变形及银浆产生鼓包、皱纹的问题,并且全贴合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005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第一示意图;
[005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第二示意图;
[0059]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第三示意图;
[0060]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第一示意图;
[0061]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第二示意图;
[0062]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第三示意图;
[0063]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第四示意图;
[0064]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第五示意图;
[0065]附图中各数字所指代的部位名称为:10——盖板、101——偏振盖板、20——第一PSA层、30——显示叠层结构、310——偏光片叠层、320——基板层、311——第一TAC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显示叠层结构;所述显示叠层结构包括:偏光片叠层;基板层;所述偏光片叠层、基板层分别设置在所述显示叠层结构的第一面、第二面;其中,还包括:第一PSA层;所述第一PSA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之间,用于将所述盖板与所述偏光片叠层粘合,获取偏振盖板;所述偏光片叠层包括:第二PSA层;所述第二PSA层设置在所述偏光片叠层的第二面,用于将所述偏振盖板与所述基板层粘合,形成所述显示叠层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叠层还包括:第三PSA层;第一TAC层;第二TAC层;所述第一TAC层、第三PSA层、第二TAC层、第二PSA层自第一面至第二面依次叠加,形成所述偏光片叠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层包括:高阻膜;CF玻璃层;ITO膜;TFT玻璃层;所述高阻膜设置在所述CF玻璃层上;所述ITO膜设置在所述TFT玻璃层上;通过点银浆将所述高阻膜与所述ITO膜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层;所述背光层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二面。5.一种显示模组制作工艺,以制作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00、通过点银浆将CF玻璃层上的高阻膜与TFT玻璃层上的ITO膜连接;步骤200、将盖板与偏光片叠层粘合,获取偏振盖板;步骤300、将偏振盖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平阳耀启季福贵张树航李山萌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仁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