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66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包括:若干个过滤筒和支架,若干个过滤筒呈矩阵排列设置在支架上,若干个过滤筒的前端均设置有净水管,后侧均连通有进水管道,前侧连通有若干行出水机构,右侧连通有浓水管道,若干行出水机构的右侧设置有总出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直接装在过滤筒净水口的止回阀进行位置转换,若干个止回阀分别安装在两个过滤筒之间的出水机构上,当其中一个止回阀失效时,其余的止回阀仍然能起到防护作用,如每行最右侧的止回阀失效时,其左侧的若干个止回阀仍然正常工作,总出水管内的水流无法对最右侧的过滤筒造成背压,能够充分利用止回阀,防止因系统产水止回阀失效而造成的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破坏。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膜系统背压损坏成因包括:系统产水止回阀失效导致背压,在多套反渗透系统共用1个产水母管向产水箱供水的情况下,个别系统停机、其他系统正常运行有时也会发生背压,这种情况往往是停机系统的产水止回阀失效造成的(例如停机后阀芯卡在法兰垫片上没有落下)。因为无法预知止回阀何时失效,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都比较隐蔽。一个典型例子是,某次探针测试时打开1个压力容器端盖的堵头,虽然该套系统的进水阀门已经完全关闭,但从拆开的端盖堵头处一直往外喷水,后查明是该套系统的产水止回阀失效,其他系统的产水通过产水母管倒流回该停机系统的产水管路。此时的产水侧压力虽然不足以使爆破膜发生爆裂,但足够造成膜元件的背压。
[0003]现有的反渗透膜系统中通常只在总水管处设置止回阀,如公开号为CN214552566U的一项技术,只在通向浓水箱和淡水箱的管道内设置止回阀,这种设置可能导致系统产水止回阀失效造成反渗透膜背压破坏,而单独在过滤筒的净水口处设置止回阀,每个止回阀单独保护单个的过滤筒,并不能充分的利用止回阀的防护效果,因此需要一种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能够充分的利用止回阀,减小反渗透膜因产生系统产水止回阀失效而导致的背压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将直接装在过滤筒净水口的止回阀进行位置转换,将若干个止回阀分别安装在两个过滤筒之间的出水机构上,当其中一个止回阀失效时,其余的止回阀仍然能起到部分防护作用,如每行最右侧的止回阀失效时,其左侧的若干个止回阀仍然正常工作,总出水管内的水流无法对最右侧的过滤筒造成背压,能够充分利用止回阀,防止因系统产水止回阀失效而造成的反渗透膜背压破坏。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包括:支架,支架上呈矩阵排列有若干个过滤筒,若干个过滤筒的前端均设置有净水管,后侧均连通有进水管道,前侧连通有若干行出水机构,右前侧连通有浓水管道,若干行出水机构的右侧设置有总出水管;出水机构包括:L型管道,L型管道的后端与最右侧过滤筒的净水管连通,L型管道的左端设置有若干个轴流止回阀,轴流止回阀之间均通过三通管道连接,若干个三通管道的后端均连接在过滤筒的净水管上,最左侧轴流止回阀的左端通过连接管与总出水管连通,最右侧轴流止回阀的右端通过流水管道与L型管道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三通管道包括:三通螺纹管,三通螺纹管设置为前管道和后管道,三通螺纹管前管
道的左侧螺纹连接有左螺纹管,前管道的右侧螺纹连接有右螺纹管,后管道的后端滑动连接有后螺纹管。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三通螺纹管前管道左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三通螺纹管前管道右侧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痕。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净水管外表面的前侧设置有筒螺纹,后螺纹管的内表面设置有与筒螺纹相适配的筒螺痕。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三通螺纹管后管道外表面的后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后管道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后螺纹管,通过限位环对后螺纹管进行限位,后螺纹管与限位环之间设置有防水胶圈。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最右侧轴流止回阀的孔径大于其左侧轴流止回阀的孔径。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将直接装在过滤筒净水口的止回阀进行位置转换,若干个止回阀分别安装在两个过滤筒之间的出水机构上,当其中一个止回阀失效时,其余的止回阀仍然能起到防护作用,如每行最右侧的止回阀失效时,其左侧的若干个止回阀仍然正常工作,总出水管内的水流无法对最右侧的过滤筒造成背压,能够充分利用止回阀,防止因系统产水止回阀失效而造成的反渗透膜背压破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拆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筒和出水机构的拆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出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三通管道的拆分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过滤筒;11、净水管;2、进水管道;3、出水机构;31、L型管道;32、轴流止回阀;33、三通管道;331、三通螺纹管;332、左螺纹管;333、右螺纹管;334、后螺纹管;335、防水胶圈;34、连接管;4、总出水管;5、浓水管道;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图5,
[0027]实施例一: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包括:支架6,支架6上呈矩阵排列有若干个过滤筒1,若干个过滤筒1的前端均设置有净水管11,后侧均连通有进水管道2,前侧连通有若干行出水机构3,右前侧连通有浓水管道5,若干行出水机构3的右侧设置有总出水
管4;
[0028]出水机构3包括:L型管道31,L型管道31的后端与最右侧过滤筒1的净水管11连通,L型管道31的左端设置有若干个轴流止回阀32,若干个轴流止回阀32均设置在每一行相邻的两个过滤筒1之间的位置,轴流止回阀32之间均通过三通管道33连接,三通管道33的前管道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通过流水管道与其左右两侧的轴流止回阀32连接,后管道与净水管11连接,最左侧轴流止回阀32的左端通过连接管34与总出水管4连通,最右侧轴流止回阀32的右端通过管道与L型管道31连通,此实施例中若干个轴流止回阀32和若干个三通管道33的大小均采用相同设置。
[0029]工作原理:对轴流止回阀32直接安装在过滤筒1的净水管11上和轴流止回阀32的位置转换后各个过滤筒1可能破坏的概率进行计算,现将过滤筒1的数量记为16个,每行每列均设置为4个,由于每行过滤筒1都是相同的设置,在此以第一行过滤筒1举例,从左至右依次记为第一过滤筒1、第二过滤筒1、第三过滤筒1和第四过滤筒1,当轴流止回阀32失效时记为产生背压破坏;
[0030]轴流止回阀32直接安装在过滤筒1的净水管11上时反渗透膜破坏概率分别为:第一过滤筒1:1/16,第二过滤筒1:1/16,第三过滤筒1:1/16,第四过滤筒1:1/16;
[0031]轴流止回阀32的位置转换后各个过滤筒1可能破坏的概率,由于总出水管4内的水流想要冲入单独的过滤筒1内,必须先经过其左侧设置的所有的轴流止回阀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上呈矩阵排列有若干个过滤筒(1),若干个所述过滤筒(1)的前端均设置有净水管(11),后侧均连通有进水管道(2),前侧连通有若干行出水机构(3),右前侧连通有浓水管道(5),若干行所述出水机构(3)的右侧设置有总出水管(4);所述出水机构(3)包括:L型管道(31),所述L型管道(31)的后端与最右侧过滤筒(1)的净水管(11)连通,所述L型管道(31)的左端设置有若干个轴流止回阀(32),所述轴流止回阀(32)之间均通过三通管道(33)连接,若干个所述三通管道(33)的后端均连接在过滤筒(1)的净水管(11)上,最左侧所述轴流止回阀(32)的左端通过连接管(34)与总出水管(4)连通,最右侧轴流止回阀(32)的右端通过流水管道与L型管道(3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反渗透膜背压破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道(33)包括:三通螺纹管(331),所述三通螺纹管(331)设置为前管道和后管道,所述三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惠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